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恰逢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北京画院美术馆以“人生若寄”为题,将齐白石先生的手札展出,展示出白石老人画外的一面。将大师生活中的细节,以手札的形式按照时间线索呈现,也将触摸到白石老人个人经历与画面变化中的鲜活线索。与单纯的画展不同,这更像是一次关于齐白石文献和作品的对话,透过老人“术”的层面,我们从这种别样的生活史角度描述,或许能更接近齐白石艺术中的“道”。

【五出五归与贵人相助】 更多 >>

  • 八年间五出五归

    八年间五出五归
    齐白石40岁之前没有出过远门,来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那年秋天,夏午诒由翰林改官陕西,从西安来信,叫齐白石去教他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和父母商量后,41岁那年齐白石动身北上。在后来的八年时间,齐白石五出五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增长了见识,广结人缘。
  • 一生有“贵人相助”

    一生有“贵人相助”
    齐白石自称“草衣”,一生都有“贵人相助”。中年之前,家乡士绅的提携是其出人头地的关键,在游历的过程中更是结识人无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中的第九册《手稿卷》和第十册《综合卷》,直接或间接透露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新发现”齐白石的意义。
  • 与政界人物的交游

    与政界人物的交游
    在一个政事多端的社会环境里以卖画为生又不可避免地要与官宦富绅打交道,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与这些政界人物是分不开的,甚至有几个重要的官僚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出现,较早发现了齐白石的艺术,赞助齐白石的艺术活动,并且引荐推介齐白石,这些都对齐白石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出五归的故事】 更多 >>

  • 齐白石三客钦州钟情荔枝

    齐白石,早年“五出五归”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咏荔、画荔,尤其是画荔,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并于画上题诗,诗画相融,从而提升了熠熠生辉的荔枝文化。

  • 齐白石在成都艺术界的交游

    记录了齐白石在成都成都,结缘“胡开文”,相交军阀 ,两游春熙路的种种趣事。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交游
齐白石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师,两个人年龄出身、家庭背景方面有很多差异,艺术道路也不相同,徐悲鸿主张和实践的是通过学习西画的写实手法来改革中国画,齐白石则是从中国画传统内部寻求变革的艺术家。他们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两面旗帜,两人的交游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932年徐悲鸿为齐白石编选画册并作序,1935年徐悲鸿在艺文中学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齐白石扶病前往参观并留言:“余画友最可钦佩着,唯我悲鸿”。1939年徐悲鸿在桂林写信求齐白石精品,齐白石选珍藏旧作《耄耋图》慷慨相赠。此外,徐悲鸿多次撰文对齐白石的艺术给予极高的评价。

【一生恪守寂寞之道】更多 >>

记录:手稿日记持续33年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日记、书信、传记、联语、悼文、铭、记、账、药方等,以日记为大宗,下编是诗和诗序。手稿中的日记断续写于1903-1936年(四十一至七十四岁),这是他师法造化、体验人生、学习传统,进行多方面积累、探索和创造的时期。
恪守:绘画是“寂寞之道”
齐白石将绘画视为“寂寞之道”,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和成功的秘诀。“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讲的就是他在1920年到1929年之间以超出常人的毅志和精力,用10年时间关门杜客,潜心研究,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
谈艺:不教一日闲过
白石老人论画谈艺,往往和人生的道理结合在一起,总结画理、阐发人生,发人深思。譬如,“不教一日闲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余画小鸡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
洒脱:何必争此一日短长
齐白石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人佩服,面对外界的贬损,他能做到八方吹不动。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他借物言志,《题棕树》一诗妙句传神:“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齐白石心胸豁达,性情洒脱,唯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酸苦:银行倒闭积蓄几丧尽
老人一生以双手谋食,潜心艺事之外,不知社会上有许多卑鄙奸诈之事,因此经常受骗,无可奈何。1931年后,他听友人的进言,把卖画所得,存入一家银行,按时拿息。不料几年以后,银行倒闭,他一生辛苦积蓄,几乎丧尽。对于一位谨厚纯朴的画家,这当然是生活上挨了一记闷棍,从此,他坚决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勇气:五十七岁“衰年变法”
我最佩服白石老人的倒并非其勤奋多产,而是他在五十七岁的年纪上,仍有衰年变法的勇气。别的画家早就急于守成了,守得门户严严紧紧的,连只蚂蚁都休想钻进去,他却背道而驰,一改娴熟的画风,去追求陌生的艺境。

齐白石夫人弃画避嫌

齐白石夫人弃画避嫌

画白菜换白菜未遂

画白菜换白菜未遂

【佳话】四年成就《十二属图》

由北京市民关蔚山捐赠的齐白石《十二属图》也在展览中首次亮相。关蔚山很早便想请齐白石画十二生肖,但齐白石却因“龙”是民间虚构之物加以推却,于是关蔚山就请画店每年向齐白石求索两三张画,整整用了四年的时间才终于集齐了一套十二生肖作品。而此时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笔墨缘,成为至交好友。大功告成之日,关蔚山再请齐白石为整套作品题跋,老人欣然题跋。

【三百石印与三百石印斋】更多 >>

由来:印章与早年生活经历有关
齐白石有两方著名的印章,分别为“三百石印斋”与“三百石印富翁”。根据齐白石书画艺术及篆刻艺术专家的研究与介绍,齐白石一生所自刻自用的印章远远超出300方。那么,为什么他不称自己为”四百石印斋“或”五百石印富翁”乃至更多呢?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解读:一组重要的齐白石篆刻资料
近日,见到了一组重要的齐白石先生篆刻资料。其包括:一部两册白石自钤并具墨书批注的印谱、四方印章和一盒印泥。这应是白石先生极其珍视的“三百石印”中物。虽然总体数量不多,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齐白石篆刻,包括其晚年对于自己篆刻的总结,授徒形式和社会交往,都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展览:北京画院美术馆呈现“齐白石的金石心迹”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通过其作品将朴素执著、怀乡恋土、变革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表达出来。如果说战国秦汉的古印,在制作上主要是一种技艺;明清的印人把篆刻发展成一门艺术;齐白石则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