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正值秋拍季节,当很多人辗转于拍场之间,猜测哪件拍品会飑出新的价格纪录的时候,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了一个看似阳春白雪的展览“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对北京旧城改造带有情怀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用他们的思考和设计想象着这一地区未来的图景正像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一样,中国的艺术文化人士,正从以往的为富贵阶层服务,转而开始思考艺术设计怎样服务于现实中更有紧迫需要的民众。

【想为改变现实做点什么】

  •  城南计划:为现实的变迁做一些事情

    城南计划:为现实的变迁做一些事情
    翁菱:第一次去到那里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天安门的东南角,可以说是中国心脏的心脏的地区,居然还存留着这样的棚户区,我觉得特别的不可思议。
  •  周子书的“地下室项目”

    周子书的“地下室项目”
    在“城南计划”开始以前的8个月,同样在北京,设计师周子书也计划展开类似的项目,他瞄准的是望京花家地地区的地下室。有一位地下室二房东,愿意租给他一个房间做试验。
  • 彼时包豪斯

    彼时包豪斯
    “包豪斯”成为直到今天依然堪称经典的建筑设计风格。彼时欧洲的景况催生了包豪斯,今日的中国,也催生了很多有志者愿为改变这样的现实而付出努力。

【挑战不可能】

四个多月 八个设计团队
应承了前门东区的项目之后,留给翁菱的只有紧张的四个多月。都市实践、K/R、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MAD、MVRDV、如恩设计研究室、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有方,以及承办方之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艺术中心在内的八个设计团队,先后来到北京前门东区展开了实地的考察研究。
破坏建筑、破坏文化?
有人觉得我们这样做会破坏建筑、破坏文化,担心我们会建一群假古董,觉得百年胡同就应该保护起来。可是说这些话的人,并不了解我们的出发点,更不真正了解留在那里的居民的生活状况。
“不可能,不现实。”
周子书身边的老师朋友给他最多的回应也是:不可能,不现实。从他帮大家扫地开始,渐渐地他开始被周围人接纳。
“技能交换”
为了促进地上地下居民的交流,他展开了这个“技能交换”空间的改造,一方面保留了地下室残旧的肌理美感,一方面用一些简单材料附着在空间墙壁和地面上。

周子书作品:晚上回来看到的地下室走廊

周子书作品:晚上回来看到的地下室走廊

【艺术家的理想国】

保护区沦为了棚户区
2002年北京市还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25片的保护政策》,可真正的保护工作却始终处于僵持状态。老房子年久失修,人员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薄弱,保护区渐渐沦为了棚户区。
在这里为普通人做设计
建筑师史建:“他们对空间有无限索取的欲望,然而胡同院落的肌理却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中国人的精神都不在了。要知道,以前就是紫禁城中的皇帝,自己的卧室也都很小的。事实上我们希望在这里为普通人做设计。”
前门东区的改造和设计方案:两个方向
一方面争取最大范围地保护现在的胡同风貌;另一方面用渐进式的方式对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房屋进行改造。
国有的建筑设计院另行其道
大多数设计团队都忙着设计具体的改造方案,搭建漂亮的建筑模型,朱小地带领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却另行其道。朱小地:“现在历史街区,不管是私产还是单位的公产,或者直管的公房的住户,大家都被引导到一个概念就是,在某年某月政府会实行拆迁把我们迁走。”

朱小地:民有化

朱小地:民有化

【从乌托邦到异托邦?】

何谓异托邦?
从乌托邦的理想中走出来,让艺术家的理想转换成为可被他者可持续使用的现实空间,成为所谓的“异托邦”,是知识分子在现实改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周子书的设想
将这个地下室四分之一的房间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三个月的临时居住地;四分之一的房间出租给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四分之一的房间转化为教室和工作坊;其余还有画廊、咖啡馆,并把一部分公共空间留给楼上居民使用。
掌声并不意味着结束
“城南计划”展览开幕结束后,翁菱和朱小地作为前门东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继续在就这个项目和政府及方方面面进行新一轮的讨论。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政府与旧城居民的对话、建筑师与城市规划专家的对话等一系列的现实工作。
跨界的力量
“跨界也许是能够推进北京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方建筑师史建说。从一开始,这样两个改造项目就是由带有强烈跨界意识的艺术文化人士推动的,也许在未来,将跨界的力量向更广泛的方向渗透,会为这两个、乃至更多的城市改造项目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交换技能”白房子升级版

