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上海泛华秋拍推出著名艺术家尚扬的一幅作品《当年长工》,这幅作品第一稿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被毁。半个世纪后这幅作品被尚扬二次创作出来,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第一次推出这件作品,当时就拍出537.6万的高价,三年后这幅作品的再次上拍,却引出一段艺术家与藏家有关这幅作品的恩怨。

尚扬《当年长工》二次上拍的是非更多 >>

二次创作的缘起与上拍的争议
为了交换一幅心爱的旧作,尚扬与藏家考云岐达成约定,重新创作了文革中毁掉的《当年长工》,两人当时击掌约定,五年之后这幅作品才可以投入市场。不料在两人达成协议后不久,这幅作品就出现在拍场,结果引发了一场艺术家与藏家指责,围绕这幅作品的创作、收藏和上拍的争议。
被毁掉的《当年长工》
《当年长工》是尚扬在1963年暑假以前画的,当时只有一个大的草图。在中国美协权威领导的赞赏声中,湖北美院的校领导鼓励学生把画创作出来。于是1963年的秋天,尚扬开始着手画这张画。1964年的全国美展巡回展上,尚扬的《当年长工》被选入参展。但一直到1966年,巡回展览以后包括这幅作品在内的一批作品都不知所终。随后文革开始,文联被打倒,美协也被砸烂,作品不知所踪。
失效的君子协议
为了换回《大风景99.9.6》,尚扬开始了《当年长工》的二次创作。然而画到一半的时候,考云歧反悔了,要用更多的画来换《当年长工》。尚扬被迫又画了另一张画《天上的城》。然而在《当年长工》完成之后没多久,尚扬就发现考云歧违背了他们之间的君子协定,将作品送拍。而考云歧表示,上拍《当年长工》,是在帮艺术家一把,让艺术家可以在今后的同尺寸的新作品有一个销售价格的参考,没想艺术家反倒不领情,这也让他很懊恼。

艺术家与藏家、艺术基金及国内外画廊的免上拍协议背后更多 >>

尚扬:“商人”藏家和受骗的艺术基金
尚扬表示,在他与商人、藏家这么多年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很无奈,“我跟这些商人打交道觉得很累,都是看起来非常诚恳的,结果事后就知道他们这种所谓的诚恳、善意、负责任背后完全是一种商业的计算,把你拖进去,艺术家往往会吃亏”。而与天安时间画廊的合作,也因一家国内艺术基金违背免送拍协议的约定,尚扬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画廊方面的因素,放弃了追究该基金的责任和权利。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需找到平衡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资深策展人顾振清告诉记者,在国外,藏家会比较尊重艺术家的要求,双方约定了免上拍协议的话,如果出现违约,违约方会面临退款或罚款的概念。但这种情况在国内却一直有很高的违例概率,在其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设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等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所以很多这样的约定就变成一种君子协定。
境外画廊的违约和提议
尽管有了免拍协议也不一定凑效,尤其是在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时候,协议变得难以实施,以站台中国与伦敦的大牌画廊鹿腿画廊最近一次合作为例,虽说站台与‘鹿腿’之间签了一个5年不上拍的协议,但他们仍然找借口来违背免上拍协议的相关约定,艺术家们只是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国际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操作上却很困难,这种不守协议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艺术家。对此,艺术家邱志杰就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议开列不法境外画廊黑名单的建议。

结束语

近年来,艺术家与藏家因为作品上拍和收藏等违背协议的纠纷事件屡见不鲜。艺术家希望藏家能以真诚的态度收藏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被急功近利的投机者得手后立即转手或送拍。而部分商人藏家因个人私利不遵守承诺,将其作品出手,因此发生不愉快的事让双方不欢而散。虽然很多的画廊也介入其中,通过与藏家签免拍协议来保证艺术家的利益和艺术创作,但违约事件仍然一再发生。艺术家俨然成为这种情况的弱势群体。在艺术市场的法制法规还没完善的情况下,艺术家和画廊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种恶劣行为,将各种经验,教训共同分享,也是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一种方式。艺术圈其实不大,久而久之,大家知道得多了,这种乱象就不会那么多了。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