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936年,蒋介石50岁的寿礼中,江西省送上一幅尺幅巨大的绘画作品——《同舟共济》,这幅以蒋介石和当时军政名人为创作对象的巨作受到蒋家的青睐,曾被印成明信片广为流传,原作曾长期挂在蒋经国的办公室里。“这幅作品的地位在当时就好比《毛主席去安源》。”彭中天先生说,时过境迁,这幅作品也随着蒋家离开大陆而难觅踪迹。原作者彭友善甚至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今年恰逢彭友善先生诞辰100周年,11月21日,彭友善艺术馆开幕。重新寻找彭友善,寻找失踪的巨作《同舟共济》,则成为我们接近那个历史片段的一次机遇。

《同舟共济》与蒋家,一幅画中的家国命运更多 >>

被迫换下“毛泽东”
1936年,全国抗战呼声空前高涨,25岁的彭友善创作出一幅《同舟共济》图,意在呼吁各派势力捐弃前嫌,同舟共济,一同抗战。面世之后的画作跟原稿并不相同。原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毛泽东。《同舟共济图》的原稿冯玉祥这个位置,原先是毛泽东,冯玉祥站在阎锡山旁边。
《同舟共济》的版权之争
虽然对彭友善作此画呼吁团结,共赴国难的初衷不敢直叙,却明白肯定《同舟共济》图的作者是彭友善。就在江西权威报纸报道之后,出现了此画版权之争,笔墨官司打了数月之久。
意义特殊的寿礼
1939年蒋经国将《同舟共济图》带到赣州。1945年2月赣州沦陷前夕,又由赣州空运重庆,悬挂在北碚官邸。抗战胜利后,国府返都南京,悬挂在中央政校大礼堂。1949年蒋氏父子撤离大陆退至台湾,这幅《同舟共济》图又和其他元首文物一起运到了台湾,从此失去原话下落,至今未找到踪影或线索。
失踪的名画
1939年蒋经国将《同舟共济图》带到赣州。1945年2月赣州沦陷前夕,又由赣州空运重庆,悬挂在北碚官邸。抗战胜利后,国府返都南京,悬挂在中央政校大礼堂。1949年蒋氏父子撤离大陆退至台湾,这幅《同舟共济》图又和其他元首文物一起运到了台湾,从此失去原话下落,至今未找到踪影或线索。

被遗忘的彭友善更多 >>

师从徐悲鸿
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高师部的友仁带友贤、友善赴上海求学,兄弟三人课余学画素描、习字,参观各种画展。1931年,友仁、友善携带作品《难民行》、《自画像》去拜访徐悲鸿先生,徐先生在《难民行》上题诗一首云:“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百忧,天下尽是滔滔者,洪水猛兽漫相求,吁嗟彭君幸而免,悲苦流离写成卷,且抒郁抑自宽怀,吾侪有艺堪消遗,好望拭目待升平,闻道黄河能自清。”(此画现收藏于革命博物馆),是年友善考入中央大学美术系,由徐悲鸿先生授西画。
与时代共命运
彭友善长兄在方志敏影响下参加了革命,他亦亲受方志敏和方志仁的熏陶。后来他与参加革命的长兄失去联系,及至二兄留法归来任教于武昌艺专,他亦随之入校学习,毕业后积极探索徐悲鸿指引的中西结合的创新之路,以独特的艺术造诣意外地得到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赏识。
与马歇尔、杜鲁门的翰墨因缘
1946年彭友善任庐山暑期学术讲习会讲师一个月,结束后在协和礼堂举办个展,结识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因通过他将《全民雀跃庆和平》图转赠美国杜鲁门总统,以《驺虞图》赠马歇尔,马曾设宴致谢,席间三次起立代表美国人民、美国总统及本人向作者致谢。
拜师齐白石
1947年,结识熊乐枕、马壁,由马壁介绍拜白石老人为师,曾作《白石老人像》一幅赠齐师,白石老人曾亲笔题赠句云:疏狂那堪作人师。并赠近照,其后题句云:超真贤弟长相见。老人慨然接纳彭友善为门生,只要求他补写大红聘书一纸。
虎癖居士彭友善
986年虎年春节,彭友善画虎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一时“虎癖居士”威名传播海内外。彭友善画虎由来久矣,小时候他在外公家见到一幅画,画上药王骑着一头似乎老虎的动物。老人说这是“驺虞”,虽像老虎,但是仁兽,见蚂蚁都不踩,于是他对形象类似“驺虞”的虎产生了感情。

视频访谈 更多 >>

  • 彭友善美术馆落成(一)

    彭友善美术馆落成(一)
    彭友善美术馆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板块内。建成后,一楼将用于展览、办公、休闲,二楼用于创作研究,地下则用于收藏、贮备。
  • 彭友善美术馆落成(二)

    彭友善美术馆落成(二)
    彭友善美术馆将展示200余幅彭友善生前的书画精品。彭友善一生笔耕不辍,身后留下了大批书画作品。去年8月,彭友善夫人吴惠生及其子女将他留下的200幅书画精品全部无偿捐赠给了政府。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