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自2007年以来,这只大黄鸭已经游历了包括日本大阪、澳大利亚悉尼、巴西圣保罗、荷兰阿姆斯特丹等10个国家的12个城市,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各界的热情关注,而作为在大中华地区首次亮相,5月2日,一只巨型黄色橡皮鸭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它的出现令香港一时间沸腾了,无数人前去围观并合影,据悉有超过30万人奔赴维多利亚港看这只鸭子。但也有很多人不明就里,不懂这只鸭子是什么来头,这么红? 近日,荷兰的著名艺术家、“大黄鸭”之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正式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签约,意味着在今年9月的设计周期间,风靡全球的黄色橡皮鸭将正式亮相北京。

黄鸭与黄鸭爸爸的故事 更多 >>

  • 霍夫曼一直是“大”名鼎鼎

    霍夫曼一直是“大”名鼎鼎
        36岁的霍夫曼,2000年在荷兰读完艺术学院后,转战柏林攻读硕士。霍夫曼非常喜欢把作品做得非常大,这样显得更显眼,而这次的“小鸭大做”也是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
  • 大黄鸭和中国的渊源颇深

    大黄鸭和中国的渊源颇深
        据说,正因1992年一场强风暴席卷了中国出发的一艘货轮,使货轮上的黄色鸭子在无边无际的大洋中随波逐流,并漂洋到了欧美。这才激发了霍夫曼的创作“大黄鸭”的灵感。

“大黄鸭”的香港奇妙之旅更多 >>

香港巨型大黄鸭引30万人围观 众星拍照留念
    当这只巨型的大黄鸭“畅游”在维多利亚港湾时,香港市民纷至沓来引发全城轰动,明星们也是集体出动,为其“代言”,就连天王刘德华也专程赶到现场,与创始人荷兰艺术大师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合影留念。
香港“大黄鸭”瘫倒在海面 回应:很快再和大家见面
    5月14日,停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大黄鸭因多处破损,不堪重负倒下了。大黄鸭没能坚持到6月9日撤离就累到在水里,不禁让人心生遗憾。好在香港海港城官方微博对此事作出回应,称“橡皮鸭在稍作休息后很快会以最好的状态再和大家见面”,倒是让鸭粉们心里踏实不少。
大黄鸭泄气七大猜想
    都说大黄鸭备受粉丝追捧乃是童心作怪,其挺立唤起了城市人日渐乏力的想象力,那么抛开物理层面的原因,我也冒昧追随网友步伐,来猜想一番大黄鸭究竟为何“泄气”。

    恐惧禽流感,心理防线“爆表”。加班太久,不胜重任。山寨之风折煞人。 被人类凌厉的眼神杀死了。“拉姆塞死神定律”显灵。旱鸭下水装海龟,两腹空空终暴露。再也不想面对愚蠢的人类了。
香港大黄鸭“满血复活” 再现傲人身姿
    2013年5月21日晚,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大黄鸭在工作人员的充气下,重新出现在维多利亚港,再现“傲人身姿”。
大黄鸭周日离维港告别粉丝 继续传和平正能量
    海港城橡皮鸭展览于6月9日完结,展览至今,海港城门前每天均人头涌涌,来一睹巨鸭风采的人有增无减。海港城方面未透露会否为巨鸭举行“告别式”,社交网站一个巨鸭粉丝专页上,则已有不少“鸭迷”留言表示不捨,有网友明言“希望(巨鸭)每年都来香港一次吧”,亦有人表示“好唔捨得鸭鸭”,有人指会把握最后机会再去探望巨鸭数次。

“大黄鸭”的世界足迹 更多 >>

香港大黄鸭足迹遍布全球
    1.200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5米(鸭子身高);    2.2007年,法国,圣纳泽尔,26米;    3.200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5米;    4.2008年,荷兰,瓦塞纳,5米;    5.2008年,德国,纽伦堡,5米;    6.2008年,荷兰,鹿特丹,5米;    7.2008年,巴西,圣保罗,12米;    8.2009年,荷兰,埃尔斯特,5米;    9.2009年,比利时,哈瑟尔特,12米;    10.2009年,日本,大阪,10米;    11.2011年,新西兰,奥克兰,12米;    12.2012年,日本,广岛,10米;    13.2013年,澳洲,悉尼,15米;    14.2013年,中国,香港,16.5米。
艺术家携带橡皮鸭走遍世界 引人“集体还童”
    据霍夫曼介绍,这只憨态可掬的大黄鸭从2007年开始就开始踏上了游历世界的征程,如今它已经在水上畅游了包括日本大阪、澳大利亚悉尼、巴西圣保罗、荷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10个国家12个城市。

