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9月26日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下称西岸艺博会)正式对公众开幕。这意味着近年发展起来的“西岸文化走廊”,已步入新的阶段。短短两年内,伴随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的相继开幕,西岸开发集团自主创办的双年展、音乐节、艺博会,徐汇滨江区域日益俱增的艺术氛围已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截至发稿,仅今年9月,已有4场艺博会在上海举办,密集程度可见一斑。

【上海七大艺博会打擂:艺术展会市场酝酿变局】

疯狂的艺博会 疲惫的画廊
无法否认的是,今年9月的“艺博会热”,为上海的艺术市场注入新活力。以西岸艺博会为例,首次推出5+25模式(5天博览会,25天特展),有效地对观众进行分流,并为大众提供观赏国内外著名画廊的作品的机会。9月初的PHOTO SHANGHAI,是国内首场针对摄影作品的艺博会,VIP预览当晚,全场最高价的作品——Hera Ritts的《银盐》已确认被买家订购。
[国际画廊“西岸”首秀:观察中国藏家要什么]
摄影画廊Camera Work:之前完全没有来过中国,但和德国藏家不同的是中国藏家更喜欢色彩鲜明的大尺幅的照片,黑白的时尚摄影作品很少有人关注。

瑞士画廊Kesselhaus Josephsohn:主打雕塑家汉斯-约瑟夫松的作品,但却不了解中国买家需要什么,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让尝试变得很有趣。

日本洗澡堂画廊:因为不熟悉中国藏家喜好,仅带来宫岛达男的大型装置《HOTO》一件作品。

[本地画廊:时间太赶略有疲倦之感]
上海艺博会的繁荣,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不免为本地画廊带来疲倦之感。9月接连筹备几场艺博会的几家画廊都表示“时间赶”。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到艺术品保税港】

外籍画廊日益递增,税收问题不可避免
2011年末,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中提到,自2012年起,将油画、粉画、雕版画、雕塑品等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目前,该暂定税率依然未变。实际上,一旦艺术品临时出口,其缴纳押金包括6%的关税,17%的增值税和其他费用,押金范围最高达40%左右。
上海自贸区:保税仓库落户“西岸” 海外艺术品首次保税展示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沪上第一家艺术品保税仓库于自贸区中应运而生,除了拍卖业务之外,主要提供仓储服务。在一期保税仓库中,上海藏家刘益谦购入的《功甫贴》纳入其中。今年7月19日,刘益谦的另一件作品--成交价2.8亿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安置在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里。这是沪上第二家艺术品保税仓库。不过,与自贸区中的保税仓库不同的是,企业申请的普通保税仓库,置放作品的单次最长时间为两年,两年后,鸡缸杯将再次进出关。
[保税仓库落户“西岸”]
正在崛起的徐汇滨江将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西岸文化走廊”,目前,已有亚洲最大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两座国际级私人美术馆,以及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文化合作交流投资项目--“东方梦工厂”落户于此。不久的将来,以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西岸传媒港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化、高品质文化项目也将陆续呈现在公众面前。
[拓宽文化市场空间]
自贸区的创新监管制度对文化产业的快速推进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三项制度使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直接受惠:一是“仓储企业联网监管”;二是“批次出库、集中申报”;三是“保税展示交易”。
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未来将落成艺术保税港
目前,运营上述两家艺术品保税仓库的企业均表示,将在未来落成艺术保税区,在区域内针对艺术品的存储、展示、交易、拍卖等。今年4月,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纳中心消息称:一个名为“艺术岛”的项目于今年3月31日开始动工,预计2016年建成,届时,它将成为国内交易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另一方面,目前,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还未提供交易和展示服务。据陈安达介绍,在未来,目前的艺术品保税仓库,将逐渐向艺术品保税港发展。

