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是“八五美术新潮”30周年,30年来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批评共生发展,两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间点上,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出版,不仅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献梳理,同时提供了对当代艺术批评现状的反思,例如艺术批评的学科建设,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方向,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批评家与市场的关系等等。另外,这部集二十位艺术批评家文选的文库出版也回应了近几年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现状的诸多质疑。艺术批评是否仍然对中国当代艺术起作用?当代艺术批评真的失语了吗?市场、自媒体、多元化时代之下,当代艺术批评的岔路与出路在哪里?批评的独立体系如何在现实中生存和发展?雅昌艺术网希望从人们关心的问题出发抛砖引玉引发有益的探讨。

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

  • 朱其:批评是一门应用性的学术活动

    朱其:批评是一门应用性的学术活动
      批评家朱其在文选中谈及对艺术批评的定义以及学科建立的基础时讲到:“艺术批评是一门应用性的学术活动,它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判断是以艺术史观及其艺术理论为基础的。严格意义上讲,19世纪以前,中国并无真正意义的艺术批评。现代艺术批评来自欧洲或欧化的日本。”
  • 殷双喜:批评是系统的专业化、学科化

    殷双喜:批评是系统的专业化、学科化
      批评家殷双喜谈到对艺术批评的定义时他说:“批评可以有广义的批评概念,也可以有比较专业的狭义概念,广义的批评是对艺术的现象发表看法、感想。狭义的批评是系统的研究批评的理论,批评的方法。我觉得批评应该是系统的专业化、学科化的,提升专业水准的。”
  • 彭德: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

    彭德: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
      如果从批评的现状来看批评家的工作,彭德在提及批评家在面对艺术家和批评的问题时曾在文章中提及:“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 刘淳:批评是一种判断

    刘淳:批评是一种判断
      批评家刘淳对于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则认为:“批评是一种判断,批评需要的是批评家的眼力。而好与不好,又涉及到价值标准。所以对于任何一位批评家来说,批评的同时,又是参与价值体系重新建立的过程。这就是批评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在今天的现实作用。”

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

殷双喜:文库的出版从实处证明中国有艺术批评
  批评家殷双喜从文库的出版认为当代艺术批评的是否失语应该从实处来讨论:“在我看来这套书的出版是挺有价值的,因为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像中国没有艺术批评,但是我觉得至少这套书的出版,实实在在告诉你中国不仅有,而且有一批批评家,一直在做工作,而且由于这套书的出版,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落在实处的一个评估和讨论,这个就比空对空地说中国没有批评要踏实一些。”
高岭:当代艺术批评虽然“失语”却从未消失
  当代艺术批评虽然揭露时弊又能引起轰动的文章很少了甚至没有了,而被资本、市场、人情左右的艺术批评却常常充斥在媒体上,真正有建树的艺术批评却处于没有赞助体系支撑的现状,批评家高岭说。但是,真正对艺术的历史、当下社会环境和未来发展走向负责任的艺术批评,却从未消失!因为艺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艺术批评的历史,在艺术的完整链条中,艺术批评从来就不可能也无法缺席!

当代艺术批评“失语”的原因

鲁虹:艺术批评在艺术市场中未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批评家鲁虹谈到艺术批评与市场的问题时,曾提出:“就整体而言,艺术批评在国内刚刚兴起的艺术市场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而当代中国艺术批评自身存在的严重不足使得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权威。”
彭德:批评的最大困扰是差钱
  在低稿酬制度下的艺术批评出现有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批评传统。艺术家彭德在谈起当代艺术批评的困扰时,直言不讳的说:“批评的最大困扰是差钱。另外,艺术批评的困扰还在于批评文章和批评家经常被人管。”
殷双喜:未形成直率批评、坦诚讨论的批评风气
  在批评家殷双喜的文选中收录了一篇《批评家与市场》,其中表示由于国内尚未形成直率批评、坦诚讨论的批评风气,一些稍有名气的艺术家很有脾气,一触即跳,批评其作品缺点即认为是“人身攻击”,甚至可能法庭相见。
高岭:对艺术批评横加指责甚至恐吓威胁
  批评家高岭从当代艺术整体环境以及现实境遇反思当代艺术的困扰时讲道:“一方面,人们煞有介事地呼吁负责任的艺术批评,另一方面,人们却容不得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批评,哪怕这批评是建设性的。这种对艺术批评横加指责甚至恐吓威胁的行径其实并不少,只是暴露出来和公开化的鲜少罢了。”

市场转型期的艺术批评

彭德:当代艺术机制和批评文体滞后
  在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当代艺术机制的滞后和批评文体的滞后带来艺术批评的反思,批评家彭德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代艺术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批评家的贫困和低档应酬文章的泛滥,贫困的精神和文体不会受到艺术家的尊重。另一原因在于批评文体的滞后。狭义的批评文章只能是书面文字,不需要图片。”
殷双喜:批评家应有职业道德 不要受契约关系的束缚
  对于市场经济下的艺术批评,批评家殷双喜在《批评家与市场》一文中,对这一现象的反思中提到:“面对市场,每个人自己有自己的判断和职业的道德水准,批评家应该注意不要陷入画廊的某种契约关系,受其束缚,从而丧失了独立的专业评论地位而成为个别画廊的商业性‘推销员’。”

