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3日 第199期

侯一民两幅历史画学术解析展

导览人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彦风: 侯一民的这个展览是由吴作人基金会、北京大学朱青生团队、中央美院谭平团队多方共同促成的,其中央美团队负责展陈设计和搭建。刚接到这个展览项目时,第一感觉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侯一民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代表,而且获过国家终身成就奖,在艺术领域有较高的声望。为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在这个时间做展览,而且要让它跟以前所有展览情况都不一样,对于策展人和美术学院的工作组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侯一民先生的艺术在现实主义创作这块具有非常突出的成就,而怎么能让作品在当下语言当中有更广泛的传播力度和传播途径,在展陈的分布上考虑很长时间。 【详细】

展览作品

《毛泽东在安源煤矿》

《毛泽东在安源煤矿》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都是真实地人物,来自于侯一民先生当时体验或经历过的生活。一个艺术家如果有很强的体验性,他的作品一定是成功的。而且他对那段历史进行了更加突出的表述,也是他的一个特点。展览不仅仅呈现的是一个结果,它更多的是叙述了整个发生的故事,这个过程,同时抛出问题,这是展览的意义所在。 【详细】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第一稿》

当时毛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走的。 【详细】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

这两张画中,只有《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是国家委托的,国家博物馆要建立,画这幅画的过程中,我两次去安源,而且有两个方案,第一次方案不理想,后来又重新画。第一个方案的主题是刘少奇一身是胆,就是在展厅中放着的已经有些被毁损的画。在1961年完成了《刘少奇与安源矿工》,主题就有些变化,落实在当时的罢工的口号。 【详细】

《安源煤矿1922 年大罢工时谈判大楼》 水彩

文革后期,革命博物馆给了我一个地方,我就把《毛泽东与安源矿工》完成了,就送给了革命博物馆。这张题材表现毛泽东最初到安源,安源井下是一片黑暗的,毛泽东和工人讲一句话,我们工人积多了,难道还顶不了一块大石头吗?工人的出路只有团结。我画的就是最初在人间地狱中,毛泽东点燃最初的星星之火,在年轻工人身上,闪现了在井下看不到的希望。 【详细】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第二稿人物设计 素描

这个厅有一个不同点,就是把当时很多中间人物解析的画以一个比较较大画幅的尺寸来进行呈现,比如很多创作小稿素描的、矿工工人的形象,包括孩子的图形,这是侯一民先生历尽艰辛保存下来的,非常珍贵,我想这些大幅素描不仅仅是对这段历史的叙述,更多的是通过历史来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这是他的根本。 【详细】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第二稿人物设计 素描

这里有《毛泽东在安源煤矿》的原作,还有一张是素描稿,两张给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对比关系,可以看到它的过程。在这两个主题厅当中完整地把过程进行了表述和呈现,所以这个也是这个展览包括朱青生策展人最花心思的地方,展览不仅仅呈现的是一个结果,它更多的是叙述了整个发生的故事,这个过程,同时抛出问题,这是展览的意义所在。 【详细】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