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波市场高峰之后,甜头苦头都尝过了的艺术家、画廊,在艺术被热炒的过程中,渐渐了解了商业绝对不是一件简单低级的事情。经营一家优秀的画廊,其所需要的智慧和专业性一点不比非营利的艺术机构要少。同时,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瞬间崩塌,也让很多机构无力再去承担一些非营利的艺术项目。于是,一批曾经概念暧昧不清的空间相继改弦易张,大大方方地走向商业画廊之路。还有一些主要依靠海外基金会支持的小型本土空间,由于基金会停止对本国以外的艺术机构持续支持而无法支持下去,终于成为了历史。好在经济危机之后,还是有一些民间非营利艺术机构在继续发展。然而生存始终是这些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不知道这些新出现的非独立艺术空间,接下来的发展会怎样。是否会将非营利的方式持续地进行下去?新生的来自各方面的赞助支持能否持续?都还是个未知数。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各种非营利的项目和机构,正在中国的艺术生态链中逐渐成长、壮大,也测试并影响着社会对于艺术非营利的认识。我们也期待,随着资金等各方面问题日渐得到解决之后,这些独立空间也能以更好的方式帮助有需要且有才能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