自媒体时代转型的艺术批评

  • 段君:批评家对写作更严谨负责

    段君:批评家对写作更严谨负责
      网络媒体不仅促生出一些艺术批评的新词,还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无限放大的效果,批评家段君认为:“在艺术批评写作时,批评家在网络的监督下,对自己的写作会更加严谨和负责。”
  • 殷双喜:不要变成网络的奴隶

    殷双喜:不要变成网络的奴隶
      批评家殷双喜提及网络媒体对艺术批评的影响时说:“作为专业研究和学术的问题,对网络也要有态度。网络是传播工具,为人所用的,不要让它变成控制人的工具,让人成为它的奴隶。”

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期的艺术批评

  • 彭德:中国批评界跟风习气很重

    彭德:中国批评界跟风习气很重
      针对艺术批评的在转型期的普遍问题,批评家彭德认为:“中国批评界的跟风习气很重。西方批评家有了某个思路,立马有人附和,很多有用的批评方法随之被抛弃,从而导致中国批评的毛病是集体早泄,或者说习惯性流产。”
  • 刘淳:当代艺术与批评应是共生关系

    刘淳:当代艺术与批评应是共生关系
      批评家刘淳提及批评方法论在艺术批评中的重要性时认为:“当代艺术与批评应该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是一个知识共同体。在这样的基础上,当代艺术批评更需要遵循自身的学科边界,强调批评方法论的不断提高。”
  • 朱其:批评家要承担其它的文化身份

    朱其:批评家要承担其它的文化身份
      针对对转型期的艺术批评家的身份变化,批评家朱其认为:“作为一个艺术批评家,他不仅要为自身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艺术史论的专业训练,还需要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承担其它的文化身份,一是文化批评,二是市场批评。”

传统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型下的艺术批评

殷双喜:今天的批评愈发困难 当代艺术本身也很困惑
  批评家殷双喜说:“对于今天的批评,那种权威性甚至是全能性是受到怀疑的。但是,如果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个体化,批评也碎片化,你就很难有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声音,每个个体都折射出真理的光芒。所以,今天的当代艺术批评愈发困难,当代艺术本身也很困惑。”
朱其:多媒体作品不等于当代艺术
  对于在媒介的变化下,艺术批评如何判断其当代性,批评家朱其在文选中提及:“多媒体形式虽是当代艺术一个重要指标,但显然多媒体作品不等于就是当代艺术,其核心特征仍在于内在的美学诉求。”

艺术批评发展历程对未来的启示

  • 彭德:批评方法需深入展开

    彭德:批评方法需深入展开
      在彭德看来网络批评对艺术批评的未来产生改变:“网络批评兴起以后,所有的批评方法都能被浅层次地表现。新的可能越来越罕见,批评界需要的不再是频繁的变化,而是批评方法的深入展开。”
  • 何桂彦:批评仍需解决三大问题

    何桂彦:批评仍需解决三大问题
      青年批评家何桂彦认为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仍需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艺术批评的方法论问题;第二是批评的学科化问题;第三是建立与美术批评相关的独立体系。

从转型期的艺术批评反思未来学术建设方向

彭德:尝试中国人的直觉思维方式
  彭德在《中文写作与中式思维有意义吗》这篇文章中提及:“当解构主义把西方思想拆解得不成片断的今天,中国学术界与其前仆后继地续其香火,不如另起炉灶。中国人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许能为人类的思想方法以致精神境界开辟出新天地,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殷双喜:中国的传统思想有自己的价值
  进入21世纪后近期的五年来,艺术批评的学术建设趋势也在放生变化,批评家殷双喜在接收采访时讲道:“中国的传统的哲学、艺术史、美学在今天不是一个可以抛弃的无用的东西,而是说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艺术、当代艺术对世界当代艺术会有自己的贡献,会有自己的价值,难度比较大,但是要像勘探一样去发掘。”
何桂彦:美术批评向学科化方向发展
  从批评的学术建设而言,青年批评家何桂彦认为:“批评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仍然是解决批评失语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美术批评的学科化会为批评界培养大量的后备人才。同时,美术批评的学科化会自觉地形成批评的规范,进言之,只有美术批评向学科化方向发展才能形成批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传统。”

艺术批评经济学的困境解决方案

孙振华:改变艺术批评的收费方式
  从批评的独立体系讨论批评在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时,批评家孙振华从市场的角度看艺术批评时提及:“艺术批评的这种经济学困境如何摆脱?还望大家广献良策,这里姑且提出一种方案:艺术批评可能的收费方式有三:A、批评对象( 画家)、B、服务对象(公众)、C、传播载体(各类媒体)。目前艺术批评的收费方式以A方式为主,以C式为辅,B方式为零。”“解决的方案是:1、杜绝A方式。2、尝试B方式。3、大力推行C方式。”
何桂彦:用赞助支持“批评的独立”
  青年批评家何桂彦认为“批评的独立”侧重于解决批评本体出现的问题,批评研究和赞助机构、批评基金会的形成则是保证批评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尤其是在今天,独立的批评更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批评体系作为支撑。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