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上海经济的发展催动其美术馆经历了多次建馆热潮。纵观沪上美术馆发展之路,可谓各辟蹊径、各具特色。而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给上海的艺术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经济规模在全球城市中排行第十位。但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却不及政治中心的北京,其中上海的一级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随着美术馆建馆热和自贸试验区成立后,上海一级市场的现状是否能得到改观呢?

【构建公立美术馆的权威】 更多 >>

  • 上海公立美术馆的发展之路

    上海公立美术馆的发展之路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上海并没有美术馆。1956年建于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展览馆是最早的公立“美术馆”,在八十年代上海展览馆正式更名为“上海美术馆”,由此开启了从展览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之路。2000年上海双年展览的举办,让上海美术馆成为“走向国际的标志性官方美术馆之一”。
  • 中华艺术宫:“高大上”又亲民

    中华艺术宫:“高大上”又亲民
        然而经过两年的运营,证明中华艺术宫和“大烟囱”在国内美术馆中重新建立了各自的威望。中华艺术宫如其名字一样,成为既“高大上”又亲民的艺术殿堂,每年自主策划5-8个展览,和2-3以上研究性陈列展,通过展览梳理上海及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史,另一方面引进国外重要时期重要艺术家的展览。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构建核心价值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构建核心价值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龚彦接手馆长一职后,其馆更具有小资和高雅的气质,与时尚品牌卡地亚合作推出“艺术时间”,为日本建筑师筱原一男举行回顾展,展示带有“温度”的织毯。而刚刚开幕的蔡国强的《九级浪》尽管引来了一些争议,但展示出当代艺术博物馆对艺术的自由程度。

【个人资本力量“比拼”】更多 >>

私人美术馆密集出现
    自2012年底龙美术馆的建立,上海私人美术馆越来越多。2014年3月,龙美术馆西岸馆建成开馆。2013年余德耀美术馆建成,并于今年5月举行开馆展。目前乔志斌的油罐艺术中心和郑好的昊美术馆都在筹备和建设中。
本土藏家崛起 日渐趋向专业化
    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各地先后涌现大量民营美术馆,但这些美术馆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外在的场馆建设豪华气派,但内里的软件建设存在缺陷。然而对于上海藏家来说,他们建立美术馆除了注重美术馆建筑设计外,已经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展览以及活动展示和梳理艺术品,建立美术馆的学术地位。
龙美术馆:示范性作用
    龙美术馆邀请黄剑担任执行馆长,并邀请单国强、贾方舟、陈履生、王璜生、吕澎等一批国内专业学者作为学术委员,为其展览和收藏提供建议。每次展览前,会请这些学者做学术评估。
余德耀美术馆:打造世界顶级私人美术馆
    余德耀对其美术馆的建设充满了“野心”,他说:“在上海建立美术馆,是为了展示中西方的当代艺术,既让中国的观众了解国外当代的艺术的情况,更希望通过中西方融合的形式吸引国际的目光。未来有可能我希望把美术馆打造成世界顶级的私人美术馆。”
政策使得众多美术馆汇聚徐汇
    在徐汇滨江沿岸,除了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还有乔志斌的油罐艺术中心和龙华航空文化中心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如此众多美术馆汇聚于此,绝非偶然。据悉,余德耀原本打算在嘉定建立美术馆,然后最终选址徐汇,更多是政策原因。

龙美术馆

龙美术馆

余德耀

余德耀

【民营美术馆的长期运营机制】更多 >>

民营美术馆:多有地产或金融背景
    目前,上海民营美术馆主要有地产背景的喜玛拉雅美术馆、明圆文化艺术中心、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以及具有金融背景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基金会背景的上海当代馆、壹号美术馆等等。
地产背景:喜玛拉雅美术馆
    地产型美术馆是近年跨界艺术中最容易介入的形式,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模式。喜玛拉雅美术馆由地产龙头证大集团投资建立,目前在浦东证大喜玛拉雅中心、杨浦区五维创意园区和青浦区朱家角镇分别设馆,从不同的艺术方向推广当代艺术。
金融背景:民生现代美术馆
    具有金融背景的民生现代美术馆,是民生银行投资建设,今年另一个分馆民生21世纪美术馆选址于黄浦江西岸原世博园法国馆,将于今年11月正式开馆。记者了解到,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以实验性艺术展为主,新馆21世纪美术馆将更注重国际化的展览。
上海当代艺术馆:风格定位明确
    这是一家老牌民营美术馆,它由香港注册的龚明光基金会出资建造,美术馆有较为明确的风格定位,关注当代艺术、设计、时尚、建筑、社会学等领域。
民营美术馆发展最大问题:资金
    资金问题历来是民营美术馆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如何运营成为民营美术馆亟待突破的瓶颈。除了拥有固定的资金供支配外,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举办高水准的展览也成为民营美术馆需要挑战的难题。

