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雅昌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成功案例。在不断推动着商业模式进化和创新的同时,雅昌人不仅对传统印刷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更大胆地将“文化”与“科技”完美结合,进军互联网、出版、艺术家服务、艺术衍生品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回首二十年的进化之路,雅昌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蜕变的标杆,相信《进化的力量》将引发人们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思考。2013年3月1日,记录雅昌二十年发展历程的著作《进化的力量——万捷和他的雅昌王国》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
2012年春天,雅昌把全体高管交给惠普商业学院。一个开始哲学思考的企业,是无法让人忽视的。这种追问,意味着它有着不羁的野心,这种野心让雅昌的战略与业务呈现出一种值得玩味 的格局。
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为了生存与发展。作为企业家,万捷的规划绝非建一座空中楼阁。雅昌,将大众艺术普及教育定为自己发展战略的核心,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看重了市场蕴藏的商机。
2012年,身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万捷看到,在机场的长廊上悬挂着艺术作品。万捷心生感慨:“在中国的机场,你只能看到花里胡哨的广告。我们是否也能向人家学习文化传播的方法呢?”
每年都有大批年轻人踏入社会。但几十年后,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却只有极少数。来到美光的万捷,在面对职位待遇、学习机会时,表现出的远见与智慧,足以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进化,是在选择中完成的。选择,是考验一个企业家气魄的试金石。20多年前,万捷选择(Artron)这个名字,“art”代表艺术,“ron”代表电子。现在,雅昌用战略格局诠释了这个名字。
只要关注产品品质,赚到钱是顺理成章的。在雅昌创业时,万捷看到了这一点。很多印刷厂赚快钱的时候,雅昌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形成了两种境遇迥异的结果。
拍卖图录像一块试金石,从接触到胜任,是一个克服困难自我强大的过程。雅昌的印刷品质在业界形成口碑,积累了技术和工艺经验。拍卖图录,成为一块敲门砖,为雅昌敲开了全新的商业机会。
雅昌涉足IT业,有人认为是基因突变。但雅昌艺术网的出现是进化中的必然。它让雅昌不再一条腿走路,而且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雅昌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进化,就如鱼鳍能变成用来攀爬的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次创新。日积月累的创新,就能爆出巨大能量,促进企业进化。雅昌在第一时间拥抱了数字时代,但进化的过程却是波澜不惊的。
数字浪潮冲击下,纸质印刷处在风雨飘摇中。万捷,正尝试着用数字出版改变书的形态。但是万捷坚信,纸质书籍不会消失,印刷也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会不断进化。
无论雅昌的战略重心如何变化,有一个关键词从未改变,那就是“服务”。万捷在雅昌创立之初就提出:“印刷业是服务业。”从那时起,“服务”这个词就被嵌进了雅昌的经营理念里。
万捷甘心为艺术家服务,是因为,在他的眼里艺术家是最值得尊重的人。作为企业家,万捷一直用商业运作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服务,以至于能把服务做成产品,让这种服务更加持久。
雅昌业务庞杂得令人咂舌,即便这样,万捷还是有时间去北极度假。前思科公司中国总裁林正刚认为,好企业应当是老板不在时,团队仍旧有条不紊地工作。显然,万捷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观点。
许多人都说万捷的眼睛很“毒”,能轻易在大家都忽略的细节中看出问题。一个企业家,在思考时能飞上天,在做事时能脚踏地。能把战略思考与落地执行结合起来,这是雅昌成功进化的重要因素。
优秀企业家,不仅是管理者,也是精神领袖。李嘉诚认为:做一个管理者,只要拥有权力就可以;而要想成为一个领袖,你的力量只能源自你的人格魅力。万捷,是让员工敬畏,又让伙伴追随的人。
为聘请百事可乐前总裁约翰•斯卡利来经营苹果公司,乔布斯曾问:“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去改变世界?”对万捷来说,艺术普及教育必将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也是一项改变世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