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3年7月4日,首届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联合投保招标会在上海召开,朵云轩、西泠拍卖、浙江国拍、上海驰翰、上海拍卖、三江拍卖6家拍卖公司组成联合投保体,由5家保险公司进行竞标。这是艺术保险的新模式。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它是如何诞生的?与企业单独承保有哪些优劣势?作为一种新的保险模式,对拍卖行业会产生那些影响?这种模式是否会在拍卖行业,甚至艺术行业大规模复制?

联合投保的艺术“实验”更多 >>

艺术保险“迷局”
    谈起保险,拍卖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显得很无奈。 “这是一直以来比较困惑我们的方面,十几年来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影响拍卖行业生存、以及对社会诚信的建设。国外拍卖行业在保险上都有健全的制度,比较成熟健全的保险是中国拍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说。
艺术联合投保“实验”的两个男人
    在这次拍卖企业联合招标的过程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吴文凯和承载。吴文凯是上海骏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此次“联合投保”的组织方。承载是上海朵云轩拍卖常务副总经理,另一重身份是中拍协艺委会副主任。他对拍卖企业艺术品保险情况非常了解。
艺术保险之“投保联合体”
    在4月份中拍协年会上,吴文凯介绍了“联合承保”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案后,多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他,希望可以加入。随后,他们就开始了具体的操作,首先是要选择有合作意向的拍卖公司和保险企业。

PICC正在向“评审委员会”作现场陈述

PICC正在向“评审委员会”作现场陈述

联合投保能否撬动艺术保险产业?更多 >>

拍卖企业的“体检”
    参与投保就像给拍卖企业做了一次“内部检查”,保险企业需要了解拍卖企业的管理制度、流程等等。“现在国内大小拍卖行都库存系统混乱,没有库存申报清单,甚至连简单的企业仓储管理系统都没有。”而现在大多数拍卖企业因为业务规模、管理机制等问题,并未参保。
联合投保能复制嘛?
    如果要复制这种模式,保险经纪公司和大型拍卖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动力。目前,上海骏诚保险经纪公司已经计划在北京等地展开联合投保业务,这方面不用担心。
保险是唯一的出路?
    目前某拍卖公司并未参保,但它采取了一种暂收款的财务方式。何所谓“暂收款”,百度一下的结果是,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等。

联合投保能否撬动艺术保险产业?

联合投保能否撬动艺术保险产业?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