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第009期

徐青峰《血战台儿庄》

创作评析

更多>>

徐青峰:《血战台儿庄》 创作随笔

《血战台儿庄》 创作随笔

从2006年画第一张小稿到2009年月完成,历经三年的时间。这期间一直不停地在寻找各种资料,情续上也就一直沉浸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次的感动:被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被无数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义举所感动……是这一次次的洗礼,让我在这三年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并让这热情融入于画面。

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外来侵略的近代史中,不是一次又一次高唱凯歌的胜利,不仅仅是那嘹亮的军号高响,而更多的是“不屈不挠”,在以台儿庄战役为代表的抗日战争史中更是如此。在敌我军事装备和国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在台儿庄城下彻底打碎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基于对历史的了解,我慢慢的将“胜利高昂”的明快色调,改成深沉混沌的色调,低暗的天空硝烟弥漫,衬托出前景中“不屈不挠”雕塑般的人物。

郭振宇:徐青峰创作《血战台儿庄》

回归历史原本,形塑民族精神

历史人物画是绘画中最难企及的领域,安格尔曾将绘画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历史画、神话宗教画;第二等级为风俗画、肖像画;第三等级为风景画、静物画,并把自己看做一位历史画家。他说:“历史画的创作不是人人可为的,能进行历史画创作的艺术家才能有条件站到一流画家之列。”《血战台儿庄》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仅有的53位油画家之一,正表现出了徐青峰的综合实力。

历史不在于生发,而在于读懂!历史总是以我们的价值体系为基点,拨开浮乱的时间与事件之尘,捡拾出我们时代认可的清晰。这是个立场问题,是个民族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发出的声音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邵大箴:我读徐青峰的两幅画

《血战台儿庒》和《天空》

这幅画看出徐青峰作为艺术家的另一面,假如说在《血战台儿庄》中他以高昂、炽烈的感情描写英雄悲壮的史绩,而在《天空》中他用散文诗的语言,委婉动人地在向天空、向大自然倾诉他内心的情怀。一切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英雄史诗主题的画是如此,吐露个人胸怀的画也是如此。情中含理、含观念,观念寄寓在有情韵的形式语言中,情与理不能相互剥离。

当然,不同作品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当作品表达的感情和观念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时,便能得到人们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空》与《血战台儿庄》在表达感情、观念的社会意义上是异曲同工。

郑 工:从《血战台儿庄》论徐青峰的叙事策略

如何充实而有光辉

叙事,是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就存在策略问题。我读了徐青峰的《血战台儿庄》创作随笔,看了他的第二稿、第三稿及最后的作品,发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徐青峰的思路有一个似乎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变化,尽管基本构图不变,但他变动了画面上的叙事路径,调整了内在的叙事逻辑。这种变化是在第三稿出现的,后来继续调整,不断理顺关系,强化意图,并臻于完善,以此反映出他对战争题材的历史画创作新的理解。

如果没有江南之行,徐青峰沿着第二稿的思路继续画下去,会因为视角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效果,但落实点还在于如何表现人。也许那样,“静态”与“静观”的意图可能更为突出,人物身体的语言会被更充分地利用,而这正是徐青峰的擅长,也是他一贯的作风。在一个小小的庄子,几天内战死两万多人,而利用战死者的身体去控诉战争,不乏创意,也能够出大作品。多年前,他曾经用一个人物形象去触及天地大化问题,如今,他是否又能用众多人物形象去诠释天地间一个简单的命题?命题没有设定,却很让人期待。

结语
  2009年,徐青峰创作的《血战台儿庄》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以宏大的场面、撼人的气势、精准的笔触、饱满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誓死血战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往期回顾

更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