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良:清纯典雅意趣盎然更多 >>

  • 吴永良简介

    吴永良简介
    1937年11月生于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科。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和指头画,为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上具率先独创之学术成就。
  • 《栖霞暮霭》

    《栖霞暮霭》
    吴永良 是一位在艺术上追求纯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清纯率真的高格调特别受人青睐。196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时,因其毕业创作白描人物画《鲁迅肖像》而受到潘天寿院长的盛赞。
  • 《祭神祈福》

    《祭神祈福》
    欣赏吴永良的作品,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广泛、生活情味浓、创作形式丰富。可以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来自生活的,他的作品中有色彩鲜明的南洋风情,如印度教的大型庆典《感恩盛典》等。
  • 《米芾抱石》

    《米芾抱石》
    他笔下的儿童活泼可爱,或放牧、或听蝉、或嬉戏。不论对哪个题材的描绘,他都融情于笔墨中,毫不造作,可以说吴永良的画笔是时刻为表现新的生活、新的感受而准备着的。
  • 《西泠印踪》

    《西泠印踪》
    从吴永良的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到一位平易近人的艺术家最真诚、最坦荡的内心表白。艺术需要的是真诚,需要的是不计个人得失。吴永良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一位真诚的艺术家,一位和而不同的艺术家!

吴山明:重返单纯是我艺术理念的追求更多 >>

  • 吴山明简介

    吴山明简介
    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现任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杭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政府参事等。
  • 《桑科之娃》

    《桑科之娃》
    吴山明早期对“浙派人物画”的写生技巧下过很大工夫去钻研,但是即使在那一片“红、光、亮”,“高、大、全”的年代,他也未曾放弃过对人物对象心理语言的把握和对画面意境的诗意追求,这个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其后几十年的艺术发展。
  • 《桑科少女》

    《桑科少女》
    近年来,他广泛了解西方绘画各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但更多地研究了中国绘画传统。除了文人画外,还研究了汉画像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同时还涉猎文学、诗词、书法、音乐鉴赏和艺术理论等。
  • 《草原之春》

    《草原之春》
    早年科学严谨的造型训练和近年来学养的不断提高使他将重实、重理性把握与中国艺术传统重心、重感悟把握的特质,有效地调和在一起。因此,吴山明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极少有一般人易犯的偏狭、浮躁,目光短浅和仅止于笔墨精熟的弊病。
  • 《小活佛》

    《小活佛》
    可以说,走向单纯是吴山明近年来艺术创作的显著特色。从当代中国文化大背景上说,这是出自对于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从艺术家个人创作实践道路上说,则是对返璞归真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需要艺术家付出艰苦的劳动。

徐家昌:信手拈来妙造自然更多 >>

  • 徐家昌简介

    徐家昌简介
    1942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花鸟画名家,1980年该校花鸟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蝶恋暖香》

    《蝶恋暖香》
    徐家昌,这位当代花鸟画坛不可多得的花鸟画家,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力,脚踏实地的遵循着传统的轨迹,致力于艺术。徐家昌的绘画是一种将自己对传统文化所持的信念与深刻体验融入其中的艺术创造,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 《倾城》

    《倾城》
    在徐家昌花鸟画中,隐含着勃勃的生机和极有生命价值的艺术内容。且远视近看均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徐家昌以小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作品、结构严谨、韵味醇厚。所作工笔花鸟画格调清新,情趣浓郁,于艺林中自成一家。
  • 《山深春晚》

    《山深春晚》
    徐家昌虽珍视传统,但不囿于传统。他的花鸟画创作是追求自然美而达自己气韵生动的创造;是他诚挚而活泼的心灵对生活热烈的爱和追求。通过画笔演绎成花鸟传神的妙境。而使观者的审美思维达到愉悦灵动的言语无法表述的境界。
  • 《珊瑚碎影》

    《珊瑚碎影》
    徐家昌的花鸟画运笔用墨正如其人。有着稳重敦厚,浑厚古朴的趣味,行笔不迟不缓。他非常注重墨与色的对比,以墨借色,以色破墨,墨色相间又变化无穷。他尤为擅长画翎毛,他的作品中有很大部分作品是用大量的笔墨倾注于对西湖边各类鸟的刻画。

