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促进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4月,“2010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最终形成发表了《西安宣言》。本次论坛,是中国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标志、新起点。可是近期发生的“观复博物馆”面临拆迁事件,民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让“民营博物馆”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作为民办博物馆,身份有多尴尬?运营有多艰难? 自国内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8月,各地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为386个,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3.3%。但是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资金、运营、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民办博物馆亟待寻求自己的中国式生存法则。
中国民营博物馆的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物及艺术品收藏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收藏家愿意以举办博物馆的方式与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收藏。近年来,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家对举办博物馆有着极大的热情,以优化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回报社会公众。中国政府对民众和民营企业举办博物馆的热情给予积极的回应,发布了《博物馆管理办法》,对有意举办私立博物馆的人士进行业务辅导,积极稳妥推进私立博物馆的发展,以丰富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在经历了建馆后短暂的兴奋之后,私立博物馆举办者发现自己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必须为博物馆的生存努力奋争,藏品的获取仍只能依赖传统渠道,观众的数量似乎还没有媒体记者多,维持博物馆的开放还需要额外的投入。 一些私立博物馆因经费短缺,或资金链断裂,影响到博物馆基本业务,甚至不得不闭馆。
  当私立博物馆回归其公益事业和博物馆专业领域以后,社会舆论更为客观地看待私立博物馆的存在,关注影响私立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直接条件,切实讨论制约和影响私立博物馆的困难和问题,这让私立博物馆的管理者和举办者的头脑冷静下来,开始客观地考虑建馆、维持、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查看全文]
探索民营博物馆的中国式生存
 从1996年马氏建立的新中国第一座民营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出现开始,民营博物馆已走过14年的发展历程。十余年间,国内民办博物馆的热潮逐渐升温。在资金、运营、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民营博物馆建立了中国式生存法则......[查看全文]
观复博物馆
个人品牌+基金会+理事制
  6月9日,马未都宣布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为中国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管理上,观复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将借鉴国外同类艺术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如古根海姆基金会、盖蒂基金会、大维德基金会,打造观复基金会的公益文化品牌,开创适合中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今日美术馆
股份化经营+品牌赞助
  今日美术馆在资金链的构建上已经逐渐走向多元化、社会化和稳定化。一方面有来自国家的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有时候甚至还会有专项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美术馆自筹,包括社会赞助资金以及美术馆的门票、会员卡收入、咖啡屋、书店以及刚刚建立的艺术礼品店等商业性收入。
中国紫檀博物馆
以房地产养博物馆
  陈丽华在北京她拥有数家房地产企业,而中国紫檀博物馆,一直被富华集团国内外房地产项目“供养着”。除博物馆外,同样被富华集团国内外房地产项目“供养着”的还有富华家具有限公司,更准确地说这是紫檀家具的生产厂,家具只做不卖,10多年只为博物馆“输液”。
国外私立博物馆
政府支持+基金扶植+民间赞助
  国外私立博物馆大多有政府和各种基金的扶植以及相当数量的社会捐赠。比如美国的博物馆在保持自身非营利公益事业机构性质的基础上,立足于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大量引入了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建立起了符合其外部环境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美国博物馆内一般都设立专门的经营服务部门。
民间博物馆生态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体制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间收藏展示出惊人的实力。据了解,目前全国有7000万收藏者,关涉到价值无法估量的历代民间收藏艺术品。近期每年国内外有关中国艺术品数百亿元的拍卖成交额中,民间收藏者贡献的份额至少在90%以上,许多价值千万甚至过亿的拍卖品都是被民间收藏家收入囊中。在国内大部分国有博物馆购藏经费十分有限甚至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庞大的民间收藏无疑是我国文化领域里一道奇特的风景,也必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查看全文]
·资金困局 中小型民办博物馆孤军奋战
    在开馆的11年间,自己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经费支持。早先时候,通过媒体的大量报道,蓝翔以为会引起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注,从而获得一些商家的资金赞助。“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支持,我只有孤军奋战。”
·剖析国内民办博物馆的资金困局
·南京民营博物馆调查:江苏第一民营博物馆险被拆
·政策生态 大型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诉求
  和因为资金局促而制约发展的中小型民办博物馆不同,一些大型民办博物馆由于创办人本身经营其它产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于藏馆的日常开支,因此,这些大型民办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则更多地来自藏馆本身的深度运营。
