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于杰出的摄影家而言,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他们观察风光、社会和特定模特的渠道,更是他们自我思想的客观再现。几乎每一位摄影师都会为自己拍摄自拍照,就如同画家的自画像一般,是对自己技艺的反映与艺术风格的体现。尤其是女性摄影师,常常把镜头对准她们自己,并且扮演各种角色,以表达自我对生命的认同。在陶醉和认同的过程中,摄影师们又逐渐深入下去,将自拍转换成一种文化批评和社会批判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世界著名摄影大师的自拍照,他们中很多人都在摄影史中留名,拍摄也各有特色。喜爱自拍的朋友们,不妨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也学习一下别致的拍摄形式。

法兰雀斯卡·伍德曼(Francesca Woodman)更多 >>

“以自拍摄影闻名”

Francesca Woodman,美国女摄影师,1958年出生,以拍摄自己或女模特的黑白摄影闻名,并且她倾向通过相机的运动或长时间曝光的手法使人物的面孔与环境融为一体,她于1981年自杀身亡,年仅22岁。
伍德曼的创作方式,是将其摄影作品当作是日记里的照片。她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将日记当作是练习用的手册,把日记当成是回应其摄影作品的一个排演空间。因此,伍德曼的摄影作品就像日记一般,向人们展示一个观看她、或她观看自己的方式,她的影像展现出自身消失于表象世界之后,还可以继续存留的痕迹,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意涵,也为其死亡留下了神秘而耐人寻味的线索。

法兰雀斯卡·伍德曼自拍摄影作品

法兰雀斯卡·伍德曼自拍摄影作品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更多 >>

“一名保姆的自拍”

薇薇安·梅耶(Vivian Maie)(1926年2月1日- 2009年4月21日),是一个在芝加哥工作了40年的保姆,她的一生默默无闻,直到2007年,一位芝加哥的房地产经纪人约翰·马鲁夫发现了她多年来在街头拍摄的照片,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街拍艺术家慢慢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要知道,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给别人看过她拍的照片,她自己甚至都没有看全自己的作品,因为她拍的很多胶卷都没有洗出来。
改变这些作品命运的是2007年,约翰·马鲁夫在一个房屋拍卖会上以400美元买了一箱资料,这些东西就来自薇薇安,里面有10万张尚未冲洗的照片,2万张幻灯片和数千张胶片。在一点一点看了这些照片后,约翰开始意识到这些东西的珍贵。

薇薇安·梅耶自拍照

薇薇安·梅耶自拍照

伊尔塞·宾(Ilse Bing)更多 >>

“和徕卡在一起的自拍像”

女摄影家Ilse Bing(1899—1998)留下过一幅很著名的和照相机在一起的自拍像《和徕卡在一起的自拍像》成为她最为重要的图像之一(右图)。有评论说,摄影家所面对镜面的自拍,是一次极需勇气的挑战。当照相机的取景器面对新的镜面时,就是一个混合着不同平面空间的理念,它会对拍摄者和被摄者产生不可名状的压力。
在这幅照片中,宾不仅自己面对镜面,而且通过侧面的一面镜子,产生了双重的反射效果,同时也使“徕卡女王”的徕卡相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视觉空间造型,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构成强大的张力。她和照相机的镜头构成了多重的目光视点,令观众在面对这幅照片时也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不知是迎合哪一重视点才好。

女摄影家伊尔塞·宾自拍照

女摄影家伊尔塞·宾自拍照

莉赛特·莫德尔( Lisette Model)更多 >>

“黛安娜·阿勃丝的老师”

Lisette Model幼年时代学习音乐和钢琴,是阿诺德·勋伯格的得意门生。她从姐姐那里学习了摄影技巧,还在远离摄影工作室的大街上实践摄影。早在1933-1934年期间,她彻底放弃了音乐和歌唱,全身心地投入了职业摄影的事业。在法国期间,她的首批摄影主题是流浪音乐艺人、乞丐、生意人、中产阶级等,她宁愿为这些人冲印、剪裁相片。
1940-1947年期间是她的多产年份,在这段期间她最喜爱的题材就是这座城市。1951年,她开始在纽约的社会研究新学院教书,直到她逝世。该学校于1981年授予她艺术教育博士的称号,因为她的学生中包括黛安娜·阿巴丝(Diane Arbus)。

莉赛特·莫德尔自拍照

莉赛特·莫德尔自拍照

艾德·范·德·艾尔斯肯(Ed van der Elsken) 更多 >>

  • “对传统和权威不尊”

    “对传统和权威不尊”
    荷兰摄影家Ed van der Elsken(1925-1990)曾被介绍到马格南图片社的实验室,在那里为许多大牌摄影家印制照片,但埃尔斯肯骨子里对传统和商业甚至权威的不尊,只干了两个月他便离开了。
  • “人类生存的黑暗部分”

    “人类生存的黑暗部分”
    创作生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延伸到70年代。他最初受到摄影家维基的作品《裸体的城市》的影响,从而成为一个摄影家,其图像的栖息地更多地是在人类生存的较为黑暗的部分。