卓鹤君:山水画家心中要有丘壑更多 >>

  • 卓鹤君简介

    卓鹤君简介
    194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萧山。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教授。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山里钟声》

    《山里钟声》
    卓鹤君在美院学习期间,其从传统中走出去的观念已经开始显现。如在1982年所作的几幅作品《阳光下的山峦》、《湖光山色》等,其中的山峦已经异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造型,构图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 《山里的杏花开了》

    《山里的杏花开了》
    卓鹤君首先要尝试的是解构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结构,运用西方形式语言去重组画面中的构成,并从此获得了全新的形式语言。概而言之,这种创新是极具革命性的,但同时又充满着挑战和困难。
  • 《山魂》之五

    《山魂》之五
    卓鹤君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没有按照通常的教义,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模仿,离形去智,仅凭观察去模山范水,也没有单纯地扃门谢客,燕坐静室,独契独觉,闭迹山水。
  • 《山魂》之四

    《山魂》之四
    他不仅以其特殊的雅意和感情,削减迹象,侔色揣称,以保留可见世界的种种实相,而且同时又用抽象的笔墨暗示了那视之无形但永远透过自然万象随处显现的实在所得的感受。

顾迎庆:色与墨的交融 情与思的渗透更多 >>

  • 顾迎庆简介

    顾迎庆简介
    顾迎庆,字:逸之。1959年出生于江苏扬州。200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班,同时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人物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顾迎庆的绘画题材上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内容,爱画美人历来都是画家十分喜欢描绘的对象,尤其顾迎庆更多一份怜香惜玉。中西绘画自古都有以娇韵、嫣然、艳逸、凝香为特质的集视觉、听觉、嗅觉为感官审美样式来选择女性作为一种象征的寓意。
  • 《舒卷随风》

    《舒卷随风》
    近年来,顾迎庆常常往返于杭州和云南西双版纳之间,受傣家女婀娜多姿的身形,以及小乘佛教地域风情的影响,一批世俗人物生活的创作,更加完备的绘画技术研究逐渐改变以往小幅创作的现状。顾迎庆不限于在中国境内的采风,时常出访欧美。
  • 《月亮河》

    《月亮河》
    这些年来,顾迎庆醉心于工笔重彩画传统的更新与变革,在工笔重彩画的实践中开阔视野,力求对各种相关艺术包括外来艺术更多的借鉴与吸收。他的画面出现了以往不曾有过的语言的明朗、璀璨、温馨、优雅的艺术结构,反映出顾迎庆的创造力和智慧。
  • 《随意春风歇》

    《随意春风歇》
    顾迎庆的重彩人物画,尽管取材不同,风物迥异,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出一条互相贯通的脉络,那就是他不满足于如实再现生活中的某个场面,他要表达在特定天地间的人物精神和自然精神。这正是他的艺术生命力的所在。

徐默:古老的意味 现代的气息更多 >>

  • 徐默简介

    徐默简介
    徐默,1960年9月出生,福建人。198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会员理事。浙江侨界中外文艺交流协会理事。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浙江画院,西冷书画院特聘画师。
  • 《喇嘛》

    《喇嘛》
    徐默做人,讲修为,重感情。作画重悟,讲觉,追求真实与空幻相依,古老与现代同存。徐默极为推崇与释逝牟尼同时的维摩诘。维氏善于应机导化以宣扬大乘深意,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维摩诘对解脱境界之超越的理解,多以默然的方式表达。徐默欣赏崇拜他,也许心有灵犀。
  • 《观音》

    《观音》
    他常驰骋于音乐世界,陶醉的却是“大音希声”。他有扎实的写实功力,能自由而精心地制作、改造、重组现实的物象,却又嫌弃这些劳心之作,而苦苦寻索超越真实、进人“大象无形”的空濛之中。凭天性的冥想、遐思,他意欲穿透生命的边界,追寻物质与人的本源和灵魂。
  • 《观音菩萨赞》