喜马拉雅美术馆

喜马拉雅美术馆

民生现代美术馆

民生现代美术馆

【提供艺术品通道服务】更多 >>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委托中国生产力学会起草《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报告。但三年过去,自贸试验区进展缓慢。2013年全国两会后,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决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并于9月正式挂牌。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为境外艺术品入境提供全流程通道服务
    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及其运营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是大陆首家为境外艺术品入境展示交易提供全流程通道服务的企业。它利用外高桥保税区的特殊政策优势和物流贸易的成熟运作模式,为国内外各类文化企业提供文化贸易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服务。
艺术品交易中心一期保税仓库:大陆首家艺术品保税仓库
    仓库建筑面积有3000平米,包括6个普通展示间,8个vip库及公共仓库区。目前,该仓库已使用了90%左右,8个vip库全部放满,其中不乏陈逸飞、吴冠中、达利的作品。为了扩大仓储面积,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与众多机构及藏家合作
    交易中心运营至今,已经与多家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藏家展开合作。首家合作机构便是佳士得拍卖行。此外,藏家刘益谦去年9月在纽约蘇富比拍卖行拍得的《功甫帖》就是利用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保税功能,以保税状态下存放于保税仓库内,缓征增值税税款约合850万元人民币。

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

  更多 >>

全流程通道服务
    所谓全流程就是从它在海外起运开始到自贸试验区,报关、报检、仓储、专业物流等,包括政府部门的批文审办,全都是由我们来做。实际上也是为了专业化分工,这样佳士得拍卖行可以把它的精力集中在客户组织,拍品征集,包括拍卖会现场等方面。
区外艺术保税仓库增多
    目前徐汇滨江西岸艺术走廊、崇明“海立方”项目等多个项目都有意打造艺术品保税仓库。而刘益谦的天价“鸡缸杯”目前正存放在徐汇滨江西岸艺术品保税库内。虽然作为区外艺术保税仓库仅拥有保税仓储功能,且对存放艺术品和时间都有一定限制,但它仍为藏家、美术馆等提供了许多便利,节省了一部分税费。

【试水艺术贸易】更多 >>

上海自贸试验区:“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重点关注文化走出去,而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是“开放”,为境外文化产品提供进入便利。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上海外高桥公司:尝试展览展示、保税拍卖
    今年5月的“自贸之春——美术作品巡回展”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皇冠假日酒店开幕,展出陈希丹、陈逸鸣、张安朴、陈燮君、郑辛遥等十多位艺术家的油画、水彩画和钢笔画等作品,展览以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时代风貌。
未来方向:与国际上著名艺术博览会合作
    在自贸试验区内举办艺博会展览,将海外艺术品引入国内,并以保税形式在自贸试验区展出,不断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和贸易模式。据胡环中预计,2015年艺术品交易中心交易量有望达到2-3亿元,未来3-5年,交易量将达到数十亿元。

一期仓储区

一期仓储区

【统筹文化艺术产业链】更多 >>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的总公司
    它计划将原先的上海外高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纳入其中,文化发展公司主要侧重于艺术品的国际贸易的通道服务,进口、出口、仓储、物流、报关、报检这些所有环节上的服务。
五个功能服务
    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拍卖私洽、评估鉴定及金融保险。其中,一二期侧重于仓储物流,三期“交易综合体”将主要以交易为主。
艺术交易综合体成自贸区艺术产业布局的“核心”
    其美术馆将有八千多平米,举办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展览,相关艺术论坛以及艺术家进驻等项目。而艺术酒店届时将有130多套套房,引进国际高端艺术酒店的品牌共同打造。艺术交易综合体中的核心交易区将为市民能够拥有的艺术品博物馆。
打造亚太地区新兴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艺术品交易中心正依托自贸区的优势,积极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寻求一系列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与功能创新,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亚太地区新兴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为落实推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

