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力量》记录雅昌二十年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雅昌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成功案例。在不断推动着商业模式进化和创新的同时,雅昌人不仅对传统印刷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更大胆地将“文化”与“科技”完美结合,进军互联网、出版、艺术家服务、艺术衍生品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回首二十年的进化之路,雅昌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蜕变的标杆,相信《进化的力量》将引发人们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思考。2013年3月1日,记录雅昌二十年发展历程的著作《进化的力量——万捷和他的雅昌王国》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

书评《进化的力量》 更多 >>

            书评之一:每一个成功都有一个密钥 
    拿到《进化的力量》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重视。都说开卷有益,闲来无事我还是翻开了此书。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一打开此书,我就真的放不下了。《进化的力量》作为一本书并不完美,但是它已经传递给我们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雅昌集团的发展战略,雅昌创业的历史,雅昌集团老总万捷的思想和风采。
    万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没有亲自接触过。但是读完此书,我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板。我也能与他成为朋友,也乐意成为他的朋友。他是一个重友情的人,因为引荐师兄到深圳发展不顺。他毅然离开高管职位,与其一起在风雨中滚打,开始了创业。
    《进化的力量》并不是一本成功老板自吹自擂的商业传记,而是一本青年人必读的人文励志图书。至少它激励了我,让我对人更热情,对事业更专注,面对梦想能更勇敢地去行动。
                  书评之二:羞涩的革命
    2010年五六月间,雅昌的老板万捷宴请李元君社长,我有缘一同赴约。席间说到雅昌艺术网,我说:“雅昌的艺术指数不得了,是中国艺术界的道琼斯指数。”万捷羞赧一笑。3年之后,我还清楚地记得我说那番话时,万捷的羞赧之情和他谦谦的神态举止。
    雅昌的进化,就并不止于技术和内容,这从万捷的境界可以看出来。2008年雅昌15周年时,万捷当着100多位嘉宾说了一番话:“今天是雅昌的生日,不过,我要宣读一份遗书。”在这份企业遗书中,万捷说,人和企业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有一天雅昌不在了,雅昌所保存的这些艺术品数据,将属于国家和人类。
    据说,雅昌有接近万捷的员工,曾发了一个微博赞扬他,万捷知道后,害羞地跟秘书说:“赶紧删了吧!”这我记起3年前,没想到万捷那羞赧一笑里,竟藏着革命一样的磅礴!

【好友作序】 更多 >>

      雅人深致,昌明文化    
    雅昌走过二十年,在老朋友王石眼里,万捷俨然从当年那个踏实“年轻人”,变成了雅昌如今的灵魂。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则以“雅人深致、昌明文化”两词表达了对万捷的印象和对雅昌文化的理解。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称万捷为“艺术圈的人”。

【名家推荐】 更多 >>

  •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经济学说得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无非就是提高产出中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或者说文化含量。虽然不同的行业各有特点,但是触类旁通,无疑都能从雅昌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

            著名收藏家 马未都
    古人用印刷传达信息已有两千年历史,务求准确的印刷标准从未改变。雅昌却把印刷当做艺术,不仅追求准确,而且追求真实。这已脱离了一般意义的印刷,赋予了印刷品以生命,影响深远。
  •         著名媒体人 洪晃

            著名媒体人 洪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著名媒体人洪晃在推荐《进化的力量——万捷和他的雅昌王国》时说:“不容易,一个传统印刷企业,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可谓丰功伟绩了!”

【第一篇】格局:艺术教育藏商机 更多 >>

  • 第一章 餐巾纸上的战略构想

    2012年春天,雅昌把全体高管交给惠普商业学院。一个开始哲学思考的企业,是无法让人忽视的。这种追问,意味着它有着不羁的野心,这种野心让雅昌的战略与业务呈现出一种值得玩味 的格局。

  • 第二章 机会就在空白中

    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为了生存与发展。作为企业家,万捷的规划绝非建一座空中楼阁。雅昌,将大众艺术普及教育定为自己发展战略的核心,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看重了市场蕴藏的商机。

第三章 艺术普及进行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宏大的战略格局,又恰恰与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相辅相成。在国内各旅游景点门票纷纷涨价的时候,从2011年3月起,中国美术馆开始免费开放。此前,包括首都博物馆在内的诸多文化艺术机构,已经免费向公众开放。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在中国开始启动。作为一个企业,雅昌,是典型的行动派,在艺术普及教育领域内,已经着手有益的尝试。从雅昌的战略上来看,雅昌艺术网是与传统印刷相距最远的一个业务领域,但它又是雅昌艺术普及教育格局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个互动平台。网友的热情,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作为平台的搭建者,雅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在网上建立了相应的资料馆,汇集了各种各样的鉴赏知识。无论是书画还是古玩,无论是瓷器还是玉器,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代表作品收藏在哪些博物馆里,在雅昌艺术网一查便知。

【第二篇】基因:野心与耐心同在 更多 >>

  • 第四章 眼睛里闪光的年轻人

    2012年,身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万捷看到,在机场的长廊上悬挂着艺术作品。万捷心生感慨:“在中国的机场,你只能看到花里胡哨的广告。我们是否也能向人家学习文化传播的方法呢?”