    《观音菩萨赞》
    徐默作画,工、写兼长,主题性创作与小品画创作常有所为,多为古典人物画。 只要我们潜心读,就能在他的作品中体悟孕育着的艺术深度。作品透袭出的气息和情调,会把你引进另一种境界:仿佛是在观赏流动、飘逸的梦幻,欣赏他为自身定格的内心世界的憧憬,似乎在复活一种早已不复存在的文化景况。
  •  《这一世》

    《这一世》
    他的作品布局追求平面化,饱满却不塞不堵,有意识流般的流畅,时空进人它的画面犹如一块色布随意让他裁剪。这是以超越常人对真实物象审美的观念,造就一种失重状态的空间秩序。造型中的物象抽象与写实并举,不仅常越位呈现共生现象,而且夸张、变形,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意味。

张谷旻:文化守望与依旧青山更多 >>

  • 张谷旻简介

    张谷旻简介
    张谷旻,1961年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虎丘》

    《虎丘》
    青年画家张谷旻的水墨作品,是以山水为主题展开的。他的山水作品多以溪山疏雨、苍林叠岫、烟云村廓的诗境与韵致,给人以难忘的文化启迪。显然,山水主题在张谷旻笔下虽然依旧青山,却不乏特殊意义。 美术史表明,山水主题向以有形寓无形,以有限寓无限,以瞬间示永恒为特点的。
  • 《湘西苗王寨》

    《湘西苗王寨》
    同为山水画家,张谷旻不同于他人之处在于:他倾心于山水主题的“入神”与韵味的境界营造,以自己的笔墨、语言方式去做心灵的远游,探索山水主题的文化奥秘,守望着中国文化的玄远精神。同一切优秀的山水画家一样,张谷旻把山水主题神韵的极致凝聚在意境范畴之中,实现一种物我两忘,归于和谐的演绎。
  • 《御碑亭》

    《御碑亭》
    山水主题,在事实上是张谷旻以画家的心灵照亮的山水意象的直觉表达,其中的虚而淡、静而远,及“神”的灵气盎然与“韵”的有余不尽,则完全是心灵远游的折射与体现。无疑,画家笔下的江南山水、烟雨村廓又无不混和着中国文化的“禅寂”和“玄趣”的沉思,且互为异趣。
  • 《狮子林见山楼》

    《狮子林见山楼》
    张谷旻作品中的玄远境界是人与物合一的结果,是造化与心源合一的结果,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振的结果;在“玄远”的彼岸,才能生发出心灵的远游、乡关的梦寐。总而言之,玄远境界是山水主题的终极归宿,因为人的生命意识,以及在山林中沐浴的心灵,只有在那里才找到真正的精神家园。

陈大中:高韵深情悟大道 坚质浩气得环中更多 >>

  • 陈大中简历

    陈大中简历
    本名陈建中。1962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92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日本国岐阜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
    陈大中教授书法、篆刻俱精,其视书法、篆刻为一体,认为二者艺理相通,只是在表现手法上不同而已,正可互为参照借用。在具体创作上,他常化用书法美学形式入篆刻,所刻多有笔墨趣味;又常引篆刻元素入书法中,用笔常表现出刀意。
  • 《客中行》

    《客中行》
    陈大中教授取北魏之雄而弃其野,挹帖学之秀而强其骨,其书法的确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化出来的,是以淡定的心态,化文人才气、笔墨技巧而成简约之美,在这外在的简约中蕴涵着丰富的意味,形简而意无穷。
  • 《山行》

    《山行》
    陈大中教授的作品并无咄咄逼人之势,于不经意中蕴绵柔化人之力,其“场”大、其力巨,观者在不自觉中,被其所吸引,引导入其场中。他的书法深得古代文人书法之精意,书作中并无过多的诉求,表现的是书家本人的高贵气质、潇洒风度和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
  • 《劲健》

    《劲健》
    陈大中教授的书法、篆刻创作,是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对文人书法精神的回归。在熙攘喧闹的当代书坛,这种创作形态显得格外可贵,而坚持这种文人气质,需要不随波逐流的淡定心态与高度的自信。这种淡定与自信,也使陈大中教授在当代书法史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张捷:学理的家园更多 >>

