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5年最热火朝天的一场展览,2月6日在尤伦斯开幕。这场展览从策划到呈现历时两年之久,是刘韡最大的一次个人展览,几乎点燃了所有人农历春节前全部的热情。即便佶屈聱牙的讲座让人有点困惑,熙熙攘攘的展厅仍然昭示着这场展览的人气。而高涨的热情终归需要得到解读的宽慰,对于作品与创作,刘韡说,艺术关乎创造力更关乎自由,而创作,有时候就是在寻找“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释放最大的问题和能量”。

【展览现场:这个时代的结构性空洞】

艺术关乎创造力,更关乎自由
形状奇特的镜面、每五秒变换颜色的大屏幕、被切割和拉伸的洋铁皮、书籍堆积的几何形状、由绿色帆布和铁架搭建的掩体……进入展场的观众仿佛走入了刘韡式的“迷局”,在光的反射和意义的错纵里晕眩、走失。
筹备两年,终于完美呈现
刘韡长于空间驾驭,UCCA的展场被充分调动,在大型装置的配合下,连屋顶的弧度和线条也变得活络有声色。对刘韡而言,整个展厅是一件作品,意义难以言表,需要观者自行体验、感知。
星座散落式的布展方式
对刘韡最新个展的解读,首先应该建立在对其以往作品的理解基础上,一直以来,刘韡的创作所关注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权利、环境、当代城市生活、空间、建筑等进行。刘韡采用星座散落式的布展方式,如何在保证作品高低起伏的同时,也能不阻挡观看的视线?
展示“城乡结合部式的旺盛的生产力”
刘韡最早开始这个系列作品的动因,来源于对工作室周边一个街区的认识。他说:“那是一个连接城市和农村的裂缝,他们的生活状态既不工业化也不全球化,所有的东西都恨不得自己做,就像艺术品一样。”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观看世界?
在展厅四周的墙上,展示的是刘韡持续创作的“紫气”系列绘画,这些作品也是对颜色的压缩。对刘韡来说,颜色更多的是:“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区分所有的方式,我们用颜色来代表我们的态度,我们的阶级,代表所有的东西”。

展厅中的“围猎场”

展厅中的“围猎场”

刘韡 作品《紫气2014 No.3》(局部)

刘韡 作品《紫气2014 No.3》(局部)

【艺界声音:写意,任性!】

  • 田霏宇:蓬勃动力下的积极尝试

    田霏宇:蓬勃动力下的积极尝试
    这次展览并非通过传统意义上的中期回顾展的展览形式呈现的。刘韡的艺术实践、个人心得和创作逻辑,都不太适合做成一个中期回顾展。他在艺术创作上具有非常蓬勃的动力,个人也积极地在做各式各样的尝试。
  • 高士明:UCCA最任性、最写意的展览

    高士明:UCCA最任性、最写意的展览
    我认为这次展览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做得最“写意”的一场展览。刘韡把他工作室的感觉和状态最大限度地保留在展厅里,这个我们作为一个展览而经验的事件或者景观,在我看来,首先是“占领”,而不是“展示”。
  • 皮力:刘韡作品中有一种视觉的暴力

    皮力:刘韡作品中有一种视觉的暴力
    刘韡作品的视觉里有一种暴力,这种视觉暴力可能是视觉艺术家面对社会暴力采用的本能的反应方式,我认为其中包含了很多他对社会的关注点。虽然这次不是回顾性的展览,却也延续了从1998年到现在的探索。

【刘韡访谈:要“简单”,要“自由”】

艺术如果不能推进,还有什么可以?
如何理解在UCCA展出的“颜色”个展的线索?
这是一个认识和自我认识的过程——还是对“现实”的认识,作品如何切入到“现实”当中。其实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就是作为视觉艺术的“艺术”如何以它的方式介入到现实当中、能够跟“现实”发生关系。

展览中最想表达的是对环境现场的控制还是对个人情绪的克制?
克制肯定是有的,因为基本上,架构方式是在做减法,把所有不需要的东西先去掉,永远是在抛弃很多东西。至于留下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的。
对细节的原则就是“不修”
现场会把整件作品围起来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这是整个展览的概念。因为整个展览还是想让人进去之后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能够改变我们之间的距离和我们之间的观看方式。观众和作品之间是有一个比较远的距离的。这样会有一种改变的感觉,无论是观看作品的距离还是方式。

接下来会在作品中出现一些全新的元素吗?
不一定是元素,可能方式也会改变,因为从2005年做到现在,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是一种工作状态,作品在变,但是状态没有变、工作方式没有变。可是如果艺术不能推进,还有什么能够推进的?我们一定要自由,我觉得艺术还是一个关乎自由的事,是跟自由有很大关系的事。

艺术家刘韡

艺术家刘韡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