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继2012年“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后,湖北美术馆年度品牌展览“再”系列又开启了新的篇章,“再雕塑——三官殿1号艺术展”于2014年12月5日下午4点在湖北美术馆开幕。作为湖北美术馆的年度学术展览,本年度“三官殿1号艺术展”以“再雕塑”为主题,旨在探讨当代雕塑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透过向京、史金淞、焦兴涛、李占洋、陈文令、曹晖六位参加“再雕塑: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鲜活而又生动的视觉讲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雕塑新的力量正在生成。

艺术家创作自述

我想扮演上帝--曹晖创作自述
人类以是否拥有模仿物象的技能划分出“艺术家”和“普通人”;又以模仿方法的不同细分为“写实主义”或“抽象主义”;再 以模仿目的的不同分为“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进一步看是否有必要根据辞寡或者啰嗦分为“极少主义”或“极多主义”或者其 他什么“主义”。
陈文令:关于“共同体”的个体表述
“共同体”这一雕塑系列作品的形式架构得益于“赵州桥”的启示。儿时课本说的赵州桥是隋代李春所创造,乃是人类史上建造 时间最早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但也有一些西方考古学者否认了这一说法,认为西方类似的石拱桥建筑远远早于赵州桥。在此勿论孰先孰 后,就论“石拱”的造型功能学和形式美学都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创造。古今中外,在数千年的雕塑史中,艺术形式之多样,几乎穷 尽了所有你所能想到的形式语言。这就意味着,每一位雕塑家的每一件作品的形式探索都是一种探险,艺术史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否定 和探险中得以推进。我试图找到转换“赵州桥”的形式架构,并成为一种新雕塑语言的艺术路径。
焦兴涛创作自述
传统雕塑的整体感与完整感,就如同生活的恒定性与稳定性一样,让我无所适从,而历史与现时生活的破碎感,片段感,却日益清晰地成为我创作的主题。传统文化符号的支言片语中折射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记忆让我痴迷,而以怎样的形式与可能与当代文化对接,则使我兴趣盎然。我试图从个体经验的角度,去感受其中的冲突,联系和意义。
李占洋:人间万象--从火车站到丽都人间万象——从火车站到丽都
从1998 年起,我开始尝试制作场景彩塑。在当时,从艺术语言和制作方法上说,还算有一点点突破,当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人们的鼓励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一种能直截表达内心世界内心情感的方式。它使我直抒胸臆、任意挥洒,我看到什么做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手在泥巴中流动,把一块块泥巴变成一个个肉体,一个个肉体在一个我限定的空间里蠕动,这使我愉悦而享受。我用我的手,用我娴熟的技术去记录这一场场、一幕幕的人间万象。
史金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松》用现实“树”的肢体拼装心灵“树”的样子,应该和现实经验、文化记忆以及价值恍惚有关,或许是一种伤感的性灵表述,又或者是一种心灵之后知识之前的感觉。 其实我也说不太清楚。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向京:这个世界会好吗?
两件作品都来自我在2011 年完成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个展里的动物系列,动物在我是一种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看,对应的是 我在同一个展里杂技的系列。在杂技系列里,我的隐喻是关于被关系、被结构的人的社会属性,在这个系列里想讨论的“处境”问题是 和人的“身份感”有直接关系的,通过这些不同方式的“观看”提醒人們自身的“处境”。所以可以说,透过对于动物的观看,我们可 以反省人在社会面具下的可能被遮蔽的本性。如果说杂技是个外向化的世界,关于动物的部分,就是个内化的景观。

