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位于上海黄浦区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丰子恺旧居是一幢三层的西班牙式建筑,同时,这是丰老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最后的居所。10月17日,丰子恺研究会在微信上发布了一则《告丰子恺艺术爱好者》的消息:“今天我们抱歉地通知大家,丰子恺旧居因受一楼部分邻居百般阻挠不许游客参观,开放四年半之久的丰子恺旧居被迫暂时关闭……”消息一出,立时引发众人的不解与惋惜。

  

  •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夏丏尊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
  • [文艺经历]

    [文艺经历]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丰子恺在此居住21年
丰子恺故居位于黄浦区陕西南路39弄93号,是一幢西班牙式的三层小楼。1954年,丰子恺结束多年的逃难辗转,定居于此。小洋楼二楼上有天窗,白天阳光充足,晚上皓月当空,丰子恺遂取名为“日月楼”。1967年“文革”期间,“日月楼”一楼被房管所造反派强占,至今未落实政策归还。丰子恺全家十几口人挤在二楼和三楼。1975年,丰子恺在“日月楼”逝世之后,后人以房屋置换方式搬离此处。据公开报道,2008年,丰子恺后人出资回购了“日月楼”二楼和三楼,将其辟为丰子恺故居展览区,展出丰子恺生平、绘画、文学、艺术、译作和书法等。截至今年5月,接待参观者4.3万人次。并于2010年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免费对外开放,已成为上海颇具影响的人文景点。
今年9月起,一楼的后楼住户开始“阻挠”参观
记者发现“丰子恺旧居陈列室”下贴了一张告示:“本陈列室因无法接待,自即日起暂停开放”。“相对来讲(参观故居)对一楼的前楼住户影响较大,通往二楼的楼梯口正好对准前楼那户人家的门,但是我们跟前楼住户遇到问题都能协商解决。对后楼住户影响较少,他们直接从后楼进出,但是却一直阻挠参观。”丰子恺研究会法人代表、丰子恺外孙宋雪君说。
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说,“前几天男住户竟然穿着睡衣坐在大门口,阻挠观众进来参观。他们也曾经上楼大吵大闹过,楼下的门铃按钮一次次被破坏,我们一次次装,装了有十多次了。因为受到干扰,从今年9月开始,丰子恺故居断断续续停开。后来黄浦区政府提出协商,他们同意放宽半个月期限,但是10月15日期限一到,他们就写了两块谢绝参观的牌子挂在门口,任何人进来都被拦在门口。”
曾商讨解决方案无果
一楼的后楼住户是一对夫妻,男户主姓易,他对早报记者表示,10月9日,黄浦区文化局、街道、警察都曾来协调,商讨过三个方案:动迁,租房,补贴。最后他们与文化局商议,每月补贴1200元。当时,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说要汇报,“但10月15日,文化局的人来说他们没有义务出这个钱。”
“后楼人家曾跟我表示希望请政府把房子买下来,把他们动迁出去,他们的住房条件也可以改善一下。”宋雪君说,“黄浦区政府介入协调时,希望政府和丰子恺故居方都能拿出点钱补贴。但是后楼住户提出要每月1200元,而他们只有十几个平方米,那么前楼的住户有20个平方米,岂不是要给2500元?政府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我们是公益性质的,也拿不出。”

丰子恺故居内部

丰子恺故居内部

丰子恺旧居门前

丰子恺旧居门前

  