·四川民办博物馆:建“聚落”或“隔山打牛”
·博物馆建设不仅是盖房子:只有硬件还不够
·社会共享 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尽管步履艰辛,当一些藏馆走向衰落的同时,又有不少民办博物馆在各地建立起来。发展的困惑似乎并不能阻挡社会对民办博物馆的需求与热情。随着我国艺术收藏浪潮的风起云涌,民办博物馆能否健康发展则是走向收藏成熟的重要标志。
·专题博物馆刚刚起步 太原晋商博物馆向我们走来
·成都民办博物馆傲视西部 规模和数量均遥遥领先
·突出重围 民办博物馆上下求索
  也许国家制定一系列针对民办博物馆有效的政策还需一段时日,但一些民办博物馆已经纷纷走向了自救之路。大唐西市博物馆在规划项目和产品定位的时候,加入了一些产业类以及服务方面的内容; 震旦博物馆采用了欧美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杭州民办博物馆的不完全生存报告
·诸暨“裕昌号”十年沉浮 民间博物馆如何生存
各界人士探讨民营博物馆出路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长张柏:民间博物馆——走中国式健康发展之路
    众多的民间资本涌入博物馆行业,使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大幅增加,在很多门类上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的空白。但是由于民办博物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查看全文]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馆长曾丽:民间博物馆——做好传播平台
    渠道是一大难题,很多民办博物馆苦于没有渠道展示,得不到关注。我认为民办博物馆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做好基础的保护工作之上,搭好一个传播平台,提升民办博物馆的影响力,让社会各界都能够通过民办博物馆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这才是民办博物馆的出路。 ...[查看全文]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民营博物馆要生存必须靠制度换血
    马未都提出,民营博物馆如果要生存下来,必须靠“制度”的换血。2007年,观复博物馆由个人管理改为理事会管理制,100个理事承担起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今年6月,马未都又宣布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出,由基金会理事会管理。马未都希望由此增强民营博物馆的抗打击能力。而博物馆也不再是属于一己之有,不必担心日后子女将这些文物变卖。 ...[查看全文]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民营博物馆良莠不齐
  国家要不要扶持民营博物馆?有一个前提是,现在没有一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来认定民营博物馆。现在文物市场很乱,很多文物收藏的来源不清晰,一些民营博物馆表面上是“公益性”,私底下又存在倒买倒卖的现象。所以我一直认为,民营博物馆的收藏也有坏处,缺乏规范和监管,名义上是博物馆,实际上是企业产品展示厅的“羊头狗肉店”,这就很危险...[查看全文]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私人博物馆应专业化
    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企业博物馆,另外一类就是民间的私人博物馆,我觉得这些私人博物馆可大可小,应该尽量专业化,比如收藏锁头、手表、算盘都可以,100平方米就足够了。民营博物馆不一定非要政府扶持,也不一定非要有门票收入,它们主要是私人收藏的展示,不一定非要发展得多么庞大...[查看全文]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民办博物馆亟盼法律正名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委员:建议加快出台《博物馆条例》,完善博物馆管理基本制度体系,明确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完善审批程序,健全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要加强对民办博物馆凭证执业、依法办馆的监督,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好民办博物馆的登记、年检、执业和监督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南京大学历史系学者贺云翱:转化观念 将博物馆作为产业来运作
    造成民营博物馆处境艰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办馆者的观念需要转化是其中突出的一点,这需要办馆者真正把博物馆作为一种产业来运作;运作思路的不清晰成为困扰民营馆发展的又一原因,在藏品的搜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珍品、罕见品甚至是国宝级艺术品的误区,而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民办博物馆的人才问题,似乎少有科班出身的人愿去民办博物馆做一番事业;此外,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短缺也使得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面临障碍。
·沈坤荣:建立民办博物馆专项扶持基金
  根据民办博物馆的特点,采取多种灵活的资金补助渠道。对于一般的民办博物馆,在实施重大工程时,可以向政府申请免息或低息贷款,此外政府可以用奖励等手段给以资金上的援助。人们历来有崇文的雅致,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有一批热心于文化事业的人士,他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痴迷,千方百计、多渠道地收集各类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此外,中外民办博物馆发展证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产物。加上政府的扶持,民办博物馆大发展的机遇将很快到来。
相关新闻
·专题:古根海姆美术馆运营模式探秘
·专题:美术馆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
·中小型私立博物馆:谁来买单?
·四川民办博物馆调查:春色关不住
·民营博物馆漂泊记
·“博物馆城”建设热:一拥而上,且慢喝彩
·10余座博物馆年内建设 全力打造中国博物馆之区
·民办博物馆:守望者的春天
·陕西民营博物馆困局中突围 “自救”中迎曙光
·民办博物馆进入“扎堆”开业期
·河北冀州出现大型民营博物馆
·全球没一家博物馆赚钱 鼓励民办非降低准入门槛

专题策划、制作:郑晓芬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雅昌专家顾问  雅昌法律顾问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06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