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讨流失文物各国都有奇招
- 这两天,中国之声连续报道了英国拍卖行撤拍两件圆明园文物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关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同样在追索珍贵文物的不止中国,其它国家是怎么做的呢?
- 【雅昌独家】谁在造假徐冰?
- 版画收藏在国外是一个发展成熟的种类,尤其是热衷于收藏著名艺术家的版画作品。而版画和其他的复制艺术品的区别在于:版画是由艺术家精心创作而成,并从版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仿制品则是借助工业技术的简单制作方法(如扫描技术、高精复印等方法)再加上伪造艺术家的签名,流入到市场中,对原作品、艺术家以及收藏者造成混淆。国内版画收藏的风头渐起,但由于缺乏某些机制,造成了复制品、赝品被当版画原作进入市场,并被一些不辨真伪的收藏家所收藏。 今秋拍卖的情况让徐冰工作室感觉到“造假”逐步的严重,事因是国内某家拍卖行的业务人员,征集到一件徐冰版画作品《西北大地》,按照惯例请徐冰工作室辨认,当时徐冰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一眼就看出来是伪作,而《西北大地》,从春拍到秋拍,就有三张同样的版画作品上拍,而前二件赝品也已经成交,对于这三张分别送三家拍卖公司的赝品《西北大地》,从所用的仿版相同,模仿的签名等情况来看,应当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有计划地制假、送拍、获利。
- 【雅昌独家】假画受害链与认证之道
- 拍卖季的来临总会伴随着一起又一起艺术品打假事件,先是今年春拍82岁的国画家杨之光打假中公开谈到拍卖市场中杨之光的赝品概率为50%以上;在秋季拍卖征集刚刚结束不久,艺术家徐冰、罗中立都在拍卖公司发来的上拍作品图片中发现多张赝品。而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市场具有共同特点,艺术市场中流通作品数量少,但需求量大,从而导致作假行业的趁机而入。 艺术作假产品一旦进入市场流通之后就成为暴利行业,从而作假者不惜耗费高成本采用特殊手段来完成整个仿照技术,国画家杨之光也曾经谈到部分赝品通过高技术的处理能够模仿到七八成,流通到市场上很难分辨,甚至有一些赝品的模仿水平比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技术还高,除非是画家本人或者专家,很难分辨真假。
- 【雅昌独家】防不胜防的赝品征集漏洞
-     拍卖季的来临总会伴随着一起又一起艺术品打假事件,先是今年春拍国画家杨之光公开谈到拍卖市场中他的赝品概率为50%以上;而后在今秋拍卖征集刚刚结束不久,徐冰、罗中立等艺术家也在很多上拍作品中发现多张赝品。
- 【雅昌独家】认证艺术品的难度
-     由于艺术品鉴定体系的不完善和拍卖法律关于假拍的漏洞,致使作假情况越来越严重,且出现作假规模化和批量化的情况。艺术品真伪事件对于艺术家、藏家、拍卖行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不同的困扰与伤害。

- 【雅昌独家】谁在造假徐冰?

- 【雅昌独家】假画受害链与认证之道
-
![[主动]保利分解拍卖“广韵楼”](http://topic.artron.net/newtopic/qiupaishifei/images/guangyunlou.jpg)
- [主动]保利分解拍卖“广韵楼”
- 2012秋拍,保利推出“广韵楼”藏珍贵古籍善本。原本定于12月4日晚整体拍卖,却突然宣布取消,转而改为分解拍卖。有业内人士揣测,此次分拆拍卖与整体经济形势有关。
-
![[被动]赫斯特作品遭分拆](http://topic.artron.net/newtopic/qiupaishifei/images/daminghesite.jpg)
- [被动]赫斯特作品遭分拆
- 2011年,菲利普斯拍卖行遭到达明·赫斯特的艺术工厂Science公司的责难,遂决定主动撤拍,而事件的起因则是菲利普斯拍卖行将一件大型艺术作品的其中几部分单独抽出来上拍。
- 香港苏富比撤拍张大千《拟唐人秋郊揽辔图》
- 今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撤拍了张大千《拟唐人秋郊揽辔图》,撤拍原因为画作拥有权问题;月初,美国一家拍卖行也撤拍了一幅雷诺阿绘画作品,原因是被查出是巴尔的摩美术馆失窃的展品;还有今年5月,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事件。这一切事件,都表明拍卖法规有待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