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一级市场(即画廊市场)萎靡、二级市场(即拍卖市场)兴旺的畸形之势。“画廊”的概念和模式由西方传来,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尽管发展迅速,近一二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数量激增至数千家,但因为经营过程中遭遇种种“中国式”问题,走向成功的画廊屈指可数,有些画廊不堪重负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画廊目前处在骑虎难下的纠结阶段,境遇堪忧。画廊面临的诸多“中国式”问题中,来自政策方面的“身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画廊健康发展的首个瓶颈。 |
目前,在国内来看,画廊与艺术家相互间埋怨而亲密关系。其中最大的分歧是大多数艺术家为的是利誉,部分画廊只想为自己赚钱。正规的画廊会与艺术家、藏家一起赚钱,通常情况下,画廊首先要满足艺术家,这样才能给艺术家信心让你代理,然后再让藏家得到自己购买的艺术品有升值空间的满足,最后再将画廊、艺术家、藏家三者之间做到利益平衡,这个市场才能够良好发展。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复杂又困难。因为合理的定价既需要市场的常识与规则的共识,又需要随机应变——艺术品定价也是一门学问。 |
据称一个社会中,中产阶层的队伍越庞大,经济便越和谐,社会也会越安定。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扶持后富的政策,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当代的中产阶级也从这个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增多。 |
编者按:有关机构对中国画廊市场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重要大中城市共有约1512家活跃画廊,其中北京地区有605家,占40%,上海地区有273家,占16%。在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在看似繁荣的背后有着举步维艰的尴尬与亟待破解的难题。作为发现艺术家,并伴随艺术家走向成熟的一级市场,为市场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积蓄人才,为树立国家的文化形象和打造文化强国提供动力。 |
在众人眼里深圳是典型的“有财力没人气”,富人是很多,但懂得当代艺术品、会收藏这块的人几乎没有。有报道称,有小部分从外地到深圳来买艺术品的人,绝大多数是“随缘”的心态。深圳此前举办过几个拍卖会,但作品质量平庸,应者寥寥。总而言之,从深圳发展至今看来,根本没有开当代艺术画廊的传统,更没有完善的流通机制。 |
声明:本专题为雅昌艺术网原创作品,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策划:雅昌艺术网 制作:罗书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