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喆
- 曾喆的艺术也同样真真正正地审视这些物体,并从它们当中找出某些独立的文化分量。曾哲的成就是在人们千篇一律对待艺术的面前提出了谦卑的东西;在她向观众展现的视野里,物体很可能保持了原来的一个屈服的地位,但却是以极大的心血绘画出来的。
- 李继开
- 对很多旁观者而言,认识李继开和他的作品,是在2007至2008年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最为火爆的那段时间。随着市场的回稳,李继开的活跃度却一丝不受其影响,每年都会举办新的作品展,冷静下来的市场氛围,使得他在创作上更加悠然自得。
- 杨永生
- 在他的创作中,尤其注重的是心灵的悸动和人性深处的焦虑,当他的笔触投向现实生活时,绝不是为了满足于学院派对生活逼真性的临摹,而是自觉地穿透生活的表象,在丰富的想象和灵动的叙事中,以体恤的方式表达着他对存在境遇的思索与追问。
- 马铭泽
- 这位80后美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硕士研究生。作品呈现出女性艺术家少有的理性和严谨。在绘画的审美内涵方面,她将自己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虚实、气韵、力度等的理解运用到作品中。但呈现出来的画面却并不传统,而是更加现代的气质。
- 夏禹
- 夏禹的绘画为我们提供了在这个蓬勃向上的社会中另一种可能:我们不一定需要定位自己是什么,也不一定需要确定自己要成为什么,但是我们至少知道,我们不想要是什么,也不能是什么!对作者来说,还有更高的追求在于一种文人情节。
- 卢征远
- 卢征远在雕塑与绘画的接缝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符号,他不同于别人。不仔细看的话我们很容易把它们看做是装着漂亮外框的油画作品,岂不知那绝无仅有的漂亮的水晶相框也是出自一位雕塑家之手,这样相框就与画作融为一体,共同成为一幅作品,多么奇妙地想法。
- 徐晓燕
- 徐晓燕不属于那种靠灵感,靠先天的对色彩,对线条有着特殊敏感性的女画家。她是那种朴素、沉默、内向、勤奋、或许极大的快乐之一,可能是对着画布便可忘却自己的“思想者”。这大概正是她喜好描绘出村、土地、村廓的原因之一吧。物我两忘,此天簌之境也。
- 肖芳凯
- 画家的光影戏法更像是舞台性的戏剧手段,其目的就是打破现实中的园林逻辑,通过自由地整合形成可控制的画面层次,进而对应于观赏者的“入境”转化成情绪化的、有感染力的情绪空间。“笔法”,已从创作手法提升為创作方式,它不再纯然的技术手段而是创作力的核心内容,是情绪、精神、生命的流动痕跡。
- 何杰
- 何杰把画面的题材转到个人经历,作者把生活记忆,过去与未来的想象,在漂浮的现实和未来想象之间,建立起一个沉重而动荡不安的意象。然而,在今年的《永痕》系列中,题材重新回到对公共事件记忆的表达。
- 何玲
- 何玲把最初的生物进行分离,再经过各种混合的行动以达到嬗变的程度。在此,何玲改变了原本被规定的事物的性质。在他创造的形象里,事实与虚构,设计与幻象,几何的严肃和想象的任性,全部都混合起来,构成全新却又似曾相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