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从10月30日起至11月8日止,伦敦亚洲艺术周(Asian Art in London)在2014年已经进入第17个年头。经过主办单位多年来的精心营运,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爱好亚洲艺术者的年度盛事,不仅吸引世界各地买家和专业人士前来参观,更成为欧美及亚洲艺术展会联办的经典模式。根据主办者统计,今年参与的业者共计超过50家的跨国艺廊和古董商携带精品共襄盛举,另外还包括世界著名拍卖行与当地老牌的拍卖行联袂举槌。展会期间,各类亚洲亚洲名品佳作多元化呈现,为参加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艺术盛宴。

大英博物馆——别具新意的开幕晚宴 更多 >>

伦敦亚洲艺术周开幕晚会首次在大英博物馆举行
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周是从10月30日到11月8日,往年都是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开幕的晚宴,此番却被安排于10月30日傍晚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举行。

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的主席由 Max Rutherston担任,除此之外还有七位执行长的职位分别由来自几大拍卖与知名的古董商分担。古董商们在亚洲艺术周举办展览的主题也没有任何设定,由古董商和画廊自己自行决定。
伦敦亚洲艺术周与“明:盛世皇朝五十年”展相遇
2014年9月18日至2015年1月4日大型的中国特展——“明:盛世皇朝五十年”展将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覆盖了整个伦敦亚洲艺术周全过程。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精心的安排。

总之通过展览,充分强调16世纪后期西风东渐的中西交流史,以及这些交流对中国社会文化曾经产生的影响,积极倡导今天的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似乎对在伦敦举办这样一项亚洲艺术盛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亚洲艺术周——从古董商到拍卖 从伦敦到国际更多 >>

17年前由伦敦首创的亚洲艺术周业已成为一种集大成的亚洲艺术盛会。拍卖、古董商、画廊、博物馆联合起来,在一周里同时举办拍卖、展览等活动,共同推动亚洲艺术走向全球。如今的伦敦、纽约、香港均在不同时间段开办这项盛世。 
【“亚洲艺术周”的成功因素】
首先在于拍卖行与古董商携手合作,这边举槌、那边办展,使得亚洲艺术品的流通量在短短一周内达到高潮。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伦敦有非常多的学术机构辅佐这项盛会:展会期间博物馆办展、各项研讨会举办、拍卖行组织的专题讲座也穿插其间,让一项商业交易变得更有学术气氛,弥补了纯商业交易的不足。
【“亚洲艺术周”的市场变化】
自1998年举办首届以来,伦敦亚洲艺术周的模式就相对固定下来。十多年来,除细节调整、规模扩大,再无更多的变更。也许17年前的“大而全”的设计至今受用。让世界另外两个艺术中心的纽约和香港也争相模仿,创新不足。尽管“亚洲艺术周”这种模式近乎完美,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十几年来,市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映射到了亚洲艺术周中。
从古董商到拍卖
亚洲艺术周建立之初古董商很多,并承担了很大的角色。在伦敦满大街都是:埃斯肯拉奇、speelmen等等。但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显然整个艺术市场的重心倾向于拍卖。但即便如此,今日的伦敦亚洲艺术周中,从数量上古董商们依旧占据了80%。众多的古董商们显得异常平静
从伦敦到国际
在亚洲艺术周中,显示出了拍卖的崛起和古董商逐渐式微。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的综合性盛会总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佳士得中国部门专家指出,在伦敦亚洲周成立之初,所覆盖的范围很小,仅限于伦敦的商人和拍卖行,连全英国的范围都难以覆盖到。而今天,包括伦敦在内的全英其他地区的艺术经营者和爱好者都来了,欧洲的以及全球的古董商都纷至沓来。

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开幕晚宴

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开幕晚宴

大英博物馆 大明50年展览

大英博物馆 大明50年展览

伦敦亚洲艺术周逐渐缩水? 更多 >>

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周表现平平
11月7日,伦敦亚洲艺术周接近收尾阶段。几场拍卖走下来,不少人用“不温不火”来形容此次亚洲艺术聚会。从提前划上句号的苏富比拍品情况观察,尽管高端、经典拍品继续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但普通拍品难逃低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命运,商人的展销则更显得平平。

