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2第四季 第2期

【画廊故事】之调整期的画廊——林大艺术空间

画廊&画廊主

更多

林大艺术空间的创立

林大艺术中心的创始人Linda讲述了画廊创立的故事。由于Linda是印尼华侨,同时印尼人民对于收藏艺术品很有热情,也很成熟,一般经济上好家庭的都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有的甚至达到第三代收藏,再加上Linda家庭也有收藏的传统,因此在印尼创立了她的第一间画廊。 【详细】

Linda:艺术品认证的难点在于已故艺术家作品

在谈到艺术品认证问题的时候,林大艺术中心创始人Linda认为,这个工作的难点可能是已故的艺术家。“做了那么长的时间画廊之后,对于在世艺术家作品的认证可以说不算是什么难点。对于已故艺术家的作品,一般我则会咨询比较资深的评论家以及比较资深的藏家。 【详细】

王一妃:画廊经营要注重每一个细节

王一妃:最难忘的就是一次关于运输的经历。大家都知道艺术品价格不菲。之前有一个收藏家,把一件雕塑作品寄放在我们的机构,说过一阵子把作品拿走。后来他就派一个代表过来取作品,把作品带到车上的时候,他把雕塑旋转了两圈抬上去,运到住处一拆开发现作品有损伤。 【详细】

画廊&艺术家作品导购

更多

画廊&收藏家

更多

收藏家吴雨墨:从邓新黎作品开始认识林大

吴雨墨与林大画廊可以说是偶遇,“那一天我本来是去对面的画廊看一个新的画家的作品展,出来以后我的车没有按时来接我,我看到对面有一个空间就进去了。当时有一个展览,展出的画是几个仙女搭着一辆马车在云朵里飞奔,我觉得这个题材是非常有意思的,就这样我认识了Linda和一妃,并且收藏了这位艺术家的作品。 【详细】

收藏家吴雨墨:50万-500万的作品适合新进藏家

吴雨墨:我认为实际上艺术市场是两头沉的,像杠铃的模式,30万、50万很多,500万以上很多,真正在50万和500万之间的画家又比较少,所以我觉得中间这一段是比较适合一些新兴的企业和藏家,比如IT业等等,这些人随着他们的财富积累,更多地会考虑这个价格段的艺术作品。” 【详细】

收藏家吴雨墨:为什么选择林大

吴雨墨:我第一个印象是这里的空间非常大,很多作品在这里看的感觉和别的地方非常不一样,我当时购买了作品以后大概有一年的时间都叫不出这个画家的名字,但对作品有非常深刻的记忆,这个画家每一幅画虽然题材相似,但仙女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 【详细】

视频区

画廊故事之林大艺术空间(上)

2013年7月12日下午2点,第四季画廊故事邀请了Linda女士,王一妃女士,吴雨墨,及朱伟、臧坤坤,围绕林大艺术中心的故事展开,呈现画廊发展历史。

画廊故事之林大艺术空间(下)

2013年7月12日下午2点,第四季画廊故事邀请了Linda女士,王一妃女士,吴雨墨,及朱伟、臧坤坤,围绕林大艺术中心的故事展开,呈现画廊发展历史。

林大艺术空间相关新闻

更多
从媒介出发 林大艺术中心深度挖潜

作为美术杂志编辑盛葳近两年来学术研究的一次总结,策展人用徐冰、隋建国、王友身、张大力四位艺术家的40多件新老作品解释了“媒介”作为信息传达和交换载体的艺术趣味,而林大艺术空间也得到了一批珍贵作品的代理权。

林大艺术中心:“棕色-臧坤坤巡回展”

10月27日,由林大艺术中心主办的“棕色-臧坤坤巡回展”在林大艺术中心·北京拉开帷幕,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朱朱策划。在提升美学纯度的同时,力图从温情脉脉的面纱上撕开一道闪电般的裂缝,让我们看看自己到底置身在一个怎样的深渊,年轻的臧坤坤正被自己的天赋、抱负与意志引导在这一工作方向。

王一妃:未雨绸缪 从容不迫

在谈到林大艺术中心2012年经营状况和2013年展览计划时,王一妃对准备充分、从容应对的诠释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也同样是林大艺术中心在艺术圈内表现出的风格,正如王一妃所说的“一个好画廊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严密的运作体系”,这个体系显然正在王一妃的带领下走向更加成熟,同时画廊运作走向更加自如。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