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光: 2009年,我父亲去世,我就想在他诞辰百年之际给他做一个展览。其实,在16年前的1986年6月26日,我父亲也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他从艺65周年的展览,从不同历史时期、多画种、综合性地介绍了父亲的艺术创作,所以这次就不能跟上次雷同,此次展出地大多数都是没有展览过的,其中包括150多幅素描作品、马克西莫夫训练班时期的100余幅作品,以及《刘胡兰就义》创作、写生地稿子107幅,总共366件,其中百分之九十之前没有展出过。 【详细】
冯世光: 2009年,我父亲去世,我就想在他诞辰百年之际给他做一个展览。其实,在16年前的1986年6月26日,我父亲也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他从艺65周年的展览,从不同历史时期、多画种、综合性地介绍了父亲的艺术创作,所以这次就不能跟上次雷同,此次展出地大多数都是没有展览过的,其中包括150多幅素描作品、马克西莫夫训练班时期的100余幅作品,以及《刘胡兰就义》创作、写生地稿子107幅,总共366件,其中百分之九十之前没有展出过。 【详细】
冯老从开始艺术之路一直到他人生地最后一张作品《江苏水乡》,他在临终前地凌晨还又去画了几笔,这幅画他没画完就走了,所以在冯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时候我给他的手里放了三支油画笔,让他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继续画他一生钟爱的油画。 【详细】
这幅是冯法祀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完成于1957年,完成后冯老被打成了右派,所以这幅画和冯法祀这个名字都从中国美术圈消失了,直到1979年冯老被平反,重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这幅画才重新被拿出来,出现在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冯法祀画展上。 【详细】
与这件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冯先生为创作《刘胡兰就义》所写生和创作的107幅画稿,画面都体现了冯老为了创作,孜孜不倦的研究,成品才如此打动人心。这些都是首次面世。当时冯先生亲自到刘胡兰牺牲的地方进行采访写生,很多画稿都是采访的时候完成的。 【详细】
冯世光:“我身后的这幅《开山》是冯先生1943年随演剧队去慰问当时黔贵铁路筑路工人画的,这里面包含有在彝良钢铁工厂的一批作品。我们家最初在南京,后来南京沦陷后随过敏政府搬到重庆避难,父亲在重庆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这幅《开山》。” 【详细】
这幅作品是当时冯老在演剧一队,在一次行军的过程当中经过了这个地方,我父亲忽然觉得景色好美,很希望把它画下来,但他的队长告诉他最好是先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回来画。但冯老坚持要画于是乎又向队长去申请,为了画这幅作品他来回奔波了60多公里。 【详细】
冯老的日常行政工作非常繁忙所以他要想完成这样的一幅大创作可能是会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所以利用了马克西莫夫来中国执教,他去当学生的机会,直接地学习了当时苏联的先进创作经验、教学体系等,除此之外,他还完成了《拿镰刀的青年农民》 等作品。 【详细】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35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 [2009] 086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2010] 445号 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