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步入2013年年底的艺术行业依然不断发生着各类大事件!如蘇富比拍出的《功甫帖》真伪遭上海博物馆质疑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的董事长沈桂林突然“失踪”……纵观整个2013年的艺术行业,似乎从未间断的忙碌着 。这一年,在中国艺术圈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大事件;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随之带来层出不穷的各种争议与思考。其实,每个事件既不独立,也不“简单”,每种争议背后,都是我们的艺术热点艺术观念的一次次碰撞、折射与冲击。

兽首回归系列调查 更多 >>

  • 捐赠与归还的冲突与和解?

    捐赠与归还的冲突与和解?
    “捐赠”还是“归还”?国博官网对外公布的快讯中,标题为“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但文中仍提到:09年2月,境外某拍卖机构举行两件兽首拍卖,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此后中外各方都努力争取使兽首以合适方式回归中国。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
  • 兽首,如何从水龙头到外交筹码

    兽首,如何从水龙头到外交筹码
    回顾兽首回归十几年的轨迹,从专家眼中的水龙头到法国人的“外交筹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称:炒作的结果,是让那些利用中国老百姓爱国热情的商人投机获利。在业界看来,皮诺的捐赠不光为中法外交关系提供了利好的“筹码”,皮诺家族作为佳士得的大股东,被看成是向中国示好的动作。
  • 皮诺家族的商业底牌

    皮诺家族的商业底牌
    这次“捐赠”行为与四年前的兽首拍卖事件所引发的效应完全相反,不断扩张商业版图的皮诺家族在中国一直充当着幕后角色,但兽首捐赠之后,皮诺家族成功将自己推上前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绝对庞大的市场,未来将会更加如此。”小皮诺说,他或许是看到了中国这个还在持续发展中的奢侈品市场。

情系雅安--艺术传递正能量更多 >>

“4.20四川雅安芦山地震”--聚焦雅安地震中的艺术群体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目前已发生4级以上余震7次,成都双流机场关闭。多位艺术界人士在四川第一时间发出微博带给人们第一线的消息。在艺术界人士发布消息的同时,雅昌艺术网在震后第一时间连线四川,聚焦雅安地震中的艺术群体。
援助雅安,艺术正能量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截止21日10时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247次,其中3级以上余震69次:5.05.9级3次,4.04.9级16次,3.03.9级50次,目前最大余震为5.3级。已造成193人死亡失踪 10574人受伤。地震之后,艺术界都在通过各自的方式援助雅安:无论是慈善义卖,还是捐赠作品,抑或是直接捐款、用作品表达,我们正在用艺术的力量连接彼此的援助之手。
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里,雅昌艺术网旗下交艺网、雅昌论坛、雅昌博客共同发起一场慈善义拍,此次活动一经发出便得到了无数网友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艺术家个人、还是艺术机构都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受灾同胞,网友毫无保留的捐出自己的作品,甚至有艺术家亲自到雅昌送出作品。艺术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雅安同胞:我们在一起,再塑魅力雅安。

公共艺术与山寨热潮的思考 更多 >>

重“识”被忽略的公共艺术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话用在“大黄鸭”身上颇为贴切。尽管未必能真正理解创作理念,但丝毫不影响人们一拥而上瞧个究竟。“大黄鸭”的到来,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艺术热,围绕它的简单、萌态,有人连连点赞,有人直呼平庸,我们从中又能得出些什么?

当人们纷纷在大黄鸭前争相合影时,“鸭爸爸”霍夫曼却表示,他想用这只橡皮鸭展示人们平日所忽视的公共空间。“作为一个雕塑家和艺术家,我要做的是,当我把橡皮鸭带走后,让他们察觉到原本的公共空间是个什么样子。”

“澡盆”里该有我们自己的“大黄鸭”
荷兰艺术家的正宗大黄鸭结束中国内地之旅,各类山寨版“小伙伴们”随即乏人关注,很快“熄火”。

大黄鸭的中国内地之旅结束了,据说吸金超过2亿。国内各种山寨版本的雷人“鸡”“鸭”“鹅” ,也在这段时间蜂拥着跟在后面,一片红火热闹,而且似乎也各自沾了大大小小的光。可是随着领跑的正宗大黄鸭离开,这些跟跑的小伙伴们也很快熄火 ,“鸭”走茶凉,再也乏人关注了。有网友感慨,大黄鸭走了,我们又只剩下了空空的“澡盆” 。那么,下一个来领跑的又会是谁?更值得深思的是,难道我们就只能提供澡盆 ,只能等着别人来领跑吗?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 更多 >>

  •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于2013年6月1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举行。

      据统计2013年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多达300多人,今年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外媒戏称“中国的艺术军队”来了。

  •   威尼斯双年展虽早已不是神秘的国际大型艺术展,但在众多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和媒体人眼里,它依然是掌控着国际艺术权威和最高学术标准的国际艺术展。无论是艺术的表现,还是展览的策划又或整个双年的展的运营模式,它还是有颇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问“威尼斯双年展”,看中国艺术界学到什么更多 >>

