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3第242期

改造水墨:新的历史观

导览人简介

策展人 徐家玲: “改造”这个词在过去近一百年的历史中不断被提及,很多艺术家从各自的角度不断对水墨进行新的“改造”。如我们所熟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掀起了一场中国画的改造运动,在当时主要是改造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绘画主题。八十年代的“实验水墨”、“抽象水墨”也是艺术家通过个体的努力,探索水墨的现代性,对水墨进行创新。但是“改造”并非是此次展览想要呈现的核心,而是想通过艺术家的选择,从历史观来看待中国三十年水墨发展的成果。所以此次展览我们所选择的艺术家,也特别注重他们本身对水墨语言自成系统的把握。这些艺术家经过二十年、三十年在水墨艺术上的探索,已经形成各自成熟而独特的风格,以及清晰的逻辑线索。 【详细】

展览作品

何玮明《树林》

何玮明近年在水墨创作中有很大的自我突破,早年他主要画人物画,有评论家说他的人物有民国的韵味。但是他现在把人物缩小了,放置于树木丛中,整个树木背景创作得非常饱满,但是人物仍然保留了民国时的特点。他的一幅画的创作时间非常长,由于尺幅大,他经常是坐在地上“点”树叶,或者做树干的处理。他将艺术看成是一种“苦行”、“修行”,通过苦行磨砺心智。 【详细】

王秋人《甲午空明净心之一》

王秋人曾经住在圆明园画家村,后来又搬到宋庄,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原来一直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从2000年重新开始关注传统,特别是山水画。他在2003、2004年时,开始从展子虔的《游春图》中进行某种转诉和探索。这次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已经非常成熟了。或许从画面上,他的作品更偏于传统,但从视觉上其产生的张力和冲击力不亚于当代艺术的作品。 【详细】

朱伟 《水墨研究课徒系列》

朱伟的作品非常有特点,是少有的在水墨中创作波普艺术的艺术家。他把人物形象进行解构,我觉得这本来是自安迪•沃霍尔以来非常普遍的一种创作,但是在朱伟的作品中,包含了他本人对人物对象的理解或者是社会对人物对象的理解,每个细节的处理他都非常认真。他同时又把艺术创作作为研究来教学生,创作了《水墨研究课徒系列》。朱伟曾经还创作了《隔江山色》。 【详细】

戴光郁 《现场装置艺术》

这件戴光郁的作品是一个互动性的装置艺术。吊在上面的水通过输液管滴到盛满墨汁的水中,让墨汁从碗中溢出来流淌到底下的纸上。纸上已经用丙烯写满了《千字文》,当墨晕染开时,这些文字便会浮现出来。现场的观众也可以用酒提子去盛墨,放在任何一个位置,墨汁同样可以从酒提子中流出在纸上晕染开来,显现出《千字文》。戴光郁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 【详细】

何灿波 《苦难之路与蓝色的甘泉》

何灿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涉足实验水墨。他传统水墨的功底非常好,但是艺术家创作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当他感觉实验水墨才是他的理想时,转而开始水墨实验的探索。在何灿波作品中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符号“人形符”,这个符号来自高度抽象的宗教图案“佛”的形象,他把后面的光圈去掉,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人形符”。何灿波对哲学也非常感兴趣。 【详细】

姚媛 《游园惊梦之二》

由于作品牵涉到一些敏感问题,在部分美术馆无法展出。今天展出这幅作品是因为她是少有的在工笔画中进行当代表达的艺术家。虽然她还是用水墨这个古老的材料,但是所表达的都是当代人对自我、历史、环境的思考。她的作品非常细腻,很有女性艺术家的特点,细腻又不失优雅。作品中,她从女性的角度,把闺阁女性的束缚与渴望开放自由作对比,以此审视女性内心和现实。 【详细】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