编者按

    以个人道德和经验为准绳的专家时代,在当下的文博界显得尤为重要。“谁来鉴定专家”成为收藏圈里的一个尴尬事件,尤其是在全民收藏的今天,各种鱼目混珠之事尽有,当专家遇上了行家,如何去认同鉴定结果。一边是鱼龙混杂的鉴定专家、鉴定机构、各式各样满天飞的鉴定证书,另一边却是让人无奈的监管制度,更是助长了行业中不规范行为的发展。在证书满天飞的收藏圈里,什么样的鉴定才是最权威,这也成了业内新手甚至是常年收藏的人所关注的问题,专家鉴定会出现利益的纠葛,而科技的鉴定手段更是有漏洞,未来艺术品鉴定之路在何方?

专家时代终结的双重涵义更多 >>

  • “功甫帖”事件引出的鉴定之惑

    “功甫帖”事件引出的鉴定之惑
        苏轼《功甫帖》由中国上海藏家刘益谦于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用800万美元(大约5037万人民币)竞得的苏轼名迹,被三位鉴定专家公开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从而引发海内外媒体、收藏界、学者的广泛讨论。
  • “五老鉴定专家时代”的终结

    “五老鉴定专家时代”的终结
        随着谢稚柳、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徐邦达相继离我们而去,古书画鉴定的“五老”时代结束了,2012年2月23日,中国古书画鉴定组最后一位老先生徐邦达逝世之后,而这一时代也被认为是真正的大专家时代。
  • “伪专家“横行下的鉴定丑闻

    “伪专家“横行下的鉴定丑闻
        而在所谓的鉴定家之间,已形成“互不干涉、互不拆台”的市场潜规则,鉴定界万马齐喑,却没有具有真才实学,敢说真话的人,今天的鉴定界已陷入失去权威,缺乏专业的怪圈。
  • 未来鉴定之道在何方?

    未来鉴定之道在何方?
        在这个假货横行的当下,某些鉴定专家缺少了一些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亟需构建一个全新的鉴定时代,这个时代既要有徐邦达式的专家,也需要借助于科技的手段进行完善。

【事件回顾】《功甫帖》的是是非非更多 >>

2013年9月19日:《功甫帖》纽约拍下
    纽约当地时间9月19日,在纽约蘇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 上,经过6位拍卖会电话委托方竞拍者的激烈角逐,由苏轼创作的《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成交(落槌价720万美金),领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刘益谦。
2013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公开质疑其为伪本
    2013年12月21日,本是上海拍卖圈密集预展、拍卖的日子。一则“苏轼《功甫帖》被上博称为伪本”的新闻分散了应该聚集在拍卖场里的所有注意力。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今年9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得的苏轼《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指出为伪作。
2013年12月22日:蘇富比回应质疑
    蘇富比拍卖行官方微博于12月22日(今日)下午2点40分发表声明: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蘇富比称至今没有接到近日媒体上所提到声称此件作品为伪作的所谓报告。
2013年12月23日:刘益谦首度声明
    这两天我一直在忙于应付各种媒体的采访和各路朋友的询问。尽管我在第一时间就表明了态度和立场,但我觉得仍有必要在此发表一份较为全面的声明。
2013年12月26日:刘益谦就功甫帖二度声明
    2013年12月26日中午,收藏家刘益谦继12月23日对“《功甫帖》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后,再次公开发布其二度声明
2014年1月1日:上博研究馆员正式报告公开发布
    2014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馆员署名的两篇长达一万四千余字的《功甫帖》研究文章将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刊出。
2014年1月2日:刘益谦发布第三度公开声明
    我感到欣慰的是,《中国文物报》的“研究成果”虽然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的,但文章的标题、行文语气、表达方式都符合正常学术论文的规范。
2014年2月18日:《功甫帖》进京亮相,质疑上博专家
    2月18日下午,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功甫帖》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展示了《功甫帖》原件,并以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否定了此前上海博物馆专家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

功甫帖

功甫帖

《功甫帖》新闻发布会

《功甫帖》新闻发布会

【上博专家鉴定报告·质疑】 更多 >>

研究员没看原作却指出功甫帖是伪作
    三位研究员的主要依据是,通过考证,发现近期露面的《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亦可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但处在风口浪尖的这三位专家始终没有公开露面进行说明,而他们撰写的上万字反驳报告却是在没有看过原作的基础上完成的。
报告以个人名义发表,内容相互矛盾
    单国霖研究员认为“安崎著录的可能即是此墨迹”,也就是主张《功甫帖》是清初以前的仿本;而钟银兰、凌利中研究员则坚持此帖是清末依据石刻拓本“双钩填墨”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也是需要进行完全不同层面的学术论证的。

【专家鉴定·思考】 更多 >>

  • 专家不是万能的

    专家不是万能的
        国家鉴定委员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启功先生专门看董其昌的画作,刘久庵先生专门看扬州八怪的作品,徐邦达先生对于四王吴恽的作品十分在行,这说明专家并不是万能的
  • 如何去认同前辈们的鉴定结果

    如何去认同前辈们的鉴定结果
        徐邦达所著的《古书画考辨》中讲到没有见过的东西绝不轻易表态,即使有很多资料证实是真的,没有看到原作,不能妄下断言。但是功甫帖的事件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道理和证据的就去推翻前辈的鉴定意见。
  • 博物馆专家能不能参与市场鉴定?

