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摄影师肖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家”,“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拍摄工作,辗转各地十余年完成图片部分后,又加以文字叙述,于1996年集结出版,折射的时代印记和人文情怀曾引起生于1960-1980年间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与情感共鸣。2014年12月27日下午3点,“我们这一代”:历史的语境与肖像——肖全摄影作品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艺术史学家吕澎策展,雅昌文化集团协办,共展出了肖全所拍摄的三百多张 “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的照片。这些照片按照历史的语境和历史的肖像两大版块,在美术馆东西两个展馆共六个展厅内呈现,内容涉及中国走向开放的历史语境和肖全所经历的文化事件(北岛、顾城、舒婷与“星星诗歌节”,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吕澎、黄专、王广义与“广州双年展”,杨丽萍的舞蹈,张艺谋和巩俐的电影),以及文学、音乐、艺术、舞蹈和电影领域中“我们这一代”的人物肖像。

策展人观点&开幕式

  • 吕澎: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吕澎: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吕澎解释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为肖全策划这样的大展,他觉得这代人很快会被新的一代所取代,“得让别人上台演戏,这个阶段差不多是到了。”
  •  【雅昌快讯】肖全摄影作品展开幕

    【雅昌快讯】肖全摄影作品展开幕
    本次展览由成都当代美术馆主办,艺术史学家吕澎策展,雅昌文化集团协办,共展出了肖全所拍摄的三百多张 “我们这一代”的照片。
  • 【小A看展】一场与时间的游戏

    【小A看展】一场与时间的游戏
    策展人吕澎见证了肖全拍摄“我们这一代”的全过程,他表示,肖全是“我们这一代”中的一员,他通过照相机成为“我们这一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被拍者口述历史

  • 赵野:《象罔》与诗歌,青春与命运

    赵野:《象罔》与诗歌,青春与命运
    1980年代末,肖全看到钟鸣和我办的刊物《象罔》庞德专辑,里面有张照片使他如遭电击:老年庞德杵着手杖,立于石桥,目光坚毅沧桑,形如雕像。下附文字:“理解来得太迟了。一切都是那么艰难,那么徒劳,我不再工作,我什么也不想做。”
  • 牟森:戏剧是一种媒介

    牟森:戏剧是一种媒介
    开始的时侯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的戏剧观点是什么,他说他要改变世界。我听了吓一跳。他训练孩子,还有黑人的孩子,目的并不一定是这些人毕业后去干演员,而是通过大量的身心训练来改变一个人,这种改变使他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
  • 吴亮:沉默年代

    吴亮:沉默年代
    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有一个叫做肖全的人,他打电话过来,说是李媚介绍过来的。李媚做《现代摄影》,是中国现代摄影重要的人物,因为和李媚有过交往,所以我说没有问题,等于是开了一个“路条。”据说,后来肖全经常拿着这个路条一个一个地扩张他的名单。
  • 叶兆言:拼命又孤独地写作

    叶兆言:拼命又孤独地写作
    九十年代初,我面临着一个具体的选择——要不要做一个职业作家。我买了一台日本的四通打印机,每天拼命干活,只要捞着机会就写,感觉有无数的东西可以写,做梦都在成天写作,我不想再工作了,只想写东西。少年轻狂啊,其实,也不是少年了。

 肖全自述摄影之路

肖全摄影之路的开端
肖全说,我在高中的时候喜欢画画,高三那年,我得到了一张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我激动得不得了,当时太想去了,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要去趟北京几乎是一个梦想,因为家里没有这个钱和能力,所以很快我就自愿放弃了。
用实力和人品混迹江湖
1984年,肖全从军队退役回到成都,很自觉地用手上的相机,拍摄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成都,肖全找到了“地方组织”,他进入了“最浅”的圈子——成都的摄影学会和摄影比赛。在肖全的包里,总是放着一本复印的作品集,“虽然那个时候刚刚从部队回来,但很容易认识到一些人,他们很快就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
性情中人肖全:用镜头捕捉灵魂
1995年,肖全回到成都,结合《我们这一代》进行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近10万字的稿子,被陈侗删掉许多的。因为好些人的拍摄是突然发生的,很难写得生动,但有好些人,我与他们很熟悉的。可是当我看到有这么多的人物没有相应的文字,我感到茫然,只有几天的时间书就要开印了。

肖全:好的照片都是“奇迹”

肖全:好的照片都是“奇迹”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