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宣德,清康熙、乾隆、雍正四个时期的瓷器各有千秋: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康熙时期珐琅彩、粉彩等彩色瓷的出现;雍正时期粉彩瓷走向繁荣;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相比,质量虽有所下降,但釉色和彩色种类方面却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拍场上四个时期的瓷器倍受藏家的青睐,频频打破拍卖纪录。就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清 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 碗”以5938万元成交价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最高价成交纪录。乾隆时期“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成交价554,132,400),以1.17亿元差距打破了由 “元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下的最高价纪录。它是中国所有艺术拍品的最高价,同样也是中国唯一一件进入全球10件最贵艺术品排行榜的拍品。

清康熙瓷器拍卖TOP10更多 >>

香港苏富比清康熙瓷器春季拍卖
今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的“清 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 碗”,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最高价成交纪录,使得康熙瓷器实现了突破5000万元大关的进程,而率先突破千万大关的则是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清 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清康熙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瓷胎比明代胎质更加坚硬精细、颜色更加洁白;瓷釉和瓷胎结合得特别紧密,比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瓷彩方面,不但继承了以前的彩色,还创制出珐琅彩、粉彩等新的彩色品种。 
青花瓷占据了康熙朝瓷器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此时期最高成交价前10中,有4件青花瓷器,其中“清 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长期流落海外,是美国马里兰州知名藏家Frederick J.和Antoinette H. Van Slyke夫妇旧藏,目前暂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天民楼发现同类作品,存世罕少可见一斑。
摇铃尊是康熙时期景德镇模仿藏传佛教法器长柄铜铃而创新的样式,它的用途多为皇室对藏传佛教寺庙及高僧的赏赐,素为瓷中贵胄,在拍卖会上备受亲睐。此类器形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清 康熙青花釉里红花纹摇铃尊(一对)” ,因成对出现显得尤为珍贵,故高价成交在情理之中,与1998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27.6万元成交相比,提升了19倍。 
五彩瓷器是占据历朝五彩瓷器TOP50中数量最多的朝代,康熙时五彩瓷器总成交额为3.47亿元,占所有五彩瓷器总成交额的34.95%,足见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繁荣。位居榜单第7和第8的两件五彩瓷碗,同是来自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粹”晚间拍卖会,当时分别取得第6和7的成绩。 
高居榜首的“清 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 碗”,是张永珍博士兄长,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旧藏。由于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再加上是专供清朝最高统治者赏玩的御用品,此时期的珐琅彩瓷存世量很少,本件拍品的出现自然引来了藏家的极大关注。

清雍正瓷器拍卖TOP10更多 >>

香港苏富比清雍正瓷器春季拍卖
 雍正时期的瓷器在继承康熙瓷器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瓷胎的特点基本与前朝相同;瓷釉方面的特点为盛行仿制宋朝著名瓷窑的釉色如炉变红釉、炉钧釉等;瓷彩青花依然为主流瓷彩,但地位有所下降,进入榜单的数量明显减少,粉彩逐渐取代五彩,走向繁荣,珐琅彩得到发展。 
雍正时期瓷器的最高价缔造者是“清雍正 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比康熙最高价瓷器提升了861.15万元。它是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最高价,不过在2010年秋拍有4件瓷器过亿的情况下,仅位于当时秋拍的瓷器排行中第7位。
粉彩又称“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虽然不像御制瓷珐琅彩瓷一样工序繁杂和用料讲究、昂贵,但同作为重要的瓷器品类,仍备受藏家喜爱。雍正时期的粉彩瓷,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是今年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最高价,虽然价位比不上“清 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 碗”,处于2013年第一轮春拍瓷器类的第二名,但是在今年市场高端价位回落的情况下,对于凝聚市场人气和增强信心方面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洋彩于康熙时期出现,兴盛于乾隆盛年,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与“彩瓷皇后”珐琅彩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清宫廷的旷世杰作。雍正时期洋彩的代表为榜单第2名“清雍正 柠檬黄地洋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在所有洋彩瓷中排名第4,前三名均为乾隆时期。
雍正时相比于康熙时的瓷器在价位和数量上都有了提升,超5000万的瓷器有3件,比康熙时期多了两件,TOP10总成交额为4.23亿,是康熙时期的2倍。另一方面,雍正时期瓷器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上所达到的成就实际上是要超越乾隆时期的,但是价位要低于乾隆时期的瓷器。