  • 第五章 性情造就人格魅力

    每年都有大批年轻人踏入社会。但几十年后,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却只有极少数。来到美光的万捷,在面对职位待遇、学习机会时,表现出的远见与智慧,足以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第六章 学习是一种能力
    万捷碰到了对自己一生有巨大影响的师长,这就是美光的总经理岩井先生。岩井先生有一句话曾深深锲进了万捷的脑子里:“作为企业家,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我是推掉了一个和专务的约会特意在等你,却没有见到你。”岩井的言外之意很明确,由于你不守时,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岩井的批评让万捷深感愧疚,并铭记在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岩井先生的言传身教,让万捷受益匪浅。中国还有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更多时候,学习需要自己去感悟,去吸收,去消化。当万捷在美光做到第7个年头时,学生时代的“导演梦”悄然涌上心头,作为美光最年轻的董事,他野心勃勃,想编写一个更加宏大的“剧本”,让美光上演一场大戏。偏偏这一次,引发了他与美光管理团队最大的一次冲突。1992年初,万捷离开美光。这个在美光积累了一身才能的年轻人,又会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呢?

【第三篇】选择:从进步到进化 更多 >>

  • 第七章 创业,偶然中的必然

    进化,是在选择中完成的。选择,是考验一个企业家气魄的试金石。20多年前,万捷选择(Artron)这个名字,“art”代表艺术,“ron”代表电子。现在,雅昌用战略格局诠释了这个名字。

  • 第八章 市场最缺的是品质

    只要关注产品品质,赚到钱是顺理成章的。在雅昌创业时,万捷看到了这一点。很多印刷厂赚快钱的时候,雅昌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形成了两种境遇迥异的结果。

第九章 拍卖图录打开新领域
    1994年,一个朋友给万捷介绍了一单业务,是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这份图录,让员工们都脱了一层皮,好赖总算把这单业务扛下去了,就在大家要松一口气的时候,万捷却作了一个让大家要吐血的决定:把拍卖图录做成公司的重点“活件”来揽。拍卖图录的成功,让万捷终于找到了雅昌的局部优势在哪里了。那就是,做高品质的艺术图书印刷。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对印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品质,成为雅昌生存下来的重要保证。然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雅昌成长的最初那几年,也是电脑应用迅速普及的几年,制版变得越来越容易,在技术的支持下,整个印刷行业的质量有了大的飞跃。那么,雅昌又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呢?“利益最大化”,是一条商业法则。然而,雅昌的许多业务选择,似乎有些反其道而行,做了一些看上去费力却不一定能讨好的事。

【第四篇】定力:为人民艺术服务 更多 >>

  • 第十章 艺术界的英雄路

    拍卖图录像一块试金石,从接触到胜任,是一个克服困难自我强大的过程。雅昌的印刷品质在业界形成口碑,积累了技术和工艺经验。拍卖图录,成为一块敲门砖,为雅昌敲开了全新的商业机会。

  • 第十一章 构建艺术网舍我其谁

    雅昌涉足IT业,有人认为是基因突变。但雅昌艺术网的出现是进化中的必然。它让雅昌不再一条腿走路,而且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雅昌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第十二章 前瞻者的“自觉”
    从小喜欢“吃书”的万捷,始终保持着爱读书的习惯。一次,他去镇江出差,同行的台湾朋友带了本书,万捷捧起这本书就不撒手了。台湾朋友没书看,没人聊天,只好在旁边睡觉。等他睡了一个小时醒来,万捷还在看。那本让万捷一口气读完的书名叫《蓝海战略》,当时,大陆还没有引进,万捷看的是台湾版的,万捷被它所讲的道理给吸引住了。这本书,印证了雅昌收窄业务、选择艺术印刷的正确性。从传统印刷到艺术印刷,从艺术印刷踏入互联网业,雅昌经历了两次质的变化。这两次进化让雅昌脱胎换骨,它不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从而跨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选择改变,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仓皇转型。那种改变的背后是无奈与盲目。雅昌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正常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作出的。它是在作自我的革命。这种进化的“自觉”,正是考验一个企业家是否有前瞻性,是否有定力的关键所在。

【第五篇】创新:好模式是扩张的基石 更多 >>

  • 第十三章 数字时代怎么起舞

    进化,就如鱼鳍能变成用来攀爬的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次创新。日积月累的创新,就能爆出巨大能量,促进企业进化。雅昌在第一时间拥抱了数字时代,但进化的过程却是波澜不惊的。

  • 第十四章 印刷业的图存之道

    数字浪潮冲击下,纸质印刷处在风雨飘摇中。万捷,正尝试着用数字出版改变书的形态。但是万捷坚信,纸质书籍不会消失,印刷也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会不断进化。

