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官方公开答复:文交所停止交易可能引发更大风险

  8月14日天津市市委书记张高丽针对文交所整顿等问题给予了公开回复。天津官方并没有表示要停止天津文交所的交易。


  此外,针对天津文交所去年初因频繁修改交易规则引发投资者索赔的问题。天津市金融办认为,“少数投资人以此为借口提出高额赔偿要求是不合理的。”而对交易所整顿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会不会停止的问题,天津官方及天津文交所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对此,大宗商品行业顾问罗烜告诉记者,天津市政府对于天津文交所的交易并没有叫停或是为防范更大风险的 “冷处理”,等交易缩量到基本没有参与的时候再去处理。


  “一年了,这是天津官方第一次公开答复文交所问题。”天津文交所投资者王征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感慨。对2011年2、3月天津文交所对交易规则进行的频繁修改,导致交易价格“雪崩式陡然暴跌”、使投资者巨亏的问题,包括王征在内的多名投资者,曾经多次和天津市金融办及天津文交易所管理方进行交涉。[详细]

2011年,艺术品交易因创新而变得疯狂

  自去年底开始,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业内简称“38号文”),饱受争议的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从此进入了“整顿倒计时”阶段。


  2012年2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求各地应在6月30日前,依据“38号文”规定的内容完成清理整顿工作。而截至6月底,国内绝大部分文交所都完成了交易业务的整顿,一部分文交所梳理出了一条今后发展的思路,还有一部分则在等待政策和市场为它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2011年,对于文交所来说,是风云际会疯狂的一年。份额化交易模式创新,大量热钱涌入,致使交易乱象频现,市场呼唤理性。年底国务院出台“38号文”对市场进行规范,不久“37号”出台。深圳、陕西、湖南等地文交所先后清退了交易。


  这场整顿“风暴”给文交所“艺术品股票”画上了一个句号,对冀望于赖其作为退出渠道的艺术品金融化市场也是一个打击。[详细]

无奈自救的投资人

  文交所的去留、转型可以慢慢探索,然而投资者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担心自己的钱是否会在国家清理整顿文交所市场的时候,一同被“清走”。“他们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拖”,今年以来,已经有几批投资人找到郑州文交所要求退款,甚至住在了文交所大厅,最终也是无果而返。


  投资人代表王全创建了一个五地文交所联合QQ群,已经有300多名艺术品份额投资人加入,他们在群里商量自救对策,和关注相关政策动向。


  网名“HU”的投资人申购了30万元的《王铎诗稿》份额,但随后才知道郑州文交所已经在两天前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国家文物局已经发函了,文交所仍旧公开认购,新闻曝光后,谁还会接手。”郑州文交所的上市艺术品没有经过暴涨暴跌,而是刚刚进场就被“套牢”。


  泰山文交所的投资人曾经以为曙光来临,1月9日,投资人同泰山文交所签订协议:“如甲方继续经营且根据‘38号文’的要求更改了已上市三件作品的交易规则,乙方不再继续参加交易,并且和甲方解除原先签订的入市协议,有权要求善后主体按照成本价返还乙方投资款”;“乙方要求善后主体在甲方更改已上市三件作品的交易规则或者国家决定关停甲方文件下发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退款事宜。”


  问题出在了协议中的“善后主体”上,谁是善后主体?投资人认为是交易所,而交易所则认为是政府,双方各执一词。[详细]

文交所各揣算盘

  早在去年3月22日,深圳文交所就对其上市的3个资产包停牌,彼时,国务院还未下发相关政策文件,或许该所提前嗅到了气息。国务院下发“38号文”后,深圳文交所在今年4月15日发布公告,以投资人的购入价格,通过协议转让投资人的份额,并对未上市的资产包以原价回购,最终深圳文交所在6月30日全国交易所整顿大限之前了结了纠纷。


