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传承无从谈起

由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延续而来的工艺文化,从伊始便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大部分因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显得平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逐步建立起现代中国学术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在许多领域颇有建树,有些领域已经领先于世界。但工艺美术的发展及研究却远落后于现代中国学术的大多数科学。改革开放后西方新材料连带着新工艺、新设备大量进入中国,将中国千年来传承的工艺体系逐渐打破,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开始消亡。社会对手工艺的重视不足,手工艺人传承的断代,缺乏相关文化体系等诸多原因使传统手工艺失去竞争力,部分手工艺已经失传。新世传统手艺的消亡开始引起国人的重视,非遗的概念也在国内开始出现。在中国全面崛起的同时,手工艺正在走上全面复兴的道路上。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发展只有在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工艺文化理论体系之上,才可以继承传统,解决中国的问题,走出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在世界文化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全国关于非遗的展览、活动琳琅满目。在2017鸟巢非物质文化邀请展期间有幸采访到四位传统手工艺大师,透过四位老师的经历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故事。一个有丰富传统的国家才能保留独立的文化,认识手艺,了解工艺,共同关注手艺的历史,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

陶瓷专家-邓希平(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

邓希平:做了一辈子颜色釉,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也是值得做的事。
邓希平生于194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著名陶瓷专家。陶瓷彩虹釉获国家发明奖、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个人荣获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一辈子只做了颜色釉一件事。一身致力于景德镇颜色釉的研究与发展。1979年研制出大件郎窑红新配方,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奖,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国礼,其中有一件收藏在日本天皇宫中。从60年代开始研制气窑,并于1995年开始投入使用,从此告别柴窑开窑一次要烧掉七万斤木材的过去。做到瓷器无铅化。烧制出传说中的密釉流霞盏等诸多壮举......

工艺美术大师-张春雷(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

张春雷:砚与书法、绘画同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砚的实用性始终没有消失。端砚的发展要艺术性与实用性并进。
张春雷,1951年出生。1990年从部队转业到广东工艺美术总公司.2001年开始推动《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的实施。深圳文博会的重要推手,参与设立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正式开始篆刻、端砚的创作。2004年当选国家级工艺大师。

金漆百宝镶嵌传承人-艾秋生(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

艾秋生:金漆百宝镶嵌涉及上百种材料,几十种工艺。一幅小的作品,5个人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完成。金漆百宝镶嵌手艺的传承人需要精通这些材料和工艺,而且还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不俗的艺术造诣。学习这门手艺最少5年才能入门,10年才可出师。
艾秋生1967年出生,金漆百宝镶嵌传承人,著名的工艺大师。祖上是清代宫廷画师。高祖开始进入造办处理事。父亲艾福臣为玉雕大师。18岁开始入行学习金漆百宝镶嵌。并拜国画大师王喆希为师。1993年创办玉真容金漆百宝镶嵌厂。1997年开始为故宫修复金漆百宝镶嵌文物。2001年开始,历经十几年创作了金漆百宝镶嵌壁画《清明上河图》。高1.6米,长68.8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漆百宝镶嵌作品。

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琴(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

姚惠琴:我小时候4,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摆弄起针线,放学回家后都要帮妈妈、奶奶一起绣床单、背面。现在年轻的绣娘越来越少了,将手艺传承下去很不容易。
姚惠琴,1971年出生在太湖岸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姚惠琴成为苏州10万绣娘中第一个走进高等学府学习绘画的绣娘。近年来致力于苏绣的推广与传承。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了姚惠芬、姚惠琴姐妹率领近50位绣娘与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三十余幅作品受到世界瞩目。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