“交换技能”白房子升级版

【应天齐芜湖古城改造艺术计划】

“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项目
该项目的思路呈现了应天齐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城拆迁、重建问题的最新思考,也是对以芜湖古城为代表的历史遗存提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使芜湖市民对待古城历史沿革、变迁的状态产生认识,在古城复建的全过程中,让市民自觉、热情、有效地参与到这一事件中来,让保护历史、保护遗存、复建古城成为民众的共识。
保护遗存的“拣砖活动”
拣寻各时代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每日举行两次,每次200人至300人,每人拣寻十块完整遗存砖块,交付指定地点,相关工作人员则贴上封条,保存这些砖块,用于古城即将启动的建设之中。
应天齐的思考
当代艺术家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但这不并妨碍每个当代艺术家仍去抱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发出微薄的力量去感染、去影响、去改变身边的小事。为何偏偏采取对抗的形式?采用了对抗的形式是否就意味着你一定就成为正义的卫道士?

在现场引导市民进入芜湖古城捡砖的应天齐

在现场引导市民进入芜湖古城捡砖的应天齐

【平和的介入模式】

应天齐:平和的介入
我从做《西递村》版画开始,正因为我平和的介入,我保护了西递村,西递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我和西递村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
“肆无忌惮”的古城捡砖
当他发觉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搜罗古城的古砖时,一种义愤感让他当街破口大骂,骂他们对古城保护不力。
古城里的“暗哨”
向古城的保护人员交流起自己捡砖而无人阻拦的事情时,他才知道古城里是设有暗哨的,古城里的一砖一瓦也都不让动,应天齐的一举一动都在看护者的眼中,他们只是觉得作为古城保护者的应天齐不会做出破坏古城的举动,才任由他捡砖。
“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的诱因
应天齐回忆道:“我在古城一开始做顾问的时候就给他们建议,提出要把古砖保护起来以备将来之用。我想到了孔明的‘草船借箭’,发动市民进来捡砖,一个人捡十块砖,十个人就是一百块,一百个人那还得了。
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为艺术
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行为艺术?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为艺术。应天齐怀抱着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去影响而非对抗政权,才让他赢得了足以继续施加影响的话语权。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应天齐用芜湖古城旧砖创作的《西递节孝祠》

应天齐用芜湖古城旧砖创作的《西递节孝祠》

  

  • 应天齐

    应天齐
    “和体制合作,并没有失去我当代艺术的身份。”
  • 王林

    王林
    “匍匐前进的前卫”
  • 易英

    易英
    “温和的前卫”

【古城保护模式的新思路】

芜湖古城改造的八字方针
“古城复兴,遗存再生”,取代了政府原先设定的古城的“改造”、“建设”、“遗存复兴”定位。
古城改造的意义
把它们复后干什么用?首先要搞清楚,不是旅游!不是赚钱!而是让我们的后人知道我们曾经生活的居所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对我们的后人有什么意义。
“流态的文化”
应天齐决定,这次改造芜湖古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传统和现代在这里链接,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甚至要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熔化、共融,共融的结果是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遗存•再生》申报“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
应天齐还计划以《遗存•再生》作为选题申报2016年“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以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作为主题,强调遗存、再生,保护、重建、复建、再生的基本思想观念。
二、三期以“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为核心
至于古城改造的第二期、第三期,等等,应天齐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那便是以“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为核心,以传统和当代相结合的方式重建各条古街,然后细化每一处古宅的历史沿变,以此为据,“再生”古城的每一处角落。

设计中的芜湖古城应天齐艺术馆 

设计中的芜湖古城应天齐艺术馆 

应天齐为捡砖的市民在其所捡古砖上签字留念

应天齐为捡砖的市民在其所捡古砖上签字留念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