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为雅昌艺术研究院最新推出的关于“策展人”的月度专业数据研究榜单。榜单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相关数据(展览、艺术家、拍卖、画廊、新闻资讯、论坛、博客、艺搜等),经由雅昌“策展顾问团”和雅昌艺术研究院共同推荐评选,并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策划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成绩与创新。

  

策展主题:当代雕塑史的承接与延续
  这是2012年展览艺术家的学生辈,也是上次展览的延续,在呈现当代雕塑的同时,也与2012年的展览相互呼应,形成了逻辑上的承接和延续关系。选择这六位艺术家,策展人认为他们正是中国当代雕塑新力量的生成者,也开启了不同的雕塑语言方向,他们促使雕塑进一步远离传统的窠臼:“他们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雕塑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这个时代的表征,代表着这代人生存的印记,成为这代人的精神标记。”
展览空间:雕塑语言的多个方向
 在此次展览中,焦兴涛的作品《汇成雕塑集团》是将一家石雕企业老板的办公室还原到了展厅现场,对雕塑与现成品概念的边界进行探讨,陈文令则以雕塑《共同体》则在一件作品中呈现了多种文化符号,所传达的是对当下现实中复杂文化认知的观看。在整个展览中,六位艺术家所呈现的是个体不同的方向,将他们的作品纳入到一个展览中,也正是这一代人的精神标记,策展人说:“他们用雕塑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深刻变化,记录了变革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雕塑成为一种符号和表征。”

 

策展主题:雕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
  从展览和作品看来,策展人更强调作品与空间的结合,尤其是本次展览中展出的15件作品均是为展览空间而量身定制的,这使得雕塑“公共性”话题更加值得探讨,在开始创作以前,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多次到展览场地体验环境、相互交流,可以说本次展览的15件作品既是经由每位艺术家独特的风格语言和艺术思考,又是植根于本土文化生态和所处的空间环境而自然生长出来的,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次大胆尝试。
展览空间:公园里的人文风景
树根做成的古琴、绳网编织的玩具,碟片铺成的景观……此次展览为公园里增加了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15件风格多样、尺度巨大的雕塑作品骤然出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同时,这是一次互动性很强的展览,很多作品都不止于观看,而是鼓励市民亲身体验。

  本次展览的场地选在开阔的中心公园更强调了展览的公共性和互动性,公园环境静谧,使得人、空间和作品之间有了更加从容、更加深入“交流”的可能。展览区域主要在中心公园D区靠近刚刚治理好的深圳福田河,区域面积大概占整个公园的六分之一。

 

策展主题:不在图像中的艺术“行动”
  策展人认为,在2008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所发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和方向,这种方式强调个体艺术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全面实践,艺术实践不再以获得图像或是制造视觉化的物品为目的,而是在自我实践中强调生活本身的特殊方式和形态。

  基于这样的背景,三位策展人在作品呈现上不再以“作品”为主,而是在展厅中设计了独特的交流线索,以艺术家的第一口吻讲述他们那些不可记录或是无需被视觉展示的行动和经历。

展览空间:取消展览中的视觉呈现
  三家画廊同时展出展览,80多个视频的呈现让简单分割的展览空间变得异常空旷,展览给每位艺术家设置了一个视频电视,艺术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通过视频讲述出来,有些艺术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些现成品,有一些艺术家提供了文献,有的艺术家提供的是照片,也有纯粹讲故事没有任何记录的艺术家。

 

策展主题:对艺术家二十年创作线索的梳理
  高岭认为胡又笨将他多年追求的视觉效果立体化、空间化,将二维的绘画变成了三维的、动态的表现,非常巧妙,也非常简洁。这些承载着胡又笨对纸和水墨浓郁情感和生命意识的作品,总是在不断地突破着有限的物质的边界,总是试图溢出纸与墨的有形,向着无限的空间和自然的疆域蔓延。
展览空间:绵延的水墨
  以“绵延”命名的作品布满了整个今日美术馆最大的展厅地面,有部分“爬”上了墙面,四周边界呈现出不规则与开放性。艺术家在宣纸后面裱了一层纱布,使之更硬也更加易于立体的造型,然后将这层裱了布的纸平粘在展厅地面和墙壁上做出褶皱的效果,最后再全部涂上黑色的墨。

