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彦远“论画六法”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所谓“归于用笔”,即笔也、墨也;所谓“立意”,即心象、精神也。此论一出,千年不易。简单看,笔墨就是线条墨色,是勾皴点染,是浓淡干湿、阴阳向背、实虚疏密……但实际上统摄笔墨者,是心意、心象、精神的流动,是古人所讲的气、元神、真宰,是“融化物我,达意畅神”,是用笔墨经营物我通达一体的精神境界。心,无境、无意、无情、无气、无元神、无真宰,何来笔墨?笔墨的陈腐乏味、了无生机、千篇一律,其实是心境、心象、心意的陈腐乏味、了无生机、千篇一律,是心源、心意、心情的枯竭、死寂和窒息。
欲救笔墨,得先救心、救意、救情。有大心大意大情,自然厚积薄发、心源泉涌、不竭如喷。何以救心、救意、救情?惟今日百年变局之情状叠出,冲决不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要紧的突围、登顶的时刻,生活的洪流、历史的洪流、人民和社会的洪流,这时代心源的大心大意大情,正惊涛拍岸,一往无前,如虎跳狮吼。我们一己之生命,能不感受到这伟大力量的律动?我们的笔墨,怎能不千变万化、浓墨重彩以状大时代之形?
清人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技术之改革,人文精神之嬗变,当代中国画,以何种笔墨、何等精神传达时代之华彩?斯即历代风流演进,后浪推拥前浪之根本动力。工笔、写意之区分,纸本、绢本、画瓷、画壁之不同,材料、手段更迭,笔墨之变,脉络繁复,其内在的精神,流贯着中华文化五千年文化,但终究要汇归于涛涛之当代,赋诸今人之笔端,随时代之变而变。而真正的丹青国手,正是那些在时代生活的汪洋激流中的奋泳者、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笔墨亦大事因缘也!笔墨欲新,精神欲新,其人文血脉亦当提升至前所未有之高度,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必然要取材火热现实,沉浸在时代的共同奋斗、探索、前行中。
笔墨精神·时代华章”主题性中国画创作,立足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学术基础,邀约中国艺术研究院部分专职画家和特约研究员73人参加,于中优选近百幅作品,作成此展。所选画作,积极回应时代之呼唤,重品格与意境之追求,力追“意在笔先,游心象外”之高妙;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笔墨运用,反复锤炼,以传神的艺术形象传达心之所向;重视技法表现而勿死于雕虫章句,以传统为宗而不囿于陈词滥调,取时代造化,气蕴生机,寓个性化的艺术理解于创造里,在勾、皴、点、染中,力求有新的美学阐释。
中国画立足世界画坛而独领风骚,以其出自中华民族之性格、心理、情感、意蕴、气质、精神,其所秉承之文化精神源远流长、独一无二。每一笔独造,每一次探索,无论成败,问题与成绩并存,创造性与保守性都在所不免。唯激励创作之充沛激情、不舍追求,正是其间一缕芳馨,欲藉全国巡回展,与各方优秀艺术家广泛交流,它山之石以攻玉,切磋琢磨,共续中国画之华章。
是为序。
韩子勇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
202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