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拍场上频出的天价艺术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品收藏领域。初涉收藏,面对拍卖行、画廊等艺术机构,新手藏家想必也是一头雾水。收藏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判断一件艺术品有没有收藏价值?除了绘画作品,还有哪些东西适于进行收藏?让我们通过对十余位知名藏家及艺术行业从业者的专访,分享他们收藏路上的经验和故事,解读市场规律,从而梳理出一条由浅及深的收藏脉络,以助我们进行艺术品收藏时能够更加清晰、准确。

收藏改变生活更多 >>

马骁:收藏艺术品作为生活中消费的一部分
  开始与画廊接触,并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之前,马骁爱好古玩字画是受家庭的影响。马骁说:“因为我爸爸一直喜欢古玩、字画,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的环境并没有成熟的市场,介入到收藏的市场里来。当我最初看到古玩、字画和近现代的书画作品时,就让我非常喜欢。
马素:承载回忆与情感的艺术品收藏
  如果要给不同的艺术收藏者进行分类的话,马素绝对是一个怀旧型的收藏者。从小时候玩游戏用的沙包,到扑克盒子,再到大人们抽的烟盒,这些给他小时候深刻记忆的东西至今还仍然留着。马素说,东西是旧的,可是却常看常新,让逝去的岁月在记忆中成为永恒。
王珺:低调收藏 品质生活
  接触到艺术品收藏者王珺是通过亚洲艺术  中心李真的个展,作为李真的藏家,他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采访,这也是他首次以艺术品收藏者的身份接受媒体的采访。第一次谈起自己的艺术品收藏,王珺显得很低调,尽管他的收藏并不低调。
徐龙森由收藏回归艺术创作之路
  在徐龙森东风艺术区的园子里见到他时已经是夜晚,他刚从上海飞回北京。穿着白色的中式上装,大步流星的走过来我们握手、寒暄。看上去他并没有风尘仆仆的倦意。在他的客厅等待的时候我已经看遍了满墙的民国油画,这些想来是徐龙森做画廊时就收藏了的。

由收藏艺术到做艺术更多 >>

    • 黄晓华:由个人收藏转向民营美术馆与基金会的运营

      黄晓华:由个人收藏转向民营美术馆与基金会的运营
        黄晓华每年的假期时间总是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而旅行中最让他心仪的是偶遇的艺术品。他的收藏爱好很多元,尤其是近距离欣赏艺术作品时,所获得的视觉经验。黄晓华讲在美术馆中观看作品基础经验。
    • 马惠东:以“当代艺术+酒店”的模式来支撑美术馆运营

      马惠东:以“当代艺术+酒店”的模式来支撑美术馆运营
        “我收藏的全是当代艺术作品。”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惠东谈到自己的收藏时肯定地说。马惠东是北京人,90年代开始在天津经营酒店生意,却有着艺术家的处事态度和个性,他1997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
    • 张达星:热血接盘中国当代艺术

      张达星:热血接盘中国当代艺术
        20多年在商场打拼的经验把张达星打造成了一个外表强势霸气的大佬,他骨子里却还保留着年轻时代的艺术梦想。看似以非常商业的背景杀入艺术圈,其实这个抉择同张达星30岁之前迷恋艺术的“文青生活”息息相关。
    • 时尚藏家包一峰:从收藏艺术到做艺术

      时尚藏家包一峰:从收藏艺术到做艺术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时尚是快速流转的,艺术则是浪漫而经典的。然而艺术与时尚的结合并不鲜见,时尚人士收藏艺术也是由来已久的事。中国时尚公关“一哥”包一峰,也是中国时尚圈中的资深艺术收藏家。
    • 孙志中:艺术收藏由己及人的快乐

      孙志中:艺术收藏由己及人的快乐
        艺术品收藏的起点是热爱。这种热爱是家庭传下来的。“我的出身不够好,我的祖父是一个旧军人,但是他是一个读书的军人,他是1907年生人,20岁的时候就当了国民党烟台警备区无线电大队上尉大队长。