维利·罗尼(Willy Ronis) 更多 >>

  • “子承父业”

    “子承父业”
    1910年8月14日-2009年9月12日)著名法国摄影家。1910年8月14日诞生于巴黎。家父是来自敖德萨的犹太摄影师,1949年父亲病故后,罗尼关闭家庭照相馆,加入Rapho摄影社,开始他的职业摄影师的生涯。
  • “热爱平凡的生活”

    “热爱平凡的生活”
    罗尼后来成为美国生活杂志的第一个法国摄影记者。罗尼从事摄影近半个世纪,专门拍摄法国人民,特别是首都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罗尼喜爱的照像机是法国出产的的莱卡–FOCA 35毫米照像机。

塞西尔皮顿(Cecil Beaton) 更多 >>

  • “美的记录者”

    “美的记录者”
    Cecil Beaton(1904-1980) ,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摄影家。 Beaton 的事业的起步应该说是很顺利的,在其摄影师职业生涯开始后的第五年便有了第一个个人作品展。
  • “Vogue的”

    “Vogue的”
    Cecil Beaton频繁穿梭于伦敦,巴黎和纽约三大城市,开始了他作为时装摄影师的工作。他为Vogue拍下了许多经典珍贵的照片,在Vogue茁壮成长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米勒( Lee Miller) 更多 >>

  • “由缪斯女神到摄影家”

    “由缪斯女神到摄影家”
    Lee Miller(1907-1977),美国女摄影家。之所以知道她的人不多是因为在结束了摄影师的生涯之后,她便把所有的底片都藏在了自家阁楼上,甚至对所有问她索取资料的人说一切都在战争中遗失毁坏了。
  • “时尚界的宠儿”

    “时尚界的宠儿”
    18岁那年,她说服父母让她远赴巴黎学习舞台设计,实验戏剧就此走进她的生活,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命运。然而对她一生最关键的际遇是在纽约街头和出版大亨康泰·纳什(Conde Nast)的邂逅。

维可·艾文斯(Walker Evans) 更多 >>

  • “都市的守望者”

    “都市的守望者”
    维可·艾文斯(Walker Evans)1903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他的一生中似乎从来都没有丧失对美国主流艺术家的洞察力,同时他也是将一个国家、民族视为一个完整且独特现象的摄影家。
  • “地铁系列”

    “地铁系列”
    自埃文斯1928年开始从事摄影以来,他已经频繁地以摄影为手段来表示他对都市的理解、观察、感受与执着了。通过十年来的摄影实践,埃文斯已经基本形成并相当具体地实践了自己的摄影美学主张。

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 更多 >>

“一场‘艳照’大展”
Helmut Newton,赫尔穆特·纽顿(1920-2004),澳大利亚籍德国犹太裔,生前为国际著名时装、人体和名人摄影家。16岁时开始摄影的学徒生涯,他对于西方时尚摄影的巨大冲击,即在于打破了时尚摄影以往优雅的姿态,将色情主题带入到了摄影的主流。

阿斯特丽德·科尔什赫(Astrid Kirchherr) 更多 >>

“只为与你相遇”
Astrid Kirchherr(1938-),德国摄影师、艺术家。她因和The Beatles的交往及她在汉堡为他们拍的照片而为人所知。虽然Kirchherr说她1967年以后就很少拍照,但她早年的作品在汉堡、不来梅、伦敦、纽约、东京、等地及摇滚名人堂都展出过。

理查德·艾维顿(Richard Avedon) 更多 >>

“时尚人像的摄影大师”
Richard Avedon1923年出生在纽约,他是从时尚摄影做起的。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的关系而忘记自己到底想去拍什么:人。他不仅拍模特和名人,他更拍普通人,包括陌生人。所以说Richard Avendon是个什么都拍的摄影家并不为过。但他最出名的作品,绝对是他的人像。

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 更多 >>

“另类的视角--橱窗模特”
Lee Friedlander(1934-),出生于华盛顿是一位极富独创性的摄影家,早期受弗兰克等摄影家的影响,从50年代起便记录美国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线条和反差冷硬的图片风格为美国黑白摄影立下典范。弗里德兰德喜用玻璃等透明物体增加层次,使人和物皆变得令人吃惊和不可思议。

伊莫金·坎宁安( Imogen Cunningham) 更多 >>

“与花儿一起盛开着”
Imogen Cunningham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女摄影家之一,作为纯影派倡导者F64小组中唯一的女性,她是纯影派摄影风格中当之无愧的代表。75年的拍摄生涯,她的艺术造诣达到了如火纯青,她的人像、花卉摄影为世界摄影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摄影发展。

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 更多 >>

“法国人文主义摄影的代表”
Robert Doisneau(1912-1994),法国人文主义摄影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法国摄影界和布列松堪称为一对并驾齐驱的大师。这两人的摄影都以纪实为主,但风格却迥然不同。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