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7第253期

艺术-奢侈品系列报告

    香奈尔品牌总裁Bruno Pavlovsky接受BoF(The Business of Fashion,专业的时尚产经网站)采访时,称可可·香奈儿的故事,是“吸引每个人了解品牌的第一步。”用一个展览,说一个故事,是品牌办展的路径。将艺术“黄袍加身”,能让展览更感性。 ...【详细】

    回顾香奈儿品牌的历年展览,主线始终绕着两位明星。可可·香奈儿和卡尔·拉格斐,他们仿佛建立盟约,前者负责主打记忆牌,后者策划商业戏码。文化圈热爱消费香奈儿的故事。2008年,由雪莉·麦克雷恩主演的同名电影还原了她传奇的一生,次年,《时尚先锋香奈儿》与《香奈儿的秘密情史》两部传记电影先后上映,外媒调侃称2009年是“香奈儿年”。 ...【详细】

    “香奈儿让人向往的原因,首先是它保持着尊贵的态度。相比其他大牌,它门店少,且不急于扩张。产品线上,香奈儿近几年大力拓张珠宝和腕表,相较皮具大众化、时尚化的特点,它们更昂贵,针对更有购买力的高净值人群。”周婷告诉记者。 ...【详细】

    内森·萨瓦亚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他所有的作品均由乐高积木拼接而成。7月,他将《积木狂想季》首次带入中国观众的面前。在他看来,反复把一块积木上的凸粒嵌入另一块相应的槽口处,并不单调乏味。如果说,《积木狂想季》实现了艺术家对乐高积木的个人情怀,那么由品牌主办的艺术展,背后牵扯的商业目的将更为直观。

    展望认为,品牌与艺术的跨界,从保留艺术学术性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赞助艺术项目,其中包含成立冠名的艺术奖项、投资艺术博览会或单个展览。这类合作上,品牌纯粹是艺术家的伯乐,它不会干涉艺术家的作品。另一种完全以商业目的为导向,艺术家为品牌设计限量的产品,以拉动产品价格。“这时,艺术家只需交一份品牌满意的答卷,和艺术本身已没有多大关联。”他依然直言快语。...【详细】

    艺术家和品牌之间的博弈,并不复杂。但奢侈品财团投资艺术的原因却不那么简单。他说:“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艺术,大多比较纯粹,完成企业家个人的人文情怀。国外则不然。有些家族企业的子嗣无法继承遗产,需要用其他的方式继承父辈的财富,其资金流向多往艺术、文化、慈善这块走。”他认为,西方有个别机制导致继承制约,而这种限制也给予艺术家生存的空间。...【详细】

    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合作推出的HUGO BOSS艺术大奖(HUGO BOSS ART PRICE),要追溯到18年前。该奖项面向任何国家、年龄、媒材的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性与其创新价值是古根海姆基金会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具有争议性的作品并不少见。最为人熟知的,是72岁高龄的艺坛老将Hans-Peter Feldmann。

    HUGO BOSS并未收藏艺术品,目前企业也尚未设立的艺术基金会,但借助一个个眼光独到、注重艺术学术性的合作机构,它已成为最懂得操作艺术项目的商业品牌之一。“与其分别赞助一个个展览,不如找个稳定的合作对象,让我们这个总部在欧洲的企业能长久的了解亚洲(艺术)市场。”HUGO BOSS艺术负责人Dr. Hjoerdis谈到企业探索艺术的路径时说到。...【详细】

    李修哲认为,无论是来华办秀、还是在沪创立亚洲艺术大奖,都不代表HUGO BOSS将会将整体策略“东移”。“我们最大的买家在欧洲,其次是美洲,目前我们还是希望保持三大地区的平衡。”本月初,HUGO BOSS宣布缺席柏林时装周,转而参加纽约时装周。几天后,活跃在纽约的华裔设计师Jason Wu成功入驻BOSS Womenwear。...【详细】

结语
品牌与艺术的双赢合作,主要源于双方的利益需求:艺术能够增加品牌的文化价值,后者则能够提供财力支持。

微博分享

专题月度排行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雅昌艺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

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违者必究 出品:雅昌艺术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