收藏经验及方法论更多 >>

  • 孙洁:艺人经理人的跨界收藏

    孙洁:艺人经理人的跨界收藏
      初次与孙洁打交道,就觉得她绝对有些不同,这可能与她的工作有关:她是一位经纪人,公司旗下有许多现在我们叫得出来的很红的艺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感觉总是离艺术很近。
  • 陈昕:收藏要碰得着 看得懂 买得起  卖得出

    陈昕:收藏要碰得着 看得懂 买得起 卖得出
      陈昕出生在北京,流连在琉璃厂荣宝斋,深受星星美展、89新潮美术大展的影响,之后自己去西方旅行看美术馆,一路走来,陈昕的工作往来中接触都很多艺术家。
  • 林明哲:

    林明哲:"山艺术"之收藏方法论
      1987年,林明哲来到北京,与北京画院共同筹办“海峡两岸绘画艺术交流展”。借长江三峡邮轮之旅,林明哲首次造访四川美术学院,认识了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等艺术家们。
  • 王涛:海归跨界藏家少而精的收藏理念

    王涛:海归跨界藏家少而精的收藏理念
      在中国艺术市场渐趋火热的今天,藏家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除了收藏体系健全、投资眼光精准的资深藏家外,越来越多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在逐渐加入这个群体。
  • 王明哲的“当代中国性”收藏

    王明哲的“当代中国性”收藏
      王明哲女士的收藏是从陶艺开始的。1997年,通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在清华美院任教的年轻陶艺家白明,他带她到凌乱的地下工作室看作品,白明毫无瑕疵的陶艺作品。
  • 邹鹏:收藏当代艺术就是收藏一种精神

    邹鹏:收藏当代艺术就是收藏一种精神
      与这位“新藏家”邹鹏的相识是我们做仁艺术空间【画廊故事】那一期,他以藏家的身份作为嘉宾谈了许多他的收藏趣事。事实上,他目前的身份是一个电影导演,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收藏市场解读更多 >>

  • 潘德柏:平常心看待近期升温的朝鲜艺术

    潘德柏:平常心看待近期升温的朝鲜艺术
      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003年“非典”后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开始由欧美向亚洲东移,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取代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 张春林:对高古家具认知的衰退 贵族变成流浪儿

    张春林:对高古家具认知的衰退 贵族变成流浪儿
      学美术出身,水墨创作不断的张春在观察和介入古董家具的鉴赏时更注重造型和美感的价值。在张春林看来中国古典家具是“贵族”,这种“贵气”可以在家具貌似平凡的每一根线条、弧面、比例、结构中找到。
  • 涂睿明:中国传统制瓷的当代转化

    涂睿明:中国传统制瓷的当代转化
      涂睿明是南昌人,太太是上海人。岳父是上海资深藏家,早年与程十发等大家来往走动。初识长物居主人涂睿明,极易被他带入仿若古典园林样的气场。可一旦搭上话讲开去,又被他极具当代性的思辨气质感染。
  • 高阳:古董软木家具收藏市场的变迁之一

    高阳:古董软木家具收藏市场的变迁之一
      高阳上世纪90年代初 “喝街”的足迹除了北京,还跑遍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的木器集散地,每次能跑两三千公里。那个年代买古旧家具成卡车的买,跟村里的“老乡”打成一片,有好玩意儿先跟他通风报信。
  • 高阳:古董软木家具收藏市场的变迁之二

    高阳:古董软木家具收藏市场的变迁之二
      吕家营也是古董家具最早的集散地之一,这件藏品是高阳在吕家营收到的。据高阳讲当时在吕家营有一个菜地来了一批货,朋友说有一个好东西你过去看看,他说要想要赶紧就拿走,要不然那些大行家就拿走了。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