  • 张捷简介

    张捷简介
    张捷,字半白,一字钝夫,号奎庐、冏盦。一九六三年生于浙江台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水画教研室主任,浙江省现代水墨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野涧松声》

    《野涧松声》
    谈论张捷的艺术离不开“传统”二字。问题的关键不是把张捷的画平行地与传统的标准法则进行比照,而是应该分析张捷对传统的观念照度,由此才能看清他的艺术与传统的深层关系。这样的谈论有两个前提:解释传统的智力活性和取用传统的知识结构。
  • 《烟江归舟图》

    《烟江归舟图》
    张捷的绘画实践就是以认识和理解传统为前提的,他不是按历史时序线性地去研究传统,而是用自身的学养去探寻传统中那些富有学理意义的也是共性的命题。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传统走向的趋势和蓄发的能量将转化为探访者自为的认知。
  • 《清溪绕田》

    《清溪绕田》
    他对线条的感觉和对墨痕的感觉堪有超人的一致性,这使他笔下的山水形象变成了笔墨形象,经得起近观品味。他的画境总是一方超越世俗的理想家园,体现了现代自由意志的生活方式与古典意趣的艺术氛围的和谐结合。
  • 《度年袖香》

    《度年袖香》
    张捷在画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特征,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理解,也是创造精神的发扬。他从黄宾虹那里吸收了宿墨之长,但除却宿墨过狠的黑、密、浓、重,将宿墨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笔下拙朴而清润、温和而闪亮的墨点。他将历代山水画中的笔线做过分析,去粗取精。

陈磊:界尺与槽尺研究更多 >>

  • 陈磊简介

    陈磊简介
    196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先后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基础部主任。
  • 《风行水殿》

    《风行水殿》
    现代学院课堂中显然也已经不见界尺槽尺的踪迹,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对建筑在山水中有关的所绘作品,更多地是承续着明清绘画观,问题在于至元以后绘画观的演变。
  • 《藏修息游》

    《藏修息游》
    以林木、山石、屋木的生发方式看,更多地来自画家对经营章法时的考量,而较少对实际物象的观察和体念。这与宋人的绘画观决然不同,宋人重常“理”,其在笔墨敷色运用中皆透过对物象本身实际的观察、而绘画。
  • 《无暑凝夏》

    《无暑凝夏》
    因此笔墨和设色目的是表达出物象常理,在图中无掺杂多余的笔墨及颜色。换言之,宋人绘画的常理是注重图中章法的合理性,而非真实性。至元代画家大都善书,并以书入画,行笔趋于活泼生动,更有放纵之笔。
  • 《水映新晴》

    《水映新晴》
    由此勾斫山石之笔亦可勾画水纹,画坡陀之笔也可画屋木,这就造成了屋木山水的衰退。这中间缺失了一个重要环节——“界笔直尺”的基础。

林海钟:笔下山水 胸中逸气更多 >>

  • 林海钟简介

    林海钟简介
    林海钟,号林泉阁主人,卧霞山人。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1991年获首届“潘天寿奖学金”。2004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综合专业工作室主任。
  • 《林泉摹古册七》

    《林泉摹古册七》
    观赏林海钟的画,但觉其画风具有萧散简远的诗趣,充满着一种古意、简率的特色,这如其人,温厚博雅,直朴而率真。这样的情性,反映在他的笔墨之下,自也表现出一片冲和之感。因此,赏其画时,总会令人想起唐人张彦远对东晋顾恺之作品的评论﹕迹简意澹而雅正。
  • 《林泉摹古册六》

    《林泉摹古册六》
    而江南山水云烟,在海钟笔墨中,更显萧散之气。如以淡墨长线画山,浓墨短线画树,春山吐雾,溪流幽涧,别具风致。而且,以澹抒情,以闲写意,将生命情性,表露无遗。其画中的高士幽情,或幽士出行,颇有直写胸中层次的文士意趣。
  • 《秋山远眺》