  艺术家还在作品上设置了“一座桥”,供人们穿过展厅,同时也可以用置身于作品之中的视角来俯视作品。褶皱产生的立体感,使整件作品既像起伏的山脉,又像汹涌的河流,完成了一次对山水实景的仿像。

 

策展主题:以东方的方式庆祝西方的节日
  “平安夜”系列作品也正是朱伟近期所创作的作品。展览预告中的一句“以东方的方式庆祝西方的节日”不仅是描述对朱伟的身份与画面题材,而更深意的是提出面对西方文化与资本下,中国当代水墨的诉求与精神,也暗含着南艺美术馆的掌舵李小山与艺术家朱伟对时下“扑向商业”的当代水墨现状所持的态度。
展览空间:绘画中直指的“社会转型”
  在南艺美术馆不规则的展厅里,一进展厅面对着的主展墙上按系列创作的时间依次挂着“水墨研究课徒”、“帷幕”、“开春图册页”三个系列,画面中红色的帷幕背景正好与平安夜的节日气氛相为呼应,展厅的后半部分则展出的是2000至2004年时期的版画。两个部分前面是颜色浓郁的工笔,后面是相对素雅的版画,中间以新的系列“平安夜”作为衔接。

  新的“平安夜”写意水墨系列,似乎又是朱伟“有意避之”的一招。与20年多前的“仿八大”写意系列不同,展出的两件写意作品,以藤黄单色描绘了前苏联解体前“和平演变”下红场阅兵的情景。以春秋笔法的“平安夜”为题,寓意直指“社会转型”,对社会现状深有体会和研究的朱伟,一直强调自我在时代下的真实感受。

标题文字

策展主题:让肖全为一代人“翻篇儿”
  肖全的个展,吕澎原来所定的标题只有五个字“我们这一代”,因为肖全记录了那种“时代的气息”,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用他的镜头语言记录了文学、电影、音乐、舞蹈、艺术等各大领域的同时代人,他的作品中,有顾城、北岛,有陈凯歌、张艺谋、姜文,有崔健,有杨丽萍,还有张晓刚、何多苓等。但是后来他又加了展览的副标题“历史的语境和肖像”,因为他觉得肖全在摄影中那些一刹那的瞬间中固定的情形,成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往昔,也成为可以让人感知的历史语境。

  “我觉得这代人差不多了。”吕澎解释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为肖全策划这样的大型展览,他觉得这代人很快会被新的一代所取代,“得让别人上台演戏,这个阶段差不多是到了。”这个社会并没有停留在八十年代,也没有停留在九十年代,从“文革”一直到现在都如此鲜活的一代人,面对这个剧变的社会已经不易,“这代人已经很牛了,挺复杂,复杂到可以结束了,其实是翻过去了,翻过去就翻过去吧。”

展览空间:还原一段历史记忆
  在成都当代美术馆,肖全的个展分为两个部分:东馆的语境和西馆的肖像。

  美术馆东馆主要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语境和肖全所经历的文化事件进行梳理,包括:北岛、顾城、舒婷与“星星诗歌节”;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吕澎、黄专、王广义与“广州双年展”;杨丽萍的舞蹈;张艺谋和巩俐的电影。语境部分展示了大历史的脉络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都街巷里的吆喝声,敞怀行走的大爷,走入天坛的西方金发女人……这一部分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风貌。

  西馆则主要展出了肖全拍摄的人物肖像和文献资料,包含文学、音乐、艺术、舞蹈和电影领域中“我们这一代”的人物肖像,以及肖全与张艺谋、吕澎等照片中人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书信、签名等,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灸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诗人顾城、北岛、舒婷,作家三毛、王朔、贾平凹、史铁生;音乐家及歌手谭盾、崔健、“唐朝”、窦唯;美术家张晓刚、刘小东、陈丹青、曾梵志;以及演艺界的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杨丽萍、巩俐等影响一代人的200余位文艺大腕……都在该部分有着精彩的影像呈现。

  这些摄影作品中的人物,或蹙眉思考,或开怀大笑,黑白灰渐变中,自然流淌出一种情绪,那些神情塑造了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时至今日,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