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茶具赏珍》李文年著

李文年:艺术品市场需要“求真务实 去伪存真”
李文年,1947年出生于北京,工商管理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就职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代表处等单位。从事国际金融、贸易和房地产开发业务。 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习中国古陶瓷,近年来致力于唐、宋、金元时期古陶瓷茶具的研究与收藏,曾拜我国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张浦生线上为师,得到国内众多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的悉心指导。曾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项基金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陶瓷壶具研究会会长等职。现任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茶器之美 中国陶瓷茶具珍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张浦生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相传始于炎帝神农氏,但当时系作为药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需要,商周时期已出现了原始青瓷,人们开始在壶的用途、造型、工艺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
唐代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唐代盛行饮茶,饮酒,这种习俗增长了对茶具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称之为“南青北白”。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又一高峰,在民窑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专为皇室制作御用瓷器的瓷窑,这些官窑瓷器技术精湛,器形隽美,釉色莹润,如雨过天晴,代表了宋代制瓷的最高水平,被后世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元代为满足外销瓷为朝廷带来的巨大收入,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生产大量的元青花和龙泉窑茶具远销至伊斯兰,阿拉伯国家。 明清两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此时期茶具器形丰富多彩,一些精美瓷器除了专供宫廷使用、作陈设外,还赠与来中国朝贡的外国使臣,成就空前。这些瓷器的魅力,将柔软的泥土变成了造型优美,绚丽多姿的陶瓷艺术品,名扬中外,长盛不衰。

唐 宫乐图

唐 宫乐图

文会图

文会图

壶中日月

此件青釉褐斑贴花壶系长沙窑代表性作品,存世量大但残品居多,器物之美当完整无损。釉色光洁明亮,造型隽美饱满,贴塑玄妙生动,实为存世精品。
唐代长沙窑贴花执壶 禅茶融合的艺术之花
这把长沙窑执壶,造型饱满而圆润,富力而奔放。椭圆形器型,圆平足,撇口小颈,把柄作三股状,八棱形短流,肩饰双系。器身腹部两侧饰以三个模印贴花纹饰,小鸟在棕榈叶上对峙,贴花上敷以褐斑。器身开有均匀细小的纹片,胎色米黄。这种褐斑贴花壶系长沙窑器物中代表性作品,出土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具有破损,特别是在口沿和把柄部分。同时,粗颈大口贴花壶居多。本品釉色光洁、明亮,造型隽美、饱满,完整无损,非常珍贵。此件藏品的美不仅在于其型,其贴塑部分的装饰,在褐色的菩提叶上点缀两只小鸟,于静于动,在静物中显出了动感,给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的展望。贴塑菩提叶表现出佛教文化在大唐的盛行,并且对当时饮茶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更加热衷于饮茶文化背后的禅宗静溢。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执壶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执壶

更多精品

盏中乾坤

《茶经》中记录唐代时茶道风行,茶道具器型多样。当时有很多地方都在烧造制作陶瓷茶盏,其中比较有名的窑口有越窑、岳州窑、邢窑、耀州窑、宣州窑等;唐人皮日休“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来形容当时饮茶时观茶汤饮茶色,一语道出茶盏在茶事中的重要性。
宋代的茶盏烧制、茶事到达鼎盛时期,有道是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期始制团茶,饮茶之风满朝皆好;文人墨客斗茶助兴,观汤色、吟诗作赋。宋元时期极为崇尚茶具的精美。著名窑口如吉州窑、建窑、磁州窑、湖田窑、越窑、定窑、耀州窑等都烧造精美茶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宫廷皇室,广泛使用茶盏。同时,茶盏也作为贸易品,远销海外。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下旨将茶叶改团为散。此法流传至今,促“茶”之大成。同时明清文人更加注重茶器摆设,文震亨《长物志》中提到“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僮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花盏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花盏

更多精品

更多精品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