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第二届香港画廊周在全城不同角落举办活动、讲座、导赏及展览,务求将香港画廊的独有特色表露无遗。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藉由此次机会,再次走访了香港画廊,并从本届香港画廊周的成功举办、香港本土及外资画廊的各自经营趋势以及香港画廊协会的成立等方面作出了“走近香港画廊——2014香港画廊周系列”的专题报道,以期深入探讨香港一级市场的发展。

本土画廊的韧性 更多 >>

  • 少励画廊停业

    少励画廊停业
    少励画廊于1992年由文少励先生创立,从1996年开始专注中国当代艺术,不断发掘和推广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许多今日蜚声国际的艺术家的首个个展都从少励画廊开始。2013年6月18日,东主文惠贤对外公布少励画廊于6月底停业。
  • 老牌画廊之季丰轩

    老牌画廊之季丰轩
    季玉年:为什么我会做名家,因为我觉得经济不好的时候,购买名家作品,只要挑对,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价格一定会上去。经济低迷的时候,画廊生意可能不好,但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闲学习。

外资画廊的本土嫁接 更多 >>

  • 芳草地当代艺术画廊进驻香港

    芳草地当代艺术画廊进驻香港
    “芳草地当代艺术”是侨福集团在香港的最新艺术延伸平台,据负责人弗兰科·萨瓦多利介绍,香港空间主要专注推广发展拥有艺术才华的年青新锐艺术家及多位已在当代艺术领军多时的著名艺术家。
  • 白立方更注重“学术”形象

    白立方更注重“学术”形象
    作为“空降型”的画廊,近三年的经营使得白立方的品牌效应已在中国乃至亚洲产生作用。与高古轩的明星路线不同,白立方更注重从学术的角度确立画廊形象——首展推出亚洲藏家比较陌生的英国学术型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的作品。

香港画廊协会的“合击”战术更多 >>

自发型画廊协会的成立
2010年,当香港的艺术市场刚刚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时,好消息随之而来,香港国际艺术展(今香港巴塞尔)确定举办,这为很多内地及外国画廊提供了试水香港的机会,也成为促使香港画廊协会成立的最早因子。2012年5月,香港画廊协会正式成立。
董事会会议制度
经历了广泛的调研后,香港画廊协会确立了自己的董事会会议制度,采取召开会议、集体决策的形式。协会设有一个董事会,董事会里现在有约七八位董事会员,两位联合主席、两位副主席。他们的产生均采用推选的方式,在每年一次的董事会选举时进行,目前已经为第二次。徐锦熹介绍道:“大会是一年一定有一次,所有的画廊来选下一届所有董事会的成员,先是推荐,采用无记名或者记名方式,然后所有画廊来举手表决是否通过。”
“为画廊发声”的定位
定位:第一,为画廊发声,为画廊业界发声。
第二,将香港画廊与大众连接,或者是往外推广,逐步产业化。
第三,整合各种优良资源,做出更多有教育性、娱乐性的活动。
香港画廊的“联合国”现象
针对这种国际化,香港画廊协会呈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很多时候会有新发现,比方香港画廊周,参与的画廊各自背景大有不同,有一些我们习惯上觉得不通的,他们却可以搞起来。因为他们不同国家的人对于人脉的处理,对于同一个艺术品或者是一个项目的处理其实总会去做,甚至做一个采访现在聊天的方法都不同的。
特殊的公私关系
正是因为画廊协会的非营利性以及做出了一些切实的事情,它才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赞助,行业协会得到“公家”的资金赞助,在徐锦熹看来,这在香港还是前所未见的,也因为得到了官方的资助,画廊协会的章程以及每一次会议记录均需要交给香港艺术发展局。这种严格的公私关系,也让一些在中国内地普见的画廊发展模式在香港成为不现实。
限制下的策略选择
从画廊协会的参与、筹办及活跃度,不难发现,大部分画廊主正在积极探索改变的策略,“合力出击”、走向市民、培养中产阶级的艺术消费观成为暂时迈出的第一步。

香港画廊协会管理层

香港画廊协会管理层

第二届香港画廊周海报

第二届香港画廊周海报

香港一级市场观察 更多 >>

  • 租金是画廊永远的“痛”

    租金是画廊永远的“痛”
    对画廊经营者来说,最致命的应属租金的不断上涨,而香港的画廊主要集中在中环。中环租金昂贵,平均每年的租金都有10%至20%的升幅,个别更疯狂地加租至100%。据消息称少励画廊宣布停业后,其位于荷里活道27号的地铺,业主已立即叫价至每月17万。现时中环荷里活道一带普遍的地铺租金一般都超过月租10万,有些画廊便因不断上涨的房租而不得不放弃营业。
  • 如何与艺博会“交手”

    如何与艺博会“交手”
    如何与更大的潜力市场——中国内地产生联动?在艺博会越来越密集的今天,位于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香港画廊,如何选择参与的艺博会?从季丰轩与白立方对于艺博会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不同画廊的市场需求:季丰轩作为香港本土的老牌画廊,客户群主要是香港本土的藏家,更愿意开拓新的市场;而“新晋”画廊,本土艺博会无疑是揽括藏家的“绿色通道”。
  • 走向大众或为新出路

    走向大众或为新出路
    从画廊角度而言,尽管面临着亚洲艺术中心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不断攀升的高昂租金,香港的画廊面临的压力也将更大,画廊主们也希望能够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从画廊协会的参与、筹办及活跃度,不难发现,大部分画廊主正在积极探索改变的策略,“合力出击”、走向市民、培养中产阶级的艺术消费观成为暂时迈出的第一步。

结语

从本届画廊周的一系列活动及相关人士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信号,其一,香港画廊协会力求将香港画廊周视作提升香港画廊热度的举措而并非单纯的以增加营利为目的;其二,希望画廊能够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更为密切的关系。而这正是画廊协会的一种策略,它的制定与香港特殊的公私关系以及目前画廊发展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香港画廊在各方面均无“大变动”的情况下,创造更多地利润固然对他们很重要。而增加自己的出镜率,让自己的画廊容纳更多的非藏家群体,也是他们非常期待的事情,毕竟,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让香港画廊依照自己的发展惯性时争取到潜在的新兴藏家,香港画廊协会为本届画廊周定下的开放型基调也是正中他们下怀的。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