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传统观念中,在书画版块中,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无疑是造假的“重灾区”,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这两个版块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始终在高位徘徊。去年以来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当代书画遂成突破口,于是,无论在价格标杆的二级市场,还是在广大的私下交易中,当代书画日益成为“宠儿”。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书画产业链中的漏洞,就成为造假者和“老鼠仓”等各种乱象的新目标。从“雅贿”的礼品市场开始,逐步分析在拍卖市场与底层市场中的价格倒挂现象与当代书画特有的造假产业链,进而进入当代书画流通的细部,从拍卖行、画廊、艺术家等各个环节,逐一揭示当代书画的结构性困境与潜规则中的利益链条。

【当代书画伪作乱局调查系列】礼品市场的波动与陷阱更多 >>

新政之后的书画礼品市场
    亲历了济南艺术品收藏市场发展起来的王克先生介绍了他对于山东书画礼品市场今年的观察,“八项规定”政策出台之后,对于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还未体现出来,还没有影响到正规的艺术品市场末梢,但作为礼品的书画,尤其是从万八千到几万块钱一幅的作品会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并成为各地方艺术品市场的一个主流部分。”
“头衔”和“名气”衡量的市场需求
    当今艺术家的名气也造就了他们的礼品市场,“反正都知道是一线艺术家,我送给你,你就知道礼有多重。尤其是美协主席、画院院长等头衔的作品的名气摆在那里,会让收礼人觉得特别有面子。”这种“面子”也正是送礼人的目的,而在更多时候,这种“面子”也是由市场定价来衡量的。
“个体户”体系下的陷阱
    作为“个体生产者”的艺术家在当下的书画市场中代替了画廊的职责,即使画廊打出艺术家的招牌也更多的是以部分作品为主,王克认为,画廊作为传统一级市场的主要角色在书画市场现状中已经不具备优势,尤其是在美协、画院等机构身担要职的艺术家通常不太会被代理。

礼品市场的波动与陷阱

礼品市场的波动与陷阱

【当代书画作伪乱局调查】当代字画定价的多轨制 更多 >>

  • 谁给了他们制定润格的权利?

        在艺术界也经常会有一位标杆性的画家,一些当代的画家通常会根据这位画家的润格来调整自己的价格。

  • 多轨制定下的价格差距

        出厂价在常规意义上是一种手段,因为其价格往往低于销售价,而在国画的领域内,“出厂价”则往往高出“零售价”很多。

当代字画投资客的烦恼
    当我们在深究由于市场乱象带来的价格差距时,投资客李先生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作为一个中端的投资者,尤其是在当下大资本角逐收藏市场下,小投资客们如何快速的在市场中掘到一桶金,而价格差正是这其中的关键因素。
    如果将来画家的价格真的是只能有一个出口时,就像传统的中国字画以及器物一样,拍卖行在相当的程度上制定了价格的标准,那会不会也将是高的离谱,从而丧失了当代字画投资的意义?

【当代书画作伪乱局系列调查】艺术家身边的“阴谋” 更多 >>

  • 画家身边的“阴谋策划者”

    画家身边的“阴谋策划者”
        一眼假的伪作上拍,画家不会有异议吗?当记者表示疑问时,知情人士笑着说,画家怎么可能看完所有的东西,尤其是一些二线的画家,想要上拍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和拍卖公司发生矛盾。
  • 谁在为当代画家们举保?

    谁在为当代画家们举保?
        当我们在谴责艺术家身边这些暗箱操作的人时,也不禁在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嚣张的去做这些事情?除了经济上的诱惑,不良画家在利用他们抬高身价是不是也是对他们的默认呢?
  • 互为利用的畸形链条

    互为利用的畸形链条
        在一张巨大的黑幕的覆盖下,艺术家和这些相关人员安心的做着交易,在鲁清汶看来,这不是去指责谁的问题,而是要思考这样一条畸形链条的产生究竟该如何去解决?

【当代书画作伪乱局调查系列】当代书画的另类造假产业链 更多 >>

当代书画的“地下潜行”
    “百分之九十的当代书画是在地下交易的。”常年从事书画交易的刘先生说,露出水面的非常少。在2012年的拍卖中,很多知名画家甚至没有上拍记录,这在当代书画界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代书画作伪乱局调查】山东画店样本,流通环节整体失守更多 >>

“画店”圈子里的造假者
    但当今的画店市场却成了另一番景象,如今称作“画店”的多扎堆与于每个城市的古文化一条街,但踏足这里的并非是专业收藏者,而多是不懂书画的爱好者或是礼品购买者,伪造艺术品在这类画店中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相对成熟的青州模式
    相对于这种整体现状,山东青州的一级市场称为“画廊市场”更合适一些,据青州当地画廊主、藏家鲁清汶先生介绍,目前青州能够称得上画廊并具有营业执照的已经有200多家,在操作上也结合了签约合作、推广、策展、展览等相结合的方式,画廊与艺术家在合作上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合作方式,在当地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画廊行业。
画廊无法控制的一级流通市场
    但这种模式的不完善并不止是画廊经营者能够扭转的,艺术家自身意识的问题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中国几百年来延续下来的艺术家自己卖画的流通体系依然在书画市场中占主要地位,艺术家以个体的形式直接参与一级市场,从而代替了画廊的职责,尤其是在美协、画院等机构身担要职的艺术家通常不太会被代理。

山东画店样本,流通环节整体失守

山东画店样本,流通环节整体失守

【当代书画作伪乱局调查】拍卖行的“老鼠仓” 更多 >>

“泄假通道”——拍卖行
    法律对两种行为做出了禁止,“禁止拍卖人和自己的工作人员在拍卖中买东西;第二个禁止,禁止拍卖人在自己组织的拍卖中卖东西,但是这个并不指向工作人员。”研究拍卖法规的王凤海说。

【当代字画作伪乱局调查】流通之乱到鉴定之乱更多 >>

群龙无首的鉴定乱象
    匡时拍卖谢晓冬对雅昌艺术网说,拍卖公司的征集是在短时间内迅速的集齐艺术家的作品,而伪作也掺杂在其中,相对来讲,拍卖征集业务人员会是鉴定的首要环节,虽然拍卖行讲求的是流通,但是对于作品还是会报有谨慎的态度。
鉴定漏洞变“利益黑洞”
    在所有鉴定中最靠谱的艺术家鉴定中,存在着一对悖论,即市场需要艺术家在某些方面去做配合,例如在对于伪作的指认和鉴定上。但是作为艺术家其主要功能是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为了市场去耽误本身的创作呢?这也是让艺术家最为头疼的一点,看着市场中流通着的赝品,却没有很多的经历去做一些事情,这应该来讲是鉴定中最大的一个漏洞。
权威缺失,谁来称道?
    在几张大嘴的唾沫之下,除了艺术家本人鉴定的漏洞之外,每一个人都在标榜自己的权威性,尤其是中国当代字画没有权威的业内认知者出现。王凤海认为,中国书画鉴定大师是南有谢稚柳北有徐邦达,而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一致认可一个机构,就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主要成员。

流通之乱到鉴定之乱

流通之乱到鉴定之乱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