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国宝‘过云楼藏书’回归江南特展”在南京规划建设展览馆展出。为保文物安全,过云楼藏书的拥有者凤凰集团特地保了一个5亿元人民币的保险大单,超过了当时拍卖成交价的两倍有余,足见凤凰集团对作品的重视程度。在目前的艺术界,这样的情况尚属个案,更多的情况是不上保险或者仅仅以低于作品市场价格的估值上个保险。因为保险估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差距,当作品保险过程中出现损毁情况,投保方的的损失就不能得到完全赔偿。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保险估值”呢?它背后反映了目前艺术品估值环节中的什么问题?
一个故宫“碎瓷门”,显露出中国艺术市场保险的缺位和空白。2010年12月中央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人保、太保等3家试点公司及11个险种,其中就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这些国家政策为艺术品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宏观环境。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品保险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但是与西方艺术保险市场相比,国内的艺术保险仍处在发展初期,艺术保险专业性不足和评估机构欠缺等问题严重阻碍其自身的发展。不论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或是拍卖行,念好“保险经”似乎都不容易。想要取得“真经”还需艺术保险各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