主办方并不认同伦敦亚洲艺术周缩水的猜测,他们用数据证明,今年有超过50家的跨国艺廊和古董商参展的事实已经充分显示出本届亚洲艺术周的响应者云云。
伦敦亚洲艺术周缩水信号:重量级拍品缺乏 市场供给不足
要证实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缩水并希望找到原因,如果回望刚刚落下帷幕的2014香港秋拍就已经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与今年春拍相比,本轮港地秋拍,多家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均有缩水。总结成交额整体缩水背后的原因时指出,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剔除不明朗的经济背景,艺术市场中不稳定货源堪忧,尤其是重量级拍品缺乏而导致市场上供给不足,才使得投资者不看好市场前景。由此推论,伦敦市场步香港之后尘也在情理之中。

除市场本身欲振乏力,伦敦亚洲艺术周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更多 >>

【个性至上——艺术盛会具有英国范儿】
展览分布伦敦各街区,寻找不变
来到伦敦一个非常大的感触,或者说伦敦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所有的展览、展销活动没有安排一个主场地,而是分布于伦敦中心的各个街区。
每日展出时间按照伦敦的慢节奏,时间不够
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尽管画廊都在办展,但并没有特意为亚洲艺术周而特别安排作息时间,依旧是按照伦敦的慢节奏——早上11点多开门。11月里伦敦大约下午4点多天就黑下来,画廊与古董商们也就到了回家的时间了。
记者就观展的种种不便问题咨询了亚洲艺术周的参展商,得到的答复是:“首先,要特地建设一个像TEFAF又或者像BASEL那样的展览场地,现在伦敦既没地又没钱。再者,这是伦敦特性,大家都习惯了。”伦敦的参展商们都非常希望保留自己的个性,他们压根不愿一起展出。正因为这种“伦敦个性”使然,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凝聚在一起做,而且很多策略上过于保守。到了今天,被其他地区的活动超越似乎也再所难免。
【让位美国——世界交易中心地位渐失】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伦敦是亚洲艺术交易的中心,也是唯一的中心。直到上世纪60年代纽约的崛起才改变这一局面。但是亚洲艺术方面,纽约并没有很快取代伦敦,主要是因为欧洲地区有大量 “库存”。

当今亚洲艺术周,不可否认中心地位早已不再是伦敦。TEFAF今年的报告就显示,美国是全球艺术品第一交易中心,美国拥有更多的资源,购买力比其它国家要强很多。

除了美国,近十几年来,中国早就拿到对亚洲艺术品的话语权,香港,已经赫然成为全世界第三大交易中心,但是香港目前主要只卖亚洲艺术品和奢侈品!美国与香港的兴起,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伦敦。

古董商艾斯肯拉奇的店铺

古董商艾斯肯拉奇的店铺

邦瀚斯的新大厦

邦瀚斯的新大厦

伦敦亚洲艺术周未来的趋势 更多 >>

  • 全力引进当代艺术

    全力引进当代艺术
    近两年英国似乎都注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以来亚洲艺术周都是专注于古董即传统艺术,然而近年来亚洲当代艺术逐渐在英国地区引起关注,因此在这次的参展店家中,也有不少经营此类艺品的新进艺廊。
  • 让艺术门类更加多样化

    让艺术门类更加多样化
    作为最古老的交易中心,伦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包容性强,不仅是对热门的艺术品类,包括运动类,都有非常好的接受度和基础,亚洲艺术占比很小。而伦敦的将来也应该发展其多样化、多元化的特色。伦敦亚洲艺术周也需要进化。

伦敦战报:此抑彼扬——日本艺术渐回暖更多 >>

销售业绩较以往有所回落
第十七届伦敦亚洲艺术周于11月8日落下帷幕。今年参与的业者共超过50家的跨国艺廊和古董商,今年参加伦敦亚洲艺术周的拍卖行有六家,共同推出亚洲各国的名品佳作,内容包含古今种类多元,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虽然,古董商和画廊至今还没有提供确切的销售业绩数据,经初步了解:今年的销售较以往有所回落。
精品成交表现不俗
稍显乐观的是,本季精品的成交依然不俗。苏富比一件南宋龙泉窑琮式瓶以约250万人民币成交;邦瀚斯一件高21.2cm的乾隆铜鎏金嵌宝双凤式花插最终以全场最高价48.25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约500万元,为英国著名古董商艾斯肯拉奇购得;另一件斗彩莲塘罐,虽碎裂多瓣,后经修复,但因其稀有,依然获得了约45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
日本艺术渐回暖 买家活跃
正因中国艺术精品已现捉襟见肘的窘境,让本届艺术周的中国艺术平淡无奇。相对应的是,日本艺术在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上亮点频现。日本画廊、古董商,参与度较高。近两年来,在日本艺术有所回升的同时,日本的买家活跃度明显上升。日本买家在其他艺术品类交易场合出现的频率也在上升。再者,邦瀚斯在亚洲艺术周期间不仅仅推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同期举行的也有日本艺术品的拍卖。