    每次大黄鸭都会引来当地粉丝的疯狂追捧,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极大程度上实现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橡皮鸭作为世界各国人童年出现的形象,可以治疗大家心灵的创伤,放松心情,无国界之分、不歧视任何人、也不带有任何政治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那种简单直接的情感流露,似乎才是对作品完美的诠释。

“大黄鸭”的文化深思更多 >>

  • 邢千里:大黄鸭照亮了我们的虚弱

    邢千里:大黄鸭照亮了我们的虚弱
        大黄鸭,这件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四两拨千斤的儿时玩具形象,还在维多利亚港这个大“浴缸”里微笑着摇曳。它照亮了无数人的笑脸,也照亮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虚弱。烤炙着中国当代艺术凝冷而矫情的自尊。
  • “大黄鸭”能否领香港走出文化沙漠

    “大黄鸭”能否领香港走出文化沙漠
        香港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现在,香港到处可见类似“大黄鸭”这样的艺文活动,光是上月底,就有亚洲当代艺术展、国际古玩展、佳士德2013年春季拍卖,以及年度亚洲首屈一指的艺术盛事--巴塞尔艺术展陆续登场。
  • 重“识”被忽略的公共空间

    重“识”被忽略的公共空间
        在艺术家眼中,装置艺术是一帖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感知周遭环境的“药引”,让你的感官生长出触角,去触碰这个曾一度被你熟视无睹的世界。当我把橡皮鸭带走后,让他们察觉到原本的公共空间是个什么样子。
  • 装置艺术离艺术很远离商业很近

    装置艺术离艺术很远离商业很近
        原版“大黄鸭”在香港展出期间,在内地的武汉、广州、无锡、杭州等多个城市已经出现山寨版。山寨版的大黄鸭们有些造型高度逼真类似原版,有些则造型怪异。霍夫曼曾对媒体表示,他没有就“大黄鸭”版权达成任何协议。
  • 杜曦云:你爱这块黄色橡胶吗?

    杜曦云:你爱这块黄色橡胶吗?
        有人大黄鸭的评价是愚蠢的人类。但不妨把它看做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在大黄鸭的创作者、主办方、香港旅游文化局、娱乐传媒、演艺明星等的共同协作下,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文化气场和商业网络,一只简单的鸭子再次成为了神话。
  • 郭万超:大黄鸭有什么

    郭万超:大黄鸭有什么
        首先,这只大黄鸭最核心的创意点,是抓住了每个人都有的童心向往。其次,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黄鸭。第三,大黄鸭背后有一个迷人的故事。第四,这只大黄鸭是一个简单而质朴的艺术品。最后,作者是世界知名的雕塑艺术家。
  • 廖廖:你有一只鸭,我有一只鸭

    廖廖:你有一只鸭,我有一只鸭
        在一个不尊重著作权的国家里,人民只能享受二手货与山寨货。可惜中国当代艺术圈并没有大黄鸭的天真与呆萌,也没有宋代画院鸭的富贵与矜持,也没有朱耷野鸭的冷眼与散淡,倒有点像全聚德的烤鸭:熟透而油滑。
  • 大黄鸭为何如此之火

    大黄鸭为何如此之火
        谈及“大黄鸭”为何能如此之火,各方可谓见仁见智。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而听得最多的一个答案是,它让我们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去跟“大黄鸭”合影是为了“致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

“山寨大黄鸭”的背后更多 >>

  • 大黄鸭之父绝不容忍抄袭

    大黄鸭之父绝不容忍抄袭
        近日来国内多个城市接连出现山寨“大黄鸭”,为此“大黄鸭”的设计者和版权拥有者表示,“我绝不会容忍这种抄袭行为。”
  • 扭转懒惰的文化模式?

    扭转懒惰的文化模式?
        一个国家的创意文化产业该以尊重版权为基础。缺乏版权精神,创意文化就只能如远方的蜗牛,永远爬不到身边。
  • 从山寨鸭反思--拿来主义

    从山寨鸭反思--拿来主义
        这种“拿来主义”不只表现在这次大黄鸭现象中,也不只表现在地产企业的营销活动里,而是在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
  • 山寨大黄鸭,很黄很弱智

    山寨大黄鸭,很黄很弱智
        这里的黄不是指色情的“黄”,而是指泛滥、山寨、庸俗的黄颜色。香港的大黄鸭那是城市创意的表现,所以是吸引人的风景。
  • 原创与仿制的差别

    原创与仿制的差别
        一只、两只、三只、一群鸭,纷纷涉水而来;大鸭,小鸭,胖鸭,瘦鸭,都叫大黄鸭。人们记住、永远是第一只大黄鸭。
  • 大黄鸭走了,留下丑小鸭

    大黄鸭走了,留下丑小鸭
        正是因为缺失了对艺术的美的认知和表达,我们的山寨版“大黄鸭”只可能重新沦为玩具,而且还是一只只十足的“丑小鸭”。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