【上海艺博会扎堆 带动消费的临界点?】更多 >>

  • 上海艺博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上海艺博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随着9月脚步的临近,上海一场场艺术博览会蓄势待发。据统计从9月到今年年底,至少有8场大型艺博会轮番在上海上演,全年将达到12场以上,2014成为上海艺博会最多的一年。
  • 历史最长:上海艺术博览会

    历史最长:上海艺术博览会
        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今年是第18届。举办初期艺博会只是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汇集画廊向大众展示艺术品。今年的口号是“收藏就是时尚”,开始让收藏更走向大众化,对整个艺博会的定位也逐渐明了。
  • 2014最期待: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2014最期待: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9月底在徐汇区举办,展览总监由著名艺术家周铁海担任,他别出心裁采用“5+25”的展览日程,使得艺博会更具展示功能,也为此可以吸引更多藏家。
  • 酒店型艺博会:得到认可

    酒店型艺博会:得到认可
        已举办三届的酒店型艺博会面向中间白领阶层,平民化的作品价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交易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本土画廊的认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生活,第三届艺博会主办方还增加了衍生品和设计的比重。

【画廊模式不再适合沪上艺术市场?】更多 >>

上海画廊的特征:各自为阵 形成三种格局
    “各自为阵”是上海画廊的性格特征,所以要统计出上海画廊的数量并不容易。纵观上海画廊的格局也极为复杂,既有从以前的书画店、笺扇庄发展而来,也有当代形态的画廊,同时近年许多国外画廊也不断涌入,从而大致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画廊格局。
书画店、笺扇庄发展而来的画廊
    这种形式的画廊发展至今,并成为经营上海海派艺术的重要载体,他们也逐渐转向现代意识的画廊,在艺术市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煌杰画廊、云峰画苑等,其海派收藏极为丰富,如今仍活跃在各大艺博会、美术馆,在海内外举办多个展览。
当代形态的画廊
    收藏当代艺术的画廊在上海也不在少数,而且其收藏方向也越来越细化,如老牌的香格纳画廊、奥赛画廊、外滩二十二号画廊、东廊艺术画廊等。这两年当代水墨的井喷式发展,上海作为当代水墨的重镇,也带动了一批以当代水墨为主的画廊,其中以华府艺术空间、田青画廊为代表。

M50创意园

M50创意园

  更多 >>

上海画廊快速发展 销售情况却不乐观
    即使随着艺博会的发展,画廊参与艺博会带来了一定的销售量,但也并未带动画廊门店销售。罗浮紫画廊创始人毛文采一语中的指出了其中原因:“画廊生存得很累,因为没有规矩。”画廊的生存靠积累,靠培养艺术家。但是现在大部分画廊并没有培养艺术家的习惯。甚至有学者认为,现代画廊并不适合国内艺术市场尤其是上海地区生存,画廊这个模式本就不是一个适合中国现代艺术市场的模式,就上海而言,很多画廊不办展,只是出租场地。
如何经营画廊?
    龙门雅集董事长李亚俐曾经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有五大关键,即碰得到、看得懂、买得起,藏得住、卖得掉。”“经营画廊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但是代理一个艺术家,从他完全没有知名度到一级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需要经历多个过程,可以去国内外博览会,然后再去二级市场,但在这一过程中,画家和画廊能一直走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要么艺术家不做了去找别的画廊,要么画廊不代理了。”所以,由此看来,如何处理藏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极为重要。

【上海,下一个艺术交易中心?】更多 >>

2014上海艺术圈“热”的反常
    从3月莫奈展到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展以及各种水墨展层出不穷。据媒体统计,大中型艺术展览活动共79场,达到近5年来仅次于2010年的历史第二新高。而下半年艺博会群起出现,让艺术市场评论人分析认为,上海艺术市场有向一级市场倾斜的倾向。
上海资本力量不足以影响全国艺术市场
    “但是上海没有本土藏家,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藏家,他们的目光在世界,而不是上海本地,所以这也是上海艺术交易一直不高的原因。”王南溟告诉记者。没有本土藏家的推动,又如何能带动一级市场的发展呢。
关键能否为公众提供良好交易平台
    艺术北京、香港巴塞尔等真正的大型博览会实际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博览会,更多的是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艺术并进行艺术交易的平台。或许将来某一天,上海会赶上北京,成为下一个艺术交易中心,但至少还需要3-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徐汇文化艺术走廊

徐汇文化艺术走廊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