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15年1月5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新平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双个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被称为“1:1计划”,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动的全新品牌系列展览,旨在邀请央美和国美全国两大美院教授同台展出,在两院之间形成更好的学术交流。

  

苏新平在展览中展出“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展示了艺术家苏新平二十多年来创作生涯的推进和发展。他早期的石版画不仅表现了蒙古民族的生存状态,还更多融入了心理因素。之后他从石版转向油画材料,继续通过持续性的实验,寻找更自由更适合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和方法,表达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早期的石版画还是“欲望之海”、“干杯”还是近年来的“风景”以及“八个东西”等系列,都是在探讨这样的话题。苏新平说,他将终其一生无怨无悔的探寻下去。

作品解析 更多 >>

  • 《欲望之海》

    《欲望之海》
    《欲望之海》、《生命之树》等作品是苏新平创作中的重要转变。他说:“在纽约的半年时间,让我真正地了解了西方现代艺术,也让我感觉今天的人应该做今天的事情,从那时开始有了问题意识,这对我日后的思考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回国以后国内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也让我感觉有点陌生,同时基于国外的所闻,对艺术也有了表达的欲望,继而开始进入社会批判性的创作之中。”
  • 2012 《肖像》

    2012 《肖像》
    展览中还展出了苏新平的多幅肖像,他每年都会画一些自画像,自称是自己心性的流露。2009年的自画像表现了他的焦虑和不安。而在2012年的《肖像》作品中,交叉的手的姿势和仰视的头部暗示着现实处境与欲望的诉求,其中蕴含着艺术家的释放和仰望追问。
  • 2013  《八个东西3号》  布面油画

    2013 《八个东西3号》 布面油画
    苏新平近年创作的作品《八个东西》系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消失,留在画布上的只有灰白黑交错融合的笔触,似树非树,似烟非烟。苏新平说:“我抛弃了以往对艺术创作的目的性,开始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对文化问题的追问,最后我意识到艺术就如栗宪庭先生所讲它是一种语言,所以现在的创作都是笔墨关系,仅凭感觉和意念作画,什么也不是,但却能产生更多可能。”

艺术主张

最好的境界是没有风格 随时处于开始的状态
苏新平:我的画是没完没了的,签了名还可以继续画,好多作品每次展览回来之后继续画,最初的展览画册印出来跟后面几个画册印出来的同样一张作品早就面目全非了。但这就是我的状态,我什么时候愿意画都可以画,没有“完成”的概念。随着个人经验、知识的积累,随着你每天的感觉不一样,其实每张画都是有变化的,需要不断地增加或者是减少。因而我的画就可以随时拿去展览,视为一件完整的作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所以展览回来要继续画,因为永远没有完成这一说,这让大家在我的作品面前没有判断,打破了完成、未完成的概念。
艺术语言形成的背景比结果更值得关注
苏新平:艺术语言还是跟自己从小自然环境或者是社会环境或者是成长的心理,每一阶段心理的变化中来的,不是一种样式,当然这是后来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这样来的,如果一旦从概念出发,就会变成样式化的分门别类,可能像我们看到很多样式,我们从哪儿能看到,一出手就知道这是谁的,我始终没有这个概念。我也不知道是谁的,我可能喜欢,但是我画画也不想这些东西,无论是绘画语言、文学语言都是一致的,也是所谓艺术家有某种独特性的语言体系的一个本质的因素。这是说语言。

  

“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计划”至今已举办多次展览,本次是这一计划的总结展览。邱志杰自2010年开始“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从对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研究出发,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创作、游戏、研究的构架,包括写作、绘画、装置和剧场的大型综合计划,在这件作品中,邱志杰表现出了他开阔的思考格局与一种散点式的构造能力。

作品解析

  • 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计划

    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计划
    作品从馆外一直延伸至馆内。门外悬挂着多盏大型各种形状的灯笼,张灯结彩,为上元节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门口广场中央的古老石磨名为作品《农民》给人一种穿越至古代的感觉。而该计划正是对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的重新加注和再创造,已历时四年。
  • 《权臣》

    《权臣》
    不倒翁顶端插着点燃的蜡烛,观众可以推动使之左右摇晃。蜡烛给人带来了光明,而燃烧蜡最后滴下来,落在用口袋包裹的不倒翁上,这些口袋最后将被一个个封牢。这里所影射的是权臣的权利,他在名义上是服务民众,并享有控制权,而他终将放弃自我的激烈,燃烧殆尽。
  • 《LED指路标》

    《LED指路标》
    由邱志杰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其各自的解释内容。在展厅上方倒挂着多个LED指路标,这些指路标以缓慢的速度旋转着指向不同的作品,同时LED屏幕中显示作品注释中的原话,影射了这个角色。
  • 《治水》

    《治水》
    作品《治水》由大大小小的水桶和树杈组装而成,不同的人可以控制水龙头的流量,确保每一条水道上的水既布溢出也不断流。治水是过去每个朝代的一大难题,治水的成功也将成就他们的盛名,即使在行将就木时也可以宣告“我依然有驾驭水的力量”。
  • 《渔翁》

    《渔翁》
    在展厅的角落还散落着各种钥匙,表演者则身穿蓑衣用磁铁收集这些钥匙,渔翁所影射的是隐士,而他所要钓的却是由钥匙通往的未来世界,也可以说是整个天下。“邱志杰演绎出了一个庞大的创作、游戏、研究的构架,表现出他开阔的思考格局与一种散点式的构造能力。”

艺术主张

艺术家要有文化,艺术家不光要有文化
当我们说艺术家有文化是不够的,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有能力重整、吸纳现有的文化事实中一切可能的资源,并加以调用,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点:我们不是通过纯粹的思想论证来完成这项工作的。思考整个文化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事实上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甚至政治家都在做相似的工作。甚至于我们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事实上也是在这个领域有所为的。我们与一个思想家的区别在于我们动手。

现场视频更多 >>

  
《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以“经验与超验”、“迷失的寓言”、“悬而未决”作为线索,对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的创作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以艺术家的独白、评论家的旁白以及艺术家的对话作为苏新平艺术之路的最佳注脚,并呈现作品200余幅。而邱志杰自2010年开始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则是从对于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的研究出发,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创作、游戏、研究的构架,展览除了绘画作品之外,还包括了各种装置作品,趣味十足。
策展人杨劲松表示:“这是两大院校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展,中央美术学院的苏新平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邱志杰教授,都是先后毕业于两校同一专业——版画系的毕业生,然而他们并不局限于版画专业,而是以个人独特的视角,突破材料的限制进行创作。同时,又由于两人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因此虽同是版画专业,却又探索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