丰子恺故居陷“尴尬”境地
从丰子恺故居被迫关闭当中可以看出,当前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所处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在“造城”运动中,许多的历史名人故居被推土机一个个夷为平地,建起繁华的商业街或者高档的住宅区,城市失去了自己这种灵魂性确凿的存在,泯灭掉一份份珍贵的遗存,城市也因此一点点减少它历史积淀的厚重。今年6月,北京市对308处名人故居进行了调查,其中被拆除的有98处,三成沦为大杂院,仅有三成挂牌受到保护。
另一个尴尬之处在于,一些名人故居被当做可以任意涂脂抹粉的小姑娘,被作为旅游的景点与招牌“开发利用”,然而这些被重金“勾描”出来的名人故居,除了钢筋混凝土,以及一些真实性十分可疑的老照片、老物件、老字画外,根本寻觅和感受不到名人故居独特的文化氛围与生命氛围,而这样的名人故居,正在各地争先恐后地被“打造”着——特别是旅游资源匮乏的地区。这几年,很多城市热衷于争夺某位“名人”的籍贯,甚至伪造名人故居的事例还少吗?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极端性现象,作家冯骥才分析说:“是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或者都是从实用和经济价值看待与对待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的时代特性与价值
名人故居蕴含着历史、文化和教育的价值,丰子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故居其实早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让人感动的是,旧居是由其后人购买并陈列,并非由财政出资;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因邻居阻挠被迫关闭。而这种时候,如果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未能拿出妥善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任其“被迫关闭”,更会让人感到寒心的。确实,只要我们找准了名人故居“既不是包袱,也不是摇钱树”这样一个定位时,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才会有时代的特性,使之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邻居”。
朱敏彦:名人故居难题不应无解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朱敏彦认为:“游客参观肯定会对邻居有所影响,但居民之间应该好好协调,合理补偿是必要的,但不能漫天要价。说到底,文物保护是全体公民的责任。从另一角度而言,其实前来参观的人们都是客人,试问谁又有权力去限制别人到主人家里拜访呢?”
丰子恺旧居被迫关闭一事也折射出目前名人故居保护的种种难题。朱敏彦介绍,现今上海名人故居保护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由政府出资,将重要名人故居列为文物管理机构,并成立专门的文物管理委员会;二是由政府出资,将重要名人故居与纪念馆建设相结合,例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其三就是丰子恺旧居这种采取民办公助形式,政府协调,家属出资出力,这也是比较提倡的一种模式。还有整合资源,形成名人旧居一条街、挂牌纪念、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参与等形式。

丰子恺故居

丰子恺故居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朱敏彦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朱敏彦

  

杨兴东:开放丰子恺旧居也必须尊重普通人生活
由于邻里纠纷等原因,开放四年半之久的上海丰子恺旧居近日被迫关闭。“对参观者说不”的消息在网络和手机上传开后,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记者前天下午在事发地了解到,目前楼下居民和丰子恺旧居陈列室方面的矛盾已激化,居委会和文化局介入后,协商未果。在产权交错的丰子恺旧居面前,如何保护文物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命题,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权益是否应该为名人让路的现实问题。换言之,当丰子恺故居的开放还找不到一个有效平衡参观与保护居民正常生活权利的立足点时,“对参观者说不”完全可以是该楼居民的正当权利。
李天扬:丰子恺旧居难题不该无解
道理很简单,上海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高楼林立、经济发达,更在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丰子恺先生和他住过的“日月楼”,是当得起“上海文化坐标”这个称号的。今天,一把破竹椅加上写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脏木牌,就把热爱丰子恺先生的人们挡在丰子恺旧居门外。我不相信,与丰子恺旧居为邻的人,会完全不懂得丰子恺先生的价值,会完全不讲道理;我更不相信,那么聪明的上海人,那么能干的上海干部,那么有文化的城市管理者,就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丰子恺旧居面临的难题。

  

宋雪君表示“办下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说到此处,杨子耘显得十分无奈。黄浦区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丰子恺旧居的现状在上海众多名人故居中比较特殊,开放参观与居民生活之间矛盾确实存在。今年前10月就有1.6万人次来参观,“这么多人在家门口进进出出,多少会有干扰,邻居有意见,这也能理解”。事实上,此前黄浦区文化局、旧居所属辖区派出所、居委会都前来协调过,与后楼住户商议解决方案。记者从39弄大门往前步行50米左右,右拐进一个弄堂,寻到了后楼。楼上隐约传来声响,但记者敲了铁门很久,也无人应答。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专家王安石认为名人故居“民办公助”本身是件好事,对丰子恺故居的关闭深表惋惜,也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提供协助,多方努力,维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

丰子恺故居

丰子恺故居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