清乾隆瓷器拍卖TOP10更多 >>

香港苏富比清乾隆瓷器春季拍卖
2010年秋拍瓷器拍卖市场掀起前所未有的狂热,4件瓷器接连过亿,且都为乾隆时期的瓷器,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清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相比,质量有所下降,瓷胎没有前两朝精细、坚硬、洁白;瓷釉不够细润,瓷釉与瓷胎结合亦不如前两朝紧密;瓷彩的精细、鲜艳度上也不及以前。但是另一方面釉色和彩色种类方面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瓷釉不只模仿以往的名窑瓷器,还模仿各种工艺制品的瓷器色釉。
乾隆时期最引人瞩目的瓷器无疑是“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1.17亿元差距打破了由 “元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下的最高价纪录。该拍品比雍正粉彩少了些文人气息,更倾向于繁缛华丽的富贵风气。
榜单的亚军是“清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源自英国放山居,为阿尔弗雷得•莫里森旧藏。
 它是香港苏富比 “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拍品,经过现场异常激烈的竞价,最后由香港著名藏家张永珍竞得。此瓶绘缠枝花卉,盘绕于金廓矾红「万寿连延」图案周围,瓶身两面中央之双莲花甚有仿效意大利耶稣会宫廷华师郎世宁之《聚瑞图》中吉祥纹饰之意,近足处一周上仰莲瓣纹带,用色由浅至深,层次变化极富动感,是粉彩佳作之显著特征,但少见用于轧道锦纹之例。
乾隆瓷器此时期珐琅彩瓷较前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加,价位也跨入了亿元阶段。此时期TOP10中的4件珐琅彩,也正是此类彩瓷成交价排行榜的前4。其中“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展现了典型的北京画珐琅风格,尤显珍贵,所绘花卉相同,唯构图有别,两瓶图样如镜映像,相伴成趣,让人印象深刻。 

明宣德瓷器拍卖TOP10更多 >>

香港苏富比明宣德瓷器清春季拍卖
宣德时期是明早期瓷器成就较为突出的阶段,尤以青花瓷最为著名,是明朝青花瓷的代表,备受后世推崇,自成化至民国常有仿制这一时期的瓷器出现。 
榜单中6件青花瓷成交总额2.15亿元,占据榜单成交总额的75.92%,是同时期其它瓷器所望尘莫及的。其中“明宣德 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和“明宣德 青花「水波双龙」图高足碗”以纹饰取胜,青花绘画的花纹轮廓比较明显,纹饰画的十分规矩,几乎不出边线,所绘花纹图案的层次较多。
相较其它上榜的青花瓷,它们的闪光点还在于除了绘画方式的花纹装饰以外,还可以见到刻划的暗花纹饰。而“明宣德 青花镂空花卉海浪纹花熏”和“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则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情,见证了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
位居榜单第7名的“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与“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器型基本相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纹饰上。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更细小的缠枝花纹和缠枝莲纹,折肩处的变形莲瓣纹代之以缠枝莲纹;另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
榜单前7名中,唯一一件不是青花瓷的拍品“明宣德 黄釉撇口仰钟式碗”是难得的单色釉珍品,黄釉在宣德时期刚开始出现,因此颜色一般都烧得不大纯正,釉面也不很匀净,看起来不怎么漂亮,釉面常布满细碎纹路,表现出不成熟的特点,但此件瓷碗品相却很好,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香港苏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瓷器选粹之五”出现的“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盌”与此件瓷器绘有同类的纹饰,在背脊处还增饰了锯齿状鱼鳍,但是颜色方面宣德时期的更为纯正,色调更为鲜艳漂亮。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