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一级市场(即画廊市场)萎靡、二级市场(即拍卖市场)兴旺的畸形之势。“画廊”的概念和模式由西方传来,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尽管发展迅速,近一二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数量激增至数千家,但因为经营过程中遭遇种种“中国式”问题,走向成功的画廊屈指可数,有些画廊不堪重负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画廊目前处在骑虎难下的纠结阶段,境遇堪忧。画廊面临的诸多“中国式”问题中,来自政策方面的“身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画廊健康发展的首个瓶颈。
     严格说来,“中介服务”仅仅是画廊众多职能之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画廊不仅销售艺术品,还肩负着发掘、培育、推广艺术家的重任,并且为收藏家和普通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咨询等各种服务,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最微小的细胞和最坚硬的基石,是构建一座城市品质感和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单元。 【详细】

 
 

  目前,在国内来看,画廊与艺术家相互间埋怨而亲密关系。其中最大的分歧是大多数艺术家为的是利誉,部分画廊只想为自己赚钱。正规的画廊会与艺术家、藏家一起赚钱,通常情况下,画廊首先要满足艺术家,这样才能给艺术家信心让你代理,然后再让藏家得到自己购买的艺术品有升值空间的满足,最后再将画廊、艺术家、藏家三者之间做到利益平衡,这个市场才能够良好发展。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复杂又困难。因为合理的定价既需要市场的常识与规则的共识,又需要随机应变——艺术品定价也是一门学问。
     艺术品的定价是画廊老板最基础且重要的功课之一,制定一个合理的定价模式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经专家概括,通常艺术品在市场中的定价会有以下几种:红包价(又称结缘价)、画廊定价、折扣价、拍卖成交价、市场公定价、市场定价、作价、割爱价等。这些不同意义与阶段的定价将是画廊经营不可绕开的问题,那么这些定价是如何形成的呢? 【详细】

 
 

  据称一个社会中,中产阶层的队伍越庞大,经济便越和谐,社会也会越安定。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扶持后富的政策,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当代的中产阶级也从这个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增多。
    在西方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社会的阶层,更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核心部分。在中国,“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政治意义的词汇,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把自己划归为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相信通过正确的竞争手段,他们能够获得机会,从而改变生活和命运,这与把社会和经济地位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蓝领阶层不同。中产阶级相信社会流动性,认为所处环境现在能提供改变和提高生活的机会。改变生活和提高物质财富,这就是成为中产阶级的真正意义所在。 【详细】

 
 

  编者按:有关机构对中国画廊市场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重要大中城市共有约1512家活跃画廊,其中北京地区有605家,占40%,上海地区有273家,占16%。在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在看似繁荣的背后有着举步维艰的尴尬与亟待破解的难题。作为发现艺术家,并伴随艺术家走向成熟的一级市场,为市场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积蓄人才,为树立国家的文化形象和打造文化强国提供动力。
    目前品画廊的负责人金秀花曾任韩国最重要画廊之一阿拉里奥-北京画廊的副馆长,有着丰富的画廊从业经验。雅昌艺术网对金秀花的系列采访希望从个案出发,通过口述方式探究画廊的运营、管理,与艺术家、收藏家、市场的关系。尝试从个体画廊的生存状态来呈现一级市场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将为你展现一部活生生的画廊奋斗的故事。 【详细】

 
 

  在众人眼里深圳是典型的“有财力没人气”,富人是很多,但懂得当代艺术品、会收藏这块的人几乎没有。有报道称,有小部分从外地到深圳来买艺术品的人,绝大多数是“随缘”的心态。深圳此前举办过几个拍卖会,但作品质量平庸,应者寥寥。总而言之,从深圳发展至今看来,根本没有开当代艺术画廊的传统,更没有完善的流通机制。
    如果要给深圳定一份艺术地图,尤其给当代艺术画廊界定一个稳定的坐标,估计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深圳的画廊本身就零星且分散,对于全力投入当代艺术发展操作的画廊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局指可数。目前以当代艺术为发展的画廊分布的地区基本在南山区华侨城LOFT、福田区的红荔路还“幸存”着的一小批的画廊。 【详细】

 
声明:本专题为雅昌艺术网原创作品,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策划:雅昌艺术网 制作:罗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