西岸滨江实景

西岸滨江实景

上海艺术品保税仓库

上海艺术品保税仓库

【Danful Yang,从“设计·上海”到“西岸艺博会”】

上海设计师:杨丹凤
1980年出生的杨丹凤,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对外贸易系,2003年开始与设计结缘。多年里,她从事观念设计,系列设计《赝品椅》、《温柔地包装我》、《鼓边桌》、《魔鬼还是天使》、《米粒》等作品,逐渐在国际上受到藏家认可。
[“西岸·设计”与“设计·上海”]
今年2月,杨丹凤的德化陶瓷雕塑作品《独生子女政策》参加展会。她评价道:“‘设计·上海’面向整个设计领域,我的conceptual desigh(观念设计)是比较小众的一部分。同时,该该展会面向大众,而西岸艺博会则采取分众策略。”
[国内藏家还需提升对观念设计的接受度]
谈及国内藏家对观念设计的接受度问题,杨丹凤表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到:“之前有个香港客人想买我的作品,但他不知道我是谁,当他知道是一位中国人,东西还在中国做的时候,他就没买。但一位美国客人,我们在伦敦展会碰到,她看中了我的作品很喜欢,之后知道是我做的非常欣喜,直接就买下了。”
[设计类展览走俏上海各展会]
近年来,设计类展览也在上海应接不暇地开展着,其中去年12月开幕的《上海艺术设计展》,评论家Norman Klein在主论坛《设计与城市》中提到,所谓的“全球化”时代已是“过去时”。“原本适用于建筑领域的计算机参数设计,目前已逐步转移到人的情感和生活领域中。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西岸艺博会《温柔地包装我》

    西岸艺博会《温柔地包装我》
    《温柔地包装我》系列是一只只快递包装盒式样的座椅,座椅上的缠绕的胶带、印章或涂片实则为帆布手工刺绣,内部填充海绵。当我们从包装盒拿出东西后似乎失去了对它本身的尊重,这是一种傲慢。
  • 上海设计双周展《赝品椅》

    上海设计双周展《赝品椅》
    杨丹凤的标志性的“赝品椅”融合了中国和西方洛可可风格,是混合假名牌手袋以包裹软垫的戏剧性的椅子。这套富有创造力的作品给人以跨文化的视觉冲击与刺激,反映了对当今全球消费文化的抨击。

【Lorenzo Rudolf,艺博会虽“小” 发展空间”巨大“】

艺术登陆新加坡创始人:Lorenzo Rudolf洛伦佐·鲁道夫
Lorenzo Rudolf曾任巴塞尔艺术展总监(1991-2000)、开展了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法兰克福书展总监(2000-2002)、IFAE副主席(2003-2005),以及“上海当代”总监(2007-2010),目前他创办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已过四届,明年1月22日-25日将迎来第五个年头。
[西岸艺博会虽”小“却很”精“]
Lorenzo Rudolf认可西岸艺博会的“小而精”后,对记者说:“坦白说,也存在值得商榷的进步空间。他认为,若要整合艺术与设计,比如将两者放在同一艺博会中,最好的方式是‘融合’在一起。他解释道:“就像打造一个高端样板房:空间中放着设计师品牌的茶几,上面放着一件小雕塑,墙上再挂着一幅作品。专业的买家进场后,可能对茶几和雕塑都感兴趣,但单独放置可能没有那种效果。这就是他们的敏锐度和购买习惯。”
[现在的上海与二十年前的欧洲市场]
Lorenzo Rudolf 认为,上海的当代艺术与设计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Lorenzo Rudolf说道:“现在的上海市场,和二十年前的欧洲很像,富豪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他们乐于尝试。我能够告诉你,现在韩国和印尼遇到很明显的问题。首先,韩国本地的艺博会竞争激烈,又受到亚洲其他国家艺博会的影响,因此地位大不如前。另外,韩国和印尼的确有非常顶尖的藏家,但可能就5位以内,除了他们以外,几乎没人收藏。那一旦他们将收藏眼光放到西方和中国,对本地的艺术家、艺术市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中国截然不同,中国的藏家基数是金字塔形的,最富有的虽占塔顶,但底部有大量的原意入场的藏家。”

Lorenzo Rudolf洛伦佐·鲁道夫

Lorenzo Rudolf洛伦佐·鲁道夫

  

洛伦佐·鲁道夫:将“巴塞尔”精神带到亚洲
洛伦佐·鲁道夫曾坦言道,他是一个不会在死之前为自己做规划的人,他更多的希望通过与不同的人合作来创造新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人,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打造成世界顶级的艺术博览会,凡是进入巴塞尔的艺术家在市场上都会身价倍增。鲁道夫曾坦言道,他是一个不会在死之前为自己做规划的人,他更多的希望通过与不同的人合作来创造新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人,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打造成世界顶级的艺术博览会,凡是进入巴塞尔的艺术家在市场上都会身价倍增。
洛伦佐·鲁道夫:亚洲艺术市场,互补还是互斥
曾担任巴塞尔艺术展1991-2000年总监的洛伦佐·鲁道夫(Lorenzo Rudolf)目前将新加坡艺术品市场作为其发挥才力的舞台。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亚洲艺术市场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但是洛伦佐·鲁道夫却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对于任何市场来说,竞争是必不可缺的因素。艺术品市场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能代表亚洲艺术品市场的就只有香港,但是,新加坡其实也是其中之一。对于亚洲来说,拥有这两个具有竞争性的艺术品市场中心是不错的事情。”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