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生态报告之一:中西策展人体制及生态对比

 近些年来,无论是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柏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当代艺博会还是台湾艺博会,当代艺术都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热。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达明安·赫斯特,杰夫·昆斯,村上隆,方力钧等动辄千万身价的当代艺术家。但是,无论是这些艺术家,还是为了推出这些艺术家而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如果没有策展人“幕后操作”,一切都无法产生。那么在全球策展人逐渐升温的情况下,中外策展人的体制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是如何呢?【详细】

 
 
 

策展人生态报告之二:青年策展人生存状态调查

 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的陆蓉之第一次将curator译成策展人,她做梦也想不到,此后20多年,中国的策展人的发展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迅速,展览一场接着一场,策展人作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环,甚至成为展览中的灵魂人物。有“中国现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和早期的一批策展人创造了“点石成金”的神话,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和许多天价艺术家。策展行业逐步趋于流行,大大小小的策展人相继活跃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舞台上。从上世纪90年代的“地下艺术”到全球资本追捧艺术市场的今天,中国当代策展人的学术推动力量和市场推广作用确实不可忽视。面对老一辈策展人所创造的神话,青年策展人同样要面对艺术与市场的博弈。【详细】

 
 
 

策展人生态报告之三:女性策展人的生存困境及突破

  当人们思索“如果女人真的与男人平等,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时,会惊愕的发现在伟大的行列之中,女性占据的位置的确寥寥无几。 1971年,Linda Nochlin发表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提出了这个思考,这对于今天的艺术现状以及女性的艺术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会发问,女性策展人为什么是边缘策展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策展人?自1997年,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一个女性策展人卡特琳娜·达维特(Catherine David)作为20世纪文献展的一个总结,标志着卡塞尔文献展为代表的当代艺术顶级大展的华丽转型,更标志着女性策展人这股新鲜力量高调登陆国际艺坛。【详细】

 

专访ICI执行总监KATE FOWLE

ICI执行总监Kate Fowle与来自全球14位年轻策展人就全球策展人问题展开了激烈且精彩的讨论,他们主要探讨了“策展与机构”的相关问题。【详细】

专访Inhotim策展人Rodrigo Moura

雅昌艺术网采访了来自巴西Inhotim的Rodrigo Moura,了解到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家艺术机构的Inhotim,并探讨了“策展与机构”的相关问题。【详细】

专访尤伦斯首席策展人秦思源

我的确是走了很多弯路,但是策展人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最直接就是做展览。就像讲故事一样,如果故事有意思,应该别人就会愿意听,就能进入这个情境。【详细】

“当美术馆遭遇策展”对话王璜生

  央美美术馆的异军突起,与其“掌门人”王璜生的美术馆理念和情结密不可分。做了12年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说,自己毕生所愿只是希望“中国的美术馆在某个方面做得像样点、规范点就够了”,因为“从某种层面上讲,国内太多美术馆做得实在是有点烂。”他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准则。【详细】

何桂彦:青年策展人中的学术帝

每一个策展人,首先对策展人的概念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做展览就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那在做展览的时候可能比较多呈现一种实施的方式;有的属于机构,那更多可能作为一个发言人,大家的形式不一样,策展人角色扮演很重要,何桂彦说他更注重学术。【详细】

专访青年策展人;付晓东

  我第一个策的展览应该是04年,当时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那时我在学校一边给国画系上课,一边编鲁美学报,美院杂志。那时比较感兴趣当代艺术方面的东西。最早策展是因为两个油画系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做展览,就找我来当策展人,应该说那个是最开始的一个展。【详细】

专访青年策展人:刘礼宾

   我是学美术史的,进入历史以后,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在里边。美术史研究就是在以往的美术史的叙述之外,提出新观点,或者发现新史料。对于策展人来说,我觉得和美术史研究具有相似性。策展人不是灵光一现,就去做一个展览。我更多地是把它视为面对当代的一种方法。【详细】

声明:本专题为雅昌艺术网原创作品,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策划:雅昌艺术网 制作:邰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