策展人眼中的艺术家 更多 >>

向京“塑造女神”
孙振华:雕塑界等向京已经等了很久了。在中国,很少有向京这样对塑造如此“有感觉”的雕塑家。我认为她的强项就是塑造,而不是营造场景,也不是通过奇险的构图,创造出一个让人惊赞的空间,像她在“杂技系列”所尝试的那样。向京是“塑造女神”,据说她塑造那么多的人像,连模特都不要,这让学院派多么情何以堪?在向京手下,无论是多么平凡的人,或者动物,只要经过她的手,都会被赋予一种让人无法逃避,心有所动的东西,这是天分。哪怕是一匹马,经过向京塑造,都会如此通灵,那双“有情”的眼睛让人不忍长久直视,如同看到了几世、几劫之前的自己。
史金淞“狡黠和精明”
孙振华:史金淞具有湖北佬那种典型的九头鸟式的狡黠和精明,他的智商应付雕塑绰绰有余。他有一个具有双重性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内心非常敏感,情绪易于波动甚至冲动,他的直观感受力强,感觉敏锐、到位。到具体创作的时候,他又呈现出内心的另一面,好像变了一个人,非常有工艺感、秩序感和方向感。他的创作不盲目,有分寸,考虑周详,善于营造和布局。表面上看起来,他似乎是个粗犷的人,其实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做作品的时候心非常细,细得可怕。他是一个利用雕塑掌控观众情绪的高手,他非常注重细小的局部,微妙的枝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焦兴涛“感性和理性均衡发展”
孙振华:我和焦兴涛接触也比较多。他跟学生处得比较好,他的研究生叫他“焦哥”,但非常尊重他。“焦哥”属于感性和理性均衡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左半脑和右半脑比较对称。这种人文化课成绩通常比较好,文字表达上属于“文从字顺”、思路清晰的那种。在处事上,比较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不盲从、不跟风。这种类型的人在艺术家中间并不多见。艺术家一般是右半脑更加发达一些,所以,艺术家更加感性,处理图像的能力更强一些。焦哥不同,即使不做艺术,改行干别的,他也会做得很好,例如搞科研、学数理化,应该也可以搞得蛮不错。“焦哥”是思考性的雕塑家,创作想得比较多,爱动脑子,想得多了,他的作品就和写文章一样,比较具有问题意识。
李占洋“雕塑界的王朔”
孙振华:李占洋是雕塑界的王朔。他有一种直率、不装、拒绝崇高的天性;有一种来自民间,特别是东北民间,“二人转”故乡的那种幽默、饶舌、甚至粗鄙的平民化特质;同时,还有一点敢于公开挑战礼教和法度的魏晋风度。他会把自己的欲望、诉求,甚至隐私公开化;他总喜欢恶作剧似的,把人们羞羞答答糊起来的窗户纸一指捅破,从而获得宣泄的快感。不过,他口无遮拦的风格,也会给他带来麻烦。李占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塑造高手,具有很好的雕塑造型能力,艺术感觉也极棒,就天分而言,他就是不当雕塑家,也会成为一个好作家。李占洋的文字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语言鲜活、生动,具有不加修饰,直抒胸臆的特点。

  

陈文令“十年命运改变”
孙振华:10年前,陈文令还是福建厦门一个标准的艺术屌丝青年,短短十年,他的命运发生了神奇的改变,现在,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圈一位重要的雕塑家。这个变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当代艺术的整体机制,这种机制为每一个真正有能力,有准备的艺术家预备了红地毯。陈文令善于在艺术时尚和个人见解之间,在塑造和观念之间,在嬉戏和严肃之间选准自己的突破口。他是一个能够把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同时兼顾、结合得比较好的那种艺术家,以此为基础,再加上福建人那种与生俱来的经营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不仅很快在复杂的当代艺术圈中立足,而且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曹晖“揭开表皮”
孙振华:我和曹晖聊天虽然很少,但是对他的作品一直很关注。早在2000年的时候,他就参加了我们策划的“第二届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他的作品很奇特,是一只直立挂着的羊。他的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2006年参加冯博一在深圳策划的一个展览,他的作品《揭开你》首次露面,他以极为高超的写实技巧,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被剥开的猩猩,它无奈地摊开双手,似乎在向人类发问。这件作品提示我们,在冠冕堂皇、五光十色的消费社会的背后,是否掩盖了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真实的关系——揭开你——曹晖让我们在目睹令人触目惊心的作品时,感到了反省和追问的力量。

展览作品赏析 更多 >>

  • 李占洋《摩托与少女》

    李占洋《摩托与少女》
    这件作品比较能代表李占洋的创作特色,他现在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他的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善于从中国的传统雕塑里吸收养分,同时也吸收西方现代雕塑的创作方式。
  • 焦兴涛《汇成雕塑集团》

    焦兴涛《汇成雕塑集团》
    焦兴涛的这件作品比较特别,汇成集团是中国石雕之乡河北曲阳的一家著名石雕企业。这件作品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汇成集团老总的办公室几乎原样地复制到了我们的展览现场。
  • 向京《异境——先知》

    向京《异境——先知》
    这些年向京在中国当代雕塑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她的每一件新作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次展出的是一组表现动物的作品,而长期以来向京是以塑造人物尤其是女性为擅长的。

  

  • 陈文令《共同体》

    陈文令《共同体》
    如今是一个充满了混杂性和多义性的时代,陈文令的作品中包含了各种文化符号,威尼斯女神、非洲部落的国王像、三星堆以及布朗库西的雕塑,而这些文化符号都在相互地挤压着。
  • 史金淞《残破的这种山水》

    史金淞《残破的这种山水》
    这件作品是史金淞的《残破的这种山水》,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松树已经都剥了皮,松枝也没有以前绿油油的感觉,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假山石也透露着一种残破感。
  • 曹晖《如果我是之一》

    曹晖《如果我是之一》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的整个头部都被切割成了一片一片,而且整个墙面还漂浮着很多切片。曹晖把这些切片悬挂在墙面上是想要把雕塑平面化,他希望给观众带来的一反向的互动。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