第十五章 到需要艺术的地方去
    商业模式,之所以能称为模式,是因为它能够被复制。随着雅昌模式的成形,雅昌展开了扩张之旅。1996年,雅昌进军北京。那时候,深圳印刷很火爆,因为雅昌印刷偏向艺术领域,由此,接待的北京客户越来越多。这不难理解,北京是艺术家、艺术机构扎堆的地方。万捷预计,随着雅昌对艺术印刷的拓展,北京的客户会越来越多。他决定,要为客人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既然北京是文化中心,艺术氛围浓厚,那好,雅昌就杀奔北京。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深有感触:“雅昌的发展历程,是向中国艺术界越走越近的历程,是最终融入到中国艺术界,并成为其中一个有机部分的历程。”雅昌,有印刷,有互联网,有数字出版,还有艺术品生产,业务线涉及传统行业,也涉及科技前沿,似乎是在四面出击,让人担心它是否应付得过来。但细细推敲雅昌的商业模式,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形散神不散。所有的业务,都是紧紧围绕着“艺术”展开的。

【第六篇】服务:进化的内驱力 更多 >>

  • 第十六章 服务也是生产力

    无论雅昌的战略重心如何变化,有一个关键词从未改变,那就是“服务”。万捷在雅昌创立之初就提出:“印刷业是服务业。”从那时起,“服务”这个词就被嵌进了雅昌的经营理念里。

  • 第十七章 服务的核心是满足需求

    万捷甘心为艺术家服务,是因为,在他的眼里艺术家是最值得尊重的人。作为企业家,万捷一直用商业运作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服务,以至于能把服务做成产品,让这种服务更加持久。

第十八章 有商业伦理才能走得更远
    服务,是雅昌成长的基因。当雅昌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者时,雅昌的商业行为中,就经常出现一些看似有悖商业原则的事,比如,在生意之中,友情的味道也会很重。服务好艺术家,需要的还不只是情感投入,背后支撑雅昌越走越顺的,是雅昌的商业伦理,是雅昌的价值观。现在,这个“服务”的含义,又悄然注入了新的内容。作为一个艺术服务机构,雅昌成了一座桥梁,一端是艺术家,一端是热爱艺术的大众。从“为人民艺术服务”到“艺术为人民服务”,雅昌在接待客人时,总会认真地解释这两句口号的区别。为人民艺术服务,最根本的一点,是做好一个服务者,雅昌时刻提醒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艺术家服务,雅昌做到了“有所为”。清晰的角色定位,也让雅昌“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意味着放弃。取舍之间,检验的是一个企业家的胸襟。

【第七篇】管理:想清楚才能容易做 更多 >>

  • 第十九章 “四清楚”工作法

    雅昌业务庞杂得令人咂舌,即便这样,万捷还是有时间去北极度假。前思科公司中国总裁林正刚认为,好企业应当是老板不在时,团队仍旧有条不紊地工作。显然,万捷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观点。

  • 第二十章 小细节折射大问题

    许多人都说万捷的眼睛很“毒”,能轻易在大家都忽略的细节中看出问题。一个企业家,在思考时能飞上天,在做事时能脚踏地。能把战略思考与落地执行结合起来,这是雅昌成功进化的重要因素。

第二十一章 执行力就是不说“不”
    本世纪初,一本名为《执行力》的书持续热销。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中国不缺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再好的想法如果执行不了,那就依然是一张画的饼。雅昌的执行力很强,是因为,当一件事你已经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之后,会大大降低执行的难度。当然,这不是说,在工作中就不会有困难。万捷天生就有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胆气,这也成为雅昌的一种气质。执行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雅昌,对执行力的诠释就是决不说“不”。在雅昌的字典里,没有做不到的事,办法总比困难多。何曼玲常说,很多事情,不是不可能,只要将精心策划的事坚持到最后,就能激发出全部的潜能,就极有可能做成。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强调困难,选择放弃,那么,你这一生将不可能做成几件成功的事。

【第八篇】情怀: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更多 >>

  • 第二十二章 享受工作的实干家

    优秀企业家,不仅是管理者,也是精神领袖。李嘉诚认为:做一个管理者,只要拥有权力就可以;而要想成为一个领袖,你的力量只能源自你的人格魅力。万捷,是让员工敬畏,又让伙伴追随的人。

  • 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服务是幸福的

    为聘请百事可乐前总裁约翰•斯卡利来经营苹果公司,乔布斯曾问:“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去改变世界?”对万捷来说,艺术普及教育必将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也是一项改变世界的事业。

第二十四章 价值观引领成功
    2003年,雅昌第一次拿到被喻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班尼金奖时,万捷很兴奋也很紧张。在领奖时,别的企业都高兴地把奖杯放到桌子上,万捷却在小声告诉同事们,把奖杯往桌子下面放几个,别显得咱们太张扬。作为印刷术的故乡,就印刷水平而言,中国一度落后于国际水平。雅昌的出现,唤醒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学者余秋雨曾说过:“雅昌挣回了从宋代毕昇开始的‘首创性’尊严。”从印刷企业,转型成为一个文化服务机构,为什么雅昌的转型能这么成功?另一方面,在中国早已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也很多,为什么雅昌又能做到后来居上呢?雅昌的进化,是选择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雅昌的成功更是价值观的成功。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境界,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格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气质,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