日本艺术家Shibata Zeshin漆画作品 84.25万英镑成交

日本艺术家Shibata Zeshin漆画作品 84.25万英镑成交

伦敦拍卖——“以不变应万变” 更多 >>

伦敦拍卖运营模式“始终如一”
上世纪20年代以前就已经在拍中国艺术品,但多是掺杂在瓷器、或者工艺品专场中,并没有单独将中国艺术品单列成为专场或者是部门。且人们总以为那些高不可攀的记录就应该在“富丽堂皇”的环境里诞生。事实上,在伦敦他们的拍卖多是在自己办公楼里劈出一间。伦敦排行与国内一些拍行一样,会做四季拍和小拍。这种古老的拍卖形式及传统(包括不大的拍卖场地)在英伦已经几百年没有变化过!
伦敦拍卖面对市场变更趋向以不变应万变
不仅仅是运营模式没有变化,记者在国内、香港调查,观察到业内普遍关注艺术市场发展到今天而引发的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多的趋势使拍行更加迫不及待地开拓艺术品新的领域。然而在伦敦一些古董商长久地主打中国玉器、外销瓷或高古艺术品,完全没有要根据市场风向而条子自己运营品类的意愿。伦敦苏富比拍卖主管认为或许正是因为伦敦地区的艺术交易已经存在了几百年,面对市场的审美更趋向以不变应万变。

亚洲艺术品拍卖策略更多 >>

不可否认,随着纽约的强烈竞争和中国市场的兴起,整个亚洲艺术品交易的中心已经偏离伦敦。应对目前的颓势似乎成为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际拍行——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三家拍卖行的应对策略上几乎是一致的。既然重心移到了亚洲,那么就在亚洲投资。苏富比、佳士得进香港都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并在近期先后进驻中国大陆。邦瀚斯虽说进香港迟一些但却投资巨大。

事实上,对于三家国际拍卖行来说,在欧洲地区征集到的很多拍品,都送往了香港。尤其香港佳士得因在瓷器杂项方面较香港苏富比弱一些,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美地区的征集。几家拍卖行大致是这么划分的,香港负责亚洲地区的征集、纽约负责北美地区的征集、伦敦负责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征集。

无论是伦敦也好、巴黎也罢,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市场权重加大以及欧洲的资源在逐渐运往亚洲,此时英国本土的拍卖式微似乎不可避免,加强各地之间的技术和资源互通成了国际拍卖行利于不败的砝码。
二三线拍行——进驻伦敦的好时机
此次参与亚洲艺术周的还有三家非伦敦地区的拍卖行。与伦敦地区国际拍行亚洲艺术逐渐下滑相比,小拍行们的亚洲艺术品拍卖反而呈现走高态势。里昂&腾博的总部设在爱丁堡,其中国艺术品部主管Lee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份额的快速上涨给这家公司带来了发展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机会。Woolley&Wallis也有类似情况,正是因为受到了相应利好的刺激,这些拍卖行纷纷开始打造他们的亚洲艺术品拍卖。

除了创造本身品牌的影响力,驻扎伦敦成了这几家拍卖行的首选,因为购买中国艺术品的多是亚洲买家,一趟飞机到了伦敦已经够远,似乎也没有体力再上旅途转机飞行,加之几家小拍卖行毕竟势单力薄,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吸引远处的藏家。甚至不少拍卖行还有更长远的规划, Lee就表示,如果时机成熟也希望能够在香港举办亚洲艺术品拍卖。

伦敦佳士得 巴黎拍卖巡展 元代观音石雕头像

伦敦佳士得 巴黎拍卖巡展 元代观音石雕头像

里昂&腾博精品展现场

里昂&腾博精品展现场

结语

  伦敦亚洲艺术周旨在告白:这里不再是独立的古董商营销、拍卖行自顾自地举槌,或者博物馆冰冷的例行展示。而是呈现给全球亚洲艺术爱好者一个主题鲜明、涵盖扩大的综合亚洲艺术盛事。这个模式看来很成功,之后相继被被纽约和香港等地所效仿。但在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新颖的模式居然会这样成功!当时也只有伦敦这个特殊的城市能够做到:让古董商、拍卖行、博物馆如此合作。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