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14年11月6日,当代艺术家邱志杰的《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五)——齐物》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这是继2008年《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一)——庄子的镇静剂》后的第五次延续,也是“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首次登录项目所在地南京。“南京长桥大桥自杀干预计划”是艺术家邱志杰从2006年开始对于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与艺术干预,其作品“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堪称中国艺术界近年来最为宏大的长期艺术计划,通过对这座新中国政治图谱中的图腾式建筑及其相关事件的深入考察,艺术家全面反思了革命、民族主义、现代化道路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大量震撼人心的总体艺术随之全面展开。

【创作背景】

现象观察
邱志杰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现实、特别是醒目的自杀者现象进行关注,并展开文献收集、对各类人群的问卷调查、对相关人士的深度访问。
现象干预
一系列创作计划平行地展开,包括了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行为等各种媒介。在与自杀救援者组织的接触过程中,这个庞大的计划由客观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思考,发展为更主动的介入和干预。期间,艺术家不但多次在南京长江大桥实地调研,并直接参与自杀救助工作。
计划结构
整个“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由多种形态、多种媒介的作品、准作品、非作品所构成。形成方式包括了采集、创作、改编、合作等多种手段。它既是一个漫长的文化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生产计划。从概念上,整个计划分为“思想库”、“档案馆”、“晶体”和“诊所”四个部分,每次展出作为整个计划的一个“回合”。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干预计划”足印】

  • 之一:《庄子的镇静剂》

    之一:《庄子的镇静剂》
    该展览以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为背景,历史文献和装置艺术作品交叉并用,展示了艺术家和自杀就助者对在南京长江大桥上选择轻生的人所进行的行动和心理上的干预。这是艺术家庞大叙事《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的序章。
  • 之二:《大桥 南京 天下》

    之二:《大桥 南京 天下》
    此次展览包括铜画蚀刻、石版画、丝网版画贴膜等作品,作品制作过程异常繁复,尽见创作者的真章。在意义的层面上,作品探讨当今天下与南京市在地理及心理上的连系基础,结合南京桥与古代中国美学、道家思想与文化大革命的象徵,企图勾划出一幅循环不息的中国心灵地图。
  • 之三:《破冰》

    之三:《破冰》
    展览中,邱志杰为观众营造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南京长江上行驶的一艘“泰坦尼克”,正在进行艰难的“ 破冰之旅”。邱志杰的解释是,他只想反思人类在工业化大环境下的困境,“巨轮无疑是工业化的产物,然而破冰沉没之后,植物野草终将占据江面,它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 之四:《偶像的黄昏》

    之四:《偶像的黄昏》
    此次柏林的展览中,指向了一次次地建构纪念碑用过去控制未来的冲动。当然,进退、成败、大小的观念之所欲能够为祸人生,是因为它们被落实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只要祸福成败的标准被外化,喜怒哀乐,虑叹变慹,人终无自由可言。
  • 之五:《齐物》

    之五:《齐物》
    这次展览几乎全是邱志杰近几年在浙江安吉乡下做的竹编类作品。编织的冲动始于对用模具铸造物品的现代生产方式的怀疑。篾匠们解竹为丝,循理入刀,势如破竹。编织者顺理成章,技进乎道,在手指的劳作中遗忘了辩论和机心。

【定义】以齐物为名

齐物之观
编织犹如禅定,器物和形象从道理中自行长成,不假设计,不赖阐释。一竹可以百用,用也者,通也。一个物变成另一个物,真如庄生所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所以,这个展览以齐物为名。
邱志杰谈齐物
邱志杰:齐物,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平等,不是用秤来衡量重量。“齐物”是指这些事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连在一起都。筷子可以消失在竹席里面,当它出来时可以是书架,书架消失再出来时它可以是灯笼,在无穷无尽的变形中,物与物之间没有界限,没有高下,物与非物之间也没有界限,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齐物”。

