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终于来京了!自在香港维多利亚港首秀后,北京成为大陆第一个获得官方授权展示正版大黄鸭的城市。虽然之前媒体和公众对大黄鸭来京的选址等诸多议题保持极大的关注热情,然而9月6日大黄鸭在园博园的“粉墨登场”,显得多少有些落寞和孤寂,其效果远不如在维港达到的万人空巷之景,与此同时,大黄鸭的宽嘴变“尖嘴”还被网友们吐槽为“大黄鸡”、样子萎靡像“没吃饱”,但很快北京国际设计周就发表声明并连夜修复;与此同时,玉渊潭公园“绿马甲大黄鸭”携7个蛋的出场,又不得不让人回溯到山寨抄袭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久前,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一场汇聚艺术圈,文化圈和企业界人士在内的关于大黄鸭的正负能量主题讨论沙龙,也让我们更进一步深思这看似简单的公共事件背后凸显的各种现象和争议。舆论巅峰下的大黄鸭进京,能否为其正名?
曾经畅游世界的大黄鸭来北京了,自其在香港登陆后,关于大黄鸭的种种声音就持续了数月有余,热烈的讨论呈燎原之势持续蔓延。“大黄鸭”火了,无数人看到了商机,武汉,重庆,沈阳等地出现的山寨“大黄鸭”让霍夫曼愤怒了,声称“绝不能容忍此类抄袭行为”,有人对此声援,也有人嗤之以鼻,人们的讨论总是离不开大黄鸭的版权归属,是否为艺术品,进而延伸到国人创意匮乏等话题,这只我们童年时期玩具浴缸里那个小小的鸭子,如今以巨人的姿态伫立在园博园内的湖面之上,它吸引了穿梭如织只为一睹其芳容的游人,也成为不少人批判的靶子,大黄鸭的“身份”,你能说得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