    《秋山远眺》
    另一方面,海钟之画,尤重古朴,以短促的墨线做皴,以墨点杂之干笔,自然的点出湖景空阔和浑润之感,或画树木,参错有致,与湖面洁净,水波不兴相对,显出了笔简墨澹,意境清幽的特色。所以观赏海钟这一类山水画,不自觉而有了宁静淡远,超然尘外之感。
  • 《林泉摹古册三》

    《林泉摹古册三》
    故综观海钟之画,师古,也师造化。是以,若说海钟的笔法,专学某家,如拟李公麟画中之高古,或习马和之的清雅,则未免见其一窍,而忽视了其之生命气性和生活于当代所形成的意趣,有别于古人,故于师古中,自也能独造出个人的笔墨情趣。

曹晓阳:渊默雷声,秘想旁通更多 >>

  • 曹晓阳简介

    曹晓阳简介
    1968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94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毕业,2002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2010年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2012年起任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
  • 《山水写生》

    《山水写生》
    曹晓阳选择木炭为材料,起初只是因为方便。因为他经常要带中国美院的学生外出写生,相对于油画、水彩来说,木炭是最适合携带,是方便应手的材料。可是木炭用多了之后,它自有很多天然巧成的特性,这便为他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山水世界。
  • 《山行图》

    《山行图》
    曹晓阳大学的专业是版画,他认为对自己理解版画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黑白构成。黑白构成是一个知识化的体系,通过掌握这套体系,他看问题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找到了打开新的感知的门径,今天的山水素养便起源于学版画的那个阶段。
  • 《簧村写生之十》

    《簧村写生之十》
    写生对于曹晓阳来说是最重要的积累。他画写生带有修为的成分,是不断地遭遇,不断地修功。他一幅写生一般要画三四天,在写生过程中,山势和树枝的形落到画纸上都是不变的。他让自己不依赖原有的一切经验,怎么长的就怎么画。
  • 《簧村写生之九》

    《簧村写生之九》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取山水之势还是观精微得玄妙。对于曹晓阳来说,山水世界从来不会远离,而是凝结在心里。虽然比不了李太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他还是有希望凭借三分侠气、一点素心,画出这个时代的渊默雷声。

韩璐:江南花鸟清丽地 质朴自然画家情更多 >>

  • 韩璐简历

    韩璐简历
    韩璐,1969年生,北京市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并留校任教。获文学(中国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画系书记兼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八至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 《云起溪山》

    《云起溪山》
    韩璐绘画闲和严静,思接浑茫,雨露风清,阴阳晦冥,水气墨韵中饱含阳刚奋进之气。他擅长传统题材,赋予梅兰竹菊以新的韵致、新的气象。同时,他又用心采集萝卜、芋头或是莫名的闲花野卉,用以印证笔墨表现的多样性,精神空间的丰富性。
  • 《十分春色图》

    《十分春色图》
    花鸟画本应具有蓬勃鲜活的生命力,“文革”期间造成致命的摧残,使之一度凋零。老画家回天无力,新画家青黄不接。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璐这代人需要肩负使命,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以其创作智慧及多方面的才能,推动花鸟画趋向新的境界与高度。
  • 《清灵霜色图》

    《清灵霜色图》
    他的画冷凝、峻拔、皎洁、通透,也有朋友称之为荒寒,说是“寒流”来了!说他的画像他的名字一样,太冷了,缺少杭州的温润气息。在南下杭州就读之前,他在北京有过一段特殊的习画经历,宵衣肝食,风雨无阻,画遍北京近郊的山山水水。
  • 《梅花写生》

    《梅花写生》
    他从生活中挖掘画面,所画之物纯朴自然,鲜活生动且富有哲思。比如他画一只腾跳中的蚂蚱,取名《垄上客》,赋诗题画曰:“只在草间少人怜,不及萝卜能卖钱。生来无有春风度,爱那秋园享清闲。”引物类状,犹若天趣。

盛天晔:三年辛苦未寻常更多 >>

  • 盛天晔简介

    盛天晔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刘国辉先生。1970 年生于浙江鄞县。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中国美院国画系副教授。
  • 《小园香径图》

