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有309家,比2010年增加56家。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这些新增企业中不乏具备金融、房地产或文化等集团背景,不仅反映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资本结构。根据中拍协给出的系列数据:2011年度,全国共举办77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共分1726个专场,上拍667720件(套)拍品,成交368305件(套),成交率55.16%,成交额553.53亿元。截至填报日(2012.4.15),所有成交拍品共完成结算285.90亿元。
对于高价位的拍品(1000万以上),2011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共581件, 较2010年增加173件;而成交额总计136.25亿元,较2010年增加54.71亿元。截至填报日(2012.4.15),581件(套)作品中,已完成结算的作品仅有261件(套),结算货款51.50亿元;而未完全结算的作品有86件(套),涉及货款25.94亿元;未结算的作品达234件(套),涉及货款58.81亿元,结算率(以件数计)不到45%。
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表面数据并不真实,这似乎已经在国际上都达成了共识。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