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2第286期

青州水墨市场调查

    “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举办书画展览,青州是必去的,不然办展就没有意义。因为如果能在青州火了,那基本上全国范围内都火了。目前书画市场上比较好的刘大为、冯远、田黎明、王明明、袁武、史国良等都去青州做过展览,然后从青州开始慢慢走向全国。书画家不来青州,就感觉不是一流的艺术家。”艺术家李亮说。 ...【详细】

    青州能够形成如今的书画市场,跟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有关,《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因地处海(渤海)岱(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在清代以前都是府制,一度是北方的文化中心。所以,青州人骨子里就有倾心文化、钟爱字画的风气。 ...【详细】

    从全国范围看,资金一直是制约画廊发展的重要因素。“画廊协会及时与银行协商,就是对画廊实行金融上的扶持,这是得到了一块资金的保障。” 鲁清汶评价道。画廊协会的成立和银行金融的支持,让青州画廊逐步走出了低谷期,抓住了自2009年开始的书画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叫响了“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口号。 ...【详细】

    在青州随便走进一家画廊,几乎都挂着田黎明的画。“拥有田黎明的画就好像是一种实力和眼光的体现。如果摆几张他的画,好像就进入重要画廊行列;如果没有,则觉得有些抬不起头。”虽然田黎明的画已经到了几十万一平尺,但如果想要在青州开画廊,他的作品还是很有必要。

    2006年画廊受到整个环境的影响,出现低迷的情况,很多画廊手里积压着很多作品,造成人们对艺术品的心理恐慌。在当时恶劣的经济形势下,很多画廊单打独斗最终被市场淘汰。而青州画廊则选择了集体突围。“我们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都去看了一圈,把大家集中起来最好,因此我们就先把艺术城建立起来,同年画廊协会也一并成立。”左景岳说。...【详细】

    青州画廊经营者最初都是政府、银行、企事业、银行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这样的人员构成,一方面使得画廊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同时常年的收藏使得他们眼光独到”,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的工作使得他们接触到大量的政府、社会资源,更容易把各种力量引入画廊,进而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详细】

    对于已经举办十次心印雅集的系列展览,鲁清汶说,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年12期的预想,但是总体上,还是在青州闯出了自己的模式,也已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当然,鲁清汶的眼光并不仅仅是局限于青州这样的一个县级市,在他看来,虽然书画业务量很大,但是在整体的购买实力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如何做到全国客户的串联,就需要走出去,心印雅集系列活动也有这方面的思考因素。

    鲁清汶对记者说,因为确实在青州,只要是有点儿名气和职位的艺术家,都卖的非常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运作之后,鲁清汶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判断方向,总是也有一些非体制内的艺术家存在更多的闪光点。青州市场上,包括自己对于体制内画家作品的经营,应该说是歪打正着,也确实让鲁清汶完成的第一轮的资本积累。在仔细的研究了这些艺术家作品之后,鲁清汶也把目光放到了体制外的艺术家身上,史国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个案。...【详细】

    2000-2005年,是青州画廊的急速膨胀期,鲁清汶说那个时候自己也很膨胀,因为一下子从很窘迫艰难的状态做成画廊界的佼佼者,这带来的就是自己的膨胀,但是当市场出现风险的时候,就凸显出一个问题了,我们经营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真正对得起市场给的价格,也是在那个时候,鲁清汶确定了自己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定价标准和模式,“一个坐标性的东西,一条纵线,一条横线。 “坐标化”的定价和选择模式其实就是要看艺术家作品的质量和价格是不是接轨。...【详细】

结语
青州市场以画廊协会为核心,艺术家、藏家、政府、银行、企业的命运被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