  深圳文交所之所以对投资者善后相对痛快,关键是在2011年12月底,中宣部等五部门下发了“49号文”《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只保留了上海和深圳的文交所作为试点,并允许其经批准可探索采取非公开发行或其他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对此,深圳文交所当然选择知时务,从长计议了。但其他不在“49号文”保留范围内的文交所,对此并无反应。


  “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这是“38号文”中对文交所五项“不得”的具体要求。


  郑州文交所曾发布公告称其已经依照“38号文”的规定修改了交易模式,但份额化交易一直不停牌,也不同意给投资人退款。直到7月27日,针对清理整顿交易所的相关部委联席会议二度召开,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做好对各省级人民政府清理整顿工作的检查验收。[详细]

艺术品金融化

  文交所整顿风暴对艺术品金融化也泼了一盆冷水。从去年开始,艺术品基金急速扩张,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私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推出艺术基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约有50亿资金进入艺术基金市场。此外,加上艺术银行、艺术信托等其他方式,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未来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可以引入巨额民间资本。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在过热之后也正深陷鉴定和退出困境,不久前北京市场上更曝出艺术品信托三大庄家被查事件。


  “现在艺术品份额化走不通了,很多人回去走艺术基金的老路,要么就是融了钱不用于艺术品投资,要么就是拿新基金给老基金接盘,做连环局。”“文化产权交易探索者”说。


  他认为合理估值和完全退出是目前艺术品金融化市场最主要的瓶颈,而完全退出是难点。如此前文交所暴露出来的交易价格虚高、与真实价值严重脱节等问题,金融化的艺术品也普遍存在估值不合理的情况。因为艺术品价值鉴定评估体系不成熟,在传统市场上不能顺利退出的艺术品,做成金融产品绕一个圈子退出。


  “艺术品基金要么单纯靠艺术品价值自然增长,一旦艺术品价值增长无法保持之前十年的速度,就面临很大风险,要么就是通过所谓‘运作’,在二级市场炒高艺术品价格,但有价无市的概率很大。”“文化产权交易探索者”认为除了极少数经验丰富的运作团队,很少有艺术基金投资顾问敢打保票,即便圈里的人口头上说市场小幅调整,但实际上东西越来越难卖。


  在艺术品基金退出渠道匮乏的情况下,文交所仍然是很多艺术品基金冀望所在。但“文化产权探索者”认为文交所在艺术品交易方面缺乏竞争力,无法和拍卖公司及画廊竞争,通过文交所促成艺术品成交较难。加之在天津文交所经历“过山车”之后,投资人对文交所信任度降低,参与意愿不强。而且文交所自身未能解决定位和风险控制问题,关联交易并不鲜见。


  在5月上旬宁波举办的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司长李小磊表示,国家此次出台的两个文件,旨在规范艺术品市场,使其更好地繁荣发展下去,并不是反对“艺术品份额化”,反对的只是证券化这种形式,反对的是艺术品投机行为和一切破坏文化市场正常发展的行为。


专家交锋

  • 西沐:文交所发展亟需的是顶层设计

    西沐:文交所发展亟需的是顶层设计
    在治理与整顿大环境下,文交所的探索与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该展示的都已基本展示出来了,该出现的问题与后遗症也都一览无余,大的调子也似乎是确定的:那就是回归产权交易···
  • 彭中天:什么是文交所!

    彭中天:什么是文交所!
    文交所的意义在这儿。没有交易所这个平台,就得不到公开真实的市场化交易数据,无法建立价格参照系。画廊的画天天在卖,拍卖行的拍卖数据也有,但是那个数据是没有用的。因为现代的金融不承认它那一套···
  • 林海:国内文交所的乱与治

    林海:国内文交所的乱与治
    抛弃私心牟利的部分,文交所同样是在夹缝中寻求出路,在风险与诱惑中寻找平衡。这样的摸索,在未来只会多,不会少。监管机制如何保持足够的弹性,来接纳和引导新兴金融市场的发育,将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