邱志杰作品

邱志杰作品

【形式】竹编的幸福哲学

竹编艺术创作来源
从2009年尤伦斯的展览上我开始使用了竹编,那个展览主要是讨论人或者国家如何建构庞然大物,像长江大桥、鸟巢等这样的庞然大物,反思人类在工业化大环境下的困境。人类在建构这样庞然大物过程中,我感觉到植物是非常耐心的在旁边等着卷土重来,有一天这些庞然大物都会变成废墟,都会长满草,这就是植物的力量,是一个更绵长、更耐心的一种力量。所以在那个展览里就出现了竹编类的作品。
竹编的生物象征:生生不息
我并不看重“虚心”啦“劲节”啦“经冬不凋”啦这些人格化的隐喻。我在它的生物学特征里看到另一种象征。它生长得最快,繁殖力最强,它强大的地下竹鞭向四周无尽蔓延,夺路而出,生生不息。我不相信不朽,我相信不息。不休息,不叹息,不利息,生命不息,折腾不已。
竹编是心理修复
编竹子跟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也是完全相反的。不光编竹子,就是老妈妈织毛衣也是缓慢的,犹豫不觉或者心不在焉。编竹编错了还可以拆掉重来,破了可以修补,可以永远补下去,补到最后没有一根竹面是原来的,但是它还是那个样子。所以他们很快乐,一边编,一边聊着天讲着笑话。

邱志杰作品

邱志杰作品

【意义】“历史的现场”与公益性色彩

将现场艺术的现场性扩大为历史的现场
南京长江大桥,是曾经的社会仪式——纪念仪式与身体实践的集合体——的现场。老邱计划中始终携带的“档案馆”并不仅仅为了记忆申述。档案馆部分呈现出的,其实是一种社会符号的考古学。大桥的所有相关物都被聚集在一起,艺术家成为一个社会记忆的收藏者,然而此社会记忆却不是为了重构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个体的历史、可经验的历史、作为经验的历史——巴特所说的“经过个人存在测量的小小历史”。
作品的公益性色彩
邱志杰认为“自杀干预计划”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心理,“真正把人逼上绝路的并非是债务、疾病、贫困或失落的情感,而是整个时代沸腾喧嚣的成功学和发展主义,成功的标准僵化成住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样的汽车灯。”他希望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竹子突破常规,变换形状,依然能给人带来沉静的氛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自述】

艺术家要有文化,艺术家不光要有文化
我们要求艺术家有文化,是鼓励他去做一个思想者;我们要求艺术家不但要有文化,是鼓励他做一个进一步的思想者,也就是,一个行动者。
杂食现实是一个进程中的文明
这些不同的食物,在胃里折腾过你后,接着它们又会开始相安无事。所谓的多元,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会去完成这样一种消化,从而产生新的创造。我们说这是一个进程中的文明,而不是单一标准的文明。
艺术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人无法预测
艺术应有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人无法预测的状态。我希望它乱成一团,乱成一团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浑水摸鱼才会摸到大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界评价】

  • 高士明:齐物是08年主题的自我回应

    高士明:齐物是08年主题的自我回应
    作为“南京长江大桥自杀干预计划”的第五站,老邱将这次展览命名为“齐物”,可以算作对2008年的主题“庄子的镇静剂”的自我回应。对老邱来说,“齐物”不仅是一种大平等的姿态,这种平等根源于万物之相傍相通;在“通”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一气化生、万物同其根器的“同”。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老邱这次的“竹器店”中,一切事物不但同其材质,而且被编织在一起,无论断续,此物与彼物之间是没有本质边界的。
  • 朱朱:计划已经越过艺术范畴

    朱朱:计划已经越过艺术范畴
    在邱志杰这个庞大的计划之中,有一个重点在于他与民间救助组织将要进行的合作,也就是如何帮助那些从死亡线上被劝阻、挽救回来的人,那些自杀未遂者,那些从世界的尽头走回来的人,重新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个计划在我看来已经越过了艺术的范畴,进入到真正的社会性活动之中,而将之包揽于“展览”或者“艺术的名义”之下,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
  • 张宇凌:计划关注最难捕捉的变项

    张宇凌:计划关注最难捕捉的变项
    邱志杰是一个功能主义者,或许正是我们期待的那种。当他在用一种精密入微的功能结构来搭建庞大计划的时候,他关注的就已经不是所谓的“本质”,“灵魂”,甚至“意识形态”等等本身就很长江大桥的词汇,而是关于社会历史的最难捕捉的变项,这些变项间的不可思议的关系,以及如何带着所有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和这些变项一起运动,特别是在今天,如何完成这种高难度的危险的思想动作。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