    博物馆专家能不能参与市场鉴定?
        国家内部有规定,文物专家是不能代表官方鉴定民间文物的。而且,专家们所擅长的是对于古代文物的研究,其对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的了解有限;专家们更擅长鉴别真伪,而对市场估价和运作相对缺乏经验。

五老鉴定专家时代更多 >>

    • 谢稚柳

      谢稚柳
          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是它的本质。
    • 启功

      启功
          古书画鉴定之学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 刘九庵

      刘九庵
          1956年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书画的征集、鉴定和研究工作,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在书画和明清人书札的鉴定上有独到之处:既熟悉“小名头”的书画,又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杨仁恺

      杨仁恺
          曾荣获“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他扩展了中国书画鉴定学,提出了鉴定古代书画的比较参照法,杨仁恺对故宫流失国宝书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使一大批国宝重放异彩。
    • 徐邦达

      徐邦达
          徐邦达把古书画鉴定析为“鉴”与“考”两概念。“鉴”即是通过众多的作品相互比较,进行目力检测推知真伪。但是对于时代较远或是某些难于明了的书画,需要广为搜集有关文献和其他旁证材料,详加审订考据,方才得以明辨是非。

“伪专家”横行下的鉴定丑闻更多 >>

鉴定市场潜规则:互不干涉、互不拆台
    鉴定界万马齐喑,却没有具有真才实学,敢说真话的人,今天的鉴定界已陷入失去权威,缺乏专业的怪圈。市场中也有一些不良的活动组织者,把一些老专家请过来,再请过来一堆媒体进行围观,自然老先生们就不好意思公开发表。
“伪专家”以越俎代庖型的专家为主
    这些专家中有的是玉器、瓷器或者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但是他们经常会跨种类的参与一些商业鉴定活动,在他们专业的领域内或许是精英,但是在其他种类了就成了门外汉,这种情况下的鉴定何来权威之说。
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满天飞”
    著名的“金缕玉衣”评估案都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做出来的,这是一种以个人意志建立在国家机构之上的行为。

鉴定丑闻

鉴定丑闻

艺术交易的“革命” 更多 >>

  • 一级市场交易中的“诚信画廊”

    一级市场交易中的“诚信画廊”
        在画廊参与艺术品交易,马林坦言画廊自身的信誉建立非常重要,就是所谓的诚信画廊的品牌建设,画廊的客户一般都是长期的客户,在价格上都有比较大的商量余地,但是如果在作品的真伪上出现了问题,那就真的是一锤子买卖了,所以对画廊来说,鉴定的工作其实比较重要,画廊并不是传统的展览和交易了,更多的也要有专业的鉴定者加入进来。
  • “保真专场”里的鉴定约束

    “保真专场”里的鉴定约束
        什么人来鉴定才是最权威的,最让买家放心的,徐斗和同事讨论过家属鉴定的问题,但徐斗认为这只能作为最终鉴定结果的部分参考因素。艺术家的亲属、学生包括一些科班出身却很少参与市场的专家,他们鉴定作品的准确性相对差一点,因此也不能作为参考因素。但是多数拍卖行中的保真专场里,所谓鉴定也有艺术家家属甚至是学生的鉴定,这也是出现徐悲鸿假画案的原因。
  • 艺术交易中的“革命”

    艺术交易中的“革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鉴证备案所带来的全新交易模式中,在鉴定环节和诚信画廊的经营关联度非常大,这就给鉴证备案和画廊合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获取作品的第一手信息,可以直接完成对于作品的采集,并进行入库等相关工作,也可以让画廊避免在日后经营中和买家发生真伪争执。

