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在艺术圈被频繁刷屏,那就是已经78岁的大卫·霍克尼。他的讲座,从北京大学到中央美院都是人满为患,甚至还要增开报告厅转播讲座实况,他在佩斯北京的展览也是盛况空前。在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中,几乎横跨了各种媒材,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甚至传真机、激光扫描、影印机都是他的表现手段,年过七旬的他还学会了用iPhone和iPad来创作。这次展览推出的正是一系列展现英国风景的iPad画作以及视频影像作品。艺术圈的新闻,好像从来没有如此阵仗在朋友圈里刷屏过,然而大卫·霍克尼的中国之行做到了。

大卫·霍克尼是谁?

奇奇怪怪的描述
对这位老先生有太多奇奇怪怪的描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英国《卫报》笔下的“全天候时尚偶像”、被媒体追逐的同性生活绘画者、艺术史上的嘻哈之士,及获得英女王颁发的“功绩勋章”的两名画家之一——另一位是已经去世的伟大的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
拥有狂热“粉丝”的明星艺术家
如果可以为他寻找一个对照,大概就是安迪·沃霍尔,他们至少在外观上都是艺术和时尚、波希米亚和波普主义的精心混搭。不同的是,在霍克尼身上,还深刻英国旧式绅士以及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印记。
弗洛伊德的好朋友
弗洛伊德曾是大卫·霍克尼的好友,同样作为艺术巨匠,当前者在2011年去世之后,英国艺术界请来上千位专业人士票选出“谁是如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英国画家”。霍克尼当仁不让地获此殊荣,第二年他从英国女王的手中获得限量24枚的“功绩勋章”。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

“春至”都展了些什么?

  • iPad绘画

    iPad绘画
    4月18日在佩斯北京画廊开幕的展览“春至”,全部是78岁的霍克尼用iPad所作的绘画,记录东约克郡从冬至夏的风景。这个展览中的一些作品曾于2012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示。
  • 视频装置

    视频装置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两件大卫·霍克尼的多屏视频装置作品,分别记录了沃德盖特地区的春天和冬天。艺术家将若干摄影机同时分布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组成了一幅动态的散点透视图景。

大卫·霍克尼在中国为什么这么火?

  • 英国绘画教父

    英国绘画教父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无论霍克尼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地受欢迎。而他也成名够早,二十几岁开始就已经举办世界巡回展,和波普艺术大师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都是好友。这样一路下来到今天,自然走到了英国绘画教父的位置。
  • “喜闻乐见”的作品

    “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看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公众,最重要的是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的“喜闻乐见”性。“艳丽的色彩,精致的图像,写实的风格,即使是他的绘画观念讲述起来也是巧妙而通俗易懂的。这些都让他的作品很容易就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 中国的素描基础教育

    中国的素描基础教育
    大卫·霍克尼的素描画册,在中国素描基础教育中可谓广为流传。“学画画的人都知道他、学习过他的画。”王春辰说,“他的画相对从技术角度上看认知度很高,也容易学。中国学画画的人那么多,自然对他了解的人也就比较多了。”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是如何观看的?

讲座阐释“观看之道”
大卫·霍克尼在北京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两场讲座均人气爆棚,甚至启动多个分场直播,他以“我的观看”为题,阐释了其独特的观看、表达艺术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其对不同于焦点透视的空间建构的实际观看,来帮助建立观众自身对于“空间真实性”的视觉经验与判断。
理念:透视应该被扭转
霍克尼认为,与“近大远小”的准确透视相比,反其道而行之则更为真实。他用反透视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打纸牌的人》中,人物的头部、衣服、鞋子都由单独拍摄的照片组合而成。他强调,每一个局部都存在一个“消失的点”,因此整个画面的深处实际上由多个消失的点构成。
创作:摄影从绘画而来,终又回归绘画
照片对于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是传统的焦点透视画作背后那只“无形的手”,能够成像的化学材料出现之后变得不再需要,因为摄影术可以一下子抓住准确的透视关系。
观看:一个、一个
霍克尼的创作引导观众进入“观看”的场域。“一个、一个”,是他反复强调的观看方式,也就是中国散点透视绘画讲究的移步换景。这样观看的结果是,最后的空间感觉是发散性的,而非聚拢的。
真相:接近日常观看的图像空间
霍克尼使用透镜绘画的手法还只是一个假说,但这一假说背后所产生的对光学透视主宰欧洲绘画史的反思,对其所营造空间在视觉真实性上的反驳,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同时,我们在霍克尼的图像中所体验到的错觉与不适感,并非那个“不寻常”空间所造成,而是长久以来受到焦点透视图像训练的观看习惯所带来的。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