    《小园香径图》
    上古之时人神相通,后来出了大变故,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归。人神乃绝交通。原来连接人神之间的信使是巫觋祝史,而我相信一切艺术都具有巫术的性质,至于化境,皆可通神,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当着巫祝的角色。
  • 《夕霞图》

    《夕霞图》
    人向上,便近神,向下,即为兽,衡量的标准是私的尺度。禅宗到了最后,担水砍柴莫非妙道,杀人自杀无为无不为。人世间的种种,皆可以成为自修心性的通道法门。画者,无非是以画炼心,止于至善之境。所有的大师,一定是无限接近神性的那部分人,或者,就是神。
  • 《红粉团枝一万重》

    《红粉团枝一万重》
    画画,首先是匠术。需以工匠之心,诚信待之,勤力操持,而不能有丝毫利欲之想。技术的操持,离不开诚、实二字,你或许可以糊弄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技术的至境,是“唯手熟耳”,技术之上才是艺术。
  • 《古人诗意图》

    《古人诗意图》
    我相信中国最好的绘画是唐宋之际或之前的壁画,止于北宋的山水,之后的画少有可观。唐画雍足绚幻,四夷来朝,惟我独尊,有怀仁优游之闲;宋画幽昧苍茫,法度森严,是谨身自律之苦,有去国怀乡之痛。

沈浩:内外兼修 德才兼备更多 >>

  • 沈浩简介

    沈浩简介
    籍贯杭州,书法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系主任兼书记、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等教育联盟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教育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侨联常委。
  • 《无私》

    《无私》
    沈浩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睿智、谦虚、随和。他31岁便入选西泠印社,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社员,如今又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执守着中国传统书法的源脉。在书法艺术中求索的同时,他也身兼传承和教育的职责。
  • 《王安石·棋》

    《王安石·棋》
    沈浩的书法有着极强的个性化标识与符号化特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书风纯正的前提下追求个性的张扬。其书法既不剑拔弩张,也不软媚无力,质妍结合,达到阴柔与阳刚的和谐统一。他在二王一路的行草书中融合了大唐楷书豪放雄健的阳刚气概。
  • 《陋室铭》

    《陋室铭》
    他的书法既重形式美,但又不是简单的剪拼构图,耐看又新颖,有其独立于书法之外的意涵,经得起推敲,这也足以证明书法家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沈浩认为,书法家的艺术实践是人文素养、生活阅历的长期积累以及情绪状态、精神境界在书写中自然流露的高度综合。
  •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在书法创作中,纯熟的技巧表现固然重要,但真情的表达、性灵的流露比外在技巧更为重要,更能打动人、震撼人心。所有博学、精神、品格均需融汇成诗意的性灵,从而才能建构起书法作品的灵魂。

罗颖:画出鲜活的感受更多 >>

  • 罗颖简介

    罗颖简介
    1973年生于浙江杭州,199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2001年考入考入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陈向迅先生。2006年在读博士,师从陈向迅先生。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 《拙政园一隅》

    《拙政园一隅》
    罗颖是杭州人,画的是杭州平凡生活中的景色:山坡、河畔、树木、院落、花房、短墙、小桥以及枝叶掩映的门窗、花砖等等。新时期以来,有许多人画城市景观诸如古迹名胜、标志性建筑、繁华街景、幽静小巷之类。
  • 《薰》

    《薰》
    我们从她的画中体味到的,也是这种感受。美丽景色和相对潇洒的生活方式,为杭州画家所共有,但罗颖(和她这代人)似乎更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态度。
  • 《街道》

    《街道》
    在艺术处理上,罗颖首先受益于陈向迅的色彩探索。色墨关系以及二者与形的关系,一直是彩墨风景创作的难题,探索者各行其是。有的以墨为底,把光色推向前台,有的以墨色构成代替光色造型,探寻抽象点线的排列。
  •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
    罗颖重视描绘的丰富与细微,大抵是色彩与淡墨结合,而让色彩担任第一主角,使作品色墨交辉、缤纷陆离而意态淡雅。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