十大文物鉴定专家上榜理由更多 >>

【史姓专家、杨姓专家、李姓专家、杨姓专家、王姓专家】——金缕玉衣事件
    2011年,商人谢根荣伪造了“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邀请史姓专家、杨姓专家等五位文博界知名专家,隔着玻璃鉴定一件玉衣,拿了几十万鉴定费,即联名签署一份价值24亿人民币的证书。犯罪分子以此为依据,骗取10亿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近6亿元的损失。
【周姓专家】——汉玉凳鉴定事件
    2011年1月9日,一个汉代玉凳在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2012年年初,有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该“汉代玉凳”是赝品。所谓周姓专家的鉴定: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各方的集体质疑把为这套拍品出具鉴定证书的周姓专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宁姓专家】——元青花热水瓶事件
    热闹一时的元青花热水瓶事件中,文博界专家宁姓专家坚持认为这一元青花热水瓶为真的,并撰文认为,考古学家从春秋时代的墓里挖出了一个“冰柜”,在争论阶段就有不少人断定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结果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最终确证了它就是春秋时代的冰柜。因此,这种青花热水瓶的器型真出现在明代也不算离谱。
【朱姓专家】——国宝献汶川鉴定事件
    2012年汶川地震之后,成都文物收藏家伍义江老人带着他珍藏10余年的清乾隆年间珐琅彩瓷“花薰冠架”亮相汶川,正式举行了捐赠仪式。朱姓专家告诉记者,“要知道,这样的东西目前连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没有馆藏!” “国宝献汶川”在全国引出轩然大波。
【赵姓专家】——赝品博物馆事件
    2013年2月7日凌晨,名为“JennyPat傅蕾蕾”的微博发表一篇微博称,目前在香港“荷里活广场”所展的“傅抱石画展”,其中15幅作品为赝品,而她的身份正是傅抱石之外孙女。
【毛姓专家】——宋代汝窑碗引起的被诉事件
    北京一位藏家刘先生花387万元,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鉴定毛姓专家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然而,此碗却被五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是假货。
【张姓专家、朱姓专家、冯姓专家、朱姓专家】——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执壶赝品事件
    这批文物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姓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姓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姓专家和扬州朱姓专家四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馆中,而杭州市政府以奖励的方式,给予了丁仰振1500万元。后经故宫研究院杨静荣指出这一大执壶为赝品,引起众人关注。
【刘姓专家】——真古画鉴定成假画事件
    2012年,河南郑州有一对兄弟找刘姓专家鉴定家传的古画——《嵩阳汉柏图》,刘姓专家告诉两兄弟说古画是赝品,并承诺帮忙转让出去,两兄弟就以17万元卖给了专家的朋友,一年后发现这幅古画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高价,前后价格相差了500倍。两兄弟一纸诉状告至法院,谁来为这笔损失埋单?

十大文物鉴定专家乌龙事件排行榜

十大文物鉴定专家乌龙事件排行榜

被专家鉴定为精品的32颗宝石的神秘金壶

被专家鉴定为精品的32颗宝石的神秘金壶

十大文物鉴定专家上榜理由更多 >>

【叶姓专家、张姓专家、肖姓专家】——绿松石东汉神兽灯事件
    2010年7月31日—8月1日国家级故宫文物鉴定专家叶姓专家、张姓专家,青铜器专家肖姓专家等前来镇江博物馆为8000名民间古玩收藏者鉴宝。上图就是鉴定为真品入围江苏省镇江市青铜器赛宝大会《绿松石东汉神兽灯》,这一乌龙事件一经报出就引起了文博界的热议。
【史姓专家】——越王剑事件
    2006年,史姓专家在大钟寺花1800元买了把越王勾践剑,史姓专家称:“以我多年研究越王勾践剑的经验,我断定它是一把真品。我想把它捐给历史博物馆,可该馆说是假的,拒绝接受捐赠。”

被某专家鉴定为国宝的绿松石东汉神兽灯

被某专家鉴定为国宝的绿松石东汉神兽灯

“伪专家”类型更多 >>

行政官员型“专家”
    这种人在博物馆和文物部门当过几天行政领导,凭借手中权力谋取一个“研究员”资质或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外衣,这类人的行政管理经验要远多于他所了解的文物鉴定知识。
著书论文型专家
    这种人通常擅长理论研究,实践方面非常欠缺。有的利用他人著作和当代网络技术,擅长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编纂,有可能“著作等身”,若讲理论知识,可以夸夸其谈,若论鉴定实践,仅为“纸上谈兵”。
越俎代庖型专家
    这种人有的是考古学家,有的是博物馆学家,甚至还有文物单位的保管、保卫、电工和勤杂人员。他们多以文物工作者自居,大有“近朱者赤”的感觉,喜欢越俎代庖,四下活动。
因循守旧型专家
    这种人是典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他们中的元老级人物,在解放前的古玩界也曾叱咤风云,但几十年的“大锅饭”把他们的锐智已经消磨殆尽,跟在其后的晚生,更是徒有虚名,不思进取。
道德缺失型专家
    这种人有一定专业知识,但视钱如命,金钱至上。他们为了钱可以满嘴跑舌头,总把假的忽悠成真的。他们可称得上是“证书专业户”,满世界都是他们发放的“鉴定证书”。

满天飞的鉴定证书

满天飞的鉴定证书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