策展,数量能解决质量问题吗?
不少评论人士反应中国展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今年是中国参加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但展览显得零碎,并不是像有策展人精心策划,而更像是一群艺术家凑在一起做了一个展出。作品与展览主题关联性不强。
生意,中国城市双年展缺少什么?
中国式展览宣传和推广总是让人有一种中国当代艺术占领威尼斯似的成就感,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威尼斯双年展20年来,不断寻找世界艺术的认同并努力进入国际化视野,所以威尼斯双年展的学术标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努力进入的关键因素,但在这学术支撑的背后,形成的却是威尼斯以双年展为核心的巨大产业链。中国迫切取得国际化认同的心态,恰好迎合了威尼斯双年展产业链生意的一部分,而这种生意模式却是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
江湖,威尼斯成为中国人的盛宴?
同时,世界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关注焦点依然在绿园城堡、军械库和少数几个国外艺术大师的平行展,中国平行展并未引起国外媒体的讨论和关注,参与双年展的中国人在威尼斯也依然属于少数民族,“盛宴”之说只不过是中国艺术圈的自娱自乐罢了。
差距,中国当代艺术到底从威尼斯学到什么?
双年展我们学到了什么?艺术的无限表达形式:艺术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也许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不能用‘局限性’来解释,因为东西方本身所具备的背景和认知有所不同。双年展本身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看到诸多的可能性。一个国际艺术展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在艺术方面往深层次探索,也不能完全脱离经济环境以及对经济手段的研究。在威尼斯,其双年展系统的运作模式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

威尼斯“丢画”事件 更多 >>

93威尼斯双年展丢画事件的后续
2013年12月16日中午,一则@墙艺术-WallArt发布的微博打破了冬季当代艺术圈的平静:1993威尼斯双年展价值数亿丢失作品在汉雅轩离奇找回,艺术家矛头直指汉雅轩老板张颂仁!93威尼斯双年展之后,包括王广义、徐冰、喻红、李山、孙良等艺术家部分重要作品丢失,这些作品近来居然在香港汉雅轩被找到……

1993年第45届的威尼斯双年展中,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在威尼斯双年展平台一展头脚。而当时,艺术家报关出口时是作为工艺品。按照当时双年展的规定,所有国外参加双年展的作品展览以后都必须运出意大利,不能留在意大利。入关时,这批作品在天津海关受到阻拦,后来这些作品被运到香港,打算由香港进入内陆。

张颂仁首度公开回应93威尼斯双年展“丢画”事件
作为事件的主角,汉雅轩老板张颂仁首度回应这一事件,并做出声明:

汉雅轩在这个项目中只是一个受托的临时保管方。威尼斯退回的作品齐全与否跟汉雅轩无关,我们也不知道在意大利和转运期间有哪些作品丢失,汉雅轩的受托内容仅限于接收货物并通知画家取回作品。

最近,因汉雅轩将于2014年1月中旬举办三十年庆,我和策展团希望挑选100件汉雅轩历年来最精选的藏品捐赠给香港政府。这是我一辈子第一次为自己办展览,所以汉雅轩同事从八月底开始整理仓库。在这次全面、细致的清点中,同事才发现仓库中有一个箱子,也就是当时遗漏清点的第五箱。随后,我们立即主动通知画家取回作品。李山和孙良于2013年10月29日取走作品。

“725艺术大火”的质疑 更多 >>

“725艺术大火”:一把火烧出的高价和诸多质疑
7月25日晚上八点半左右,原定于26日在北京预展并在28日开拍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拍卖专场艺术品不幸在运输途中突遭大火,运输货车及大部分作品被烧毁。事发后此次拍卖专场策划人沈其斌表示损失近亿元。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惋惜声和质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更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大部分作品被损毁但拍卖专场依然于28日如期举行,剩余作品落槌价达6597万元,远远超出沈其斌本人之前预计的拍卖成交价3000多万元。
7.25艺术大火背后的基金操盘手
事件本身的错综复杂和策划人沈其斌提出的当代艺术洗牌观点引发业内人士质疑,并开始了在网络平台上关于这场大火真实性和8G新概念的口水拉锯战,关于策展人、拍卖行、艺术家、物流公司等事件角色都被牵扯进话题之中,媒体针对大火本身提出的多种质疑都未得到当事人的明确回应,但在事件背后的另一角色却一直被忽略——私募基金。

后记:无论这场大火是真是假,都为策展人沈其斌的8G概念和拍卖助推了一把,然而关于基金包装推广艺术家的这种方式却依然值得推敲。

《功甫帖》真伪之辩--涉事三方回应更多 >>

  • 拍自苏富比的《功甫帖》被指伪本

    拍自苏富比的《功甫帖》被指伪本
    今年9月,以822.9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成交的苏轼《功甫帖》已抵上海,计划明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公开展出。然12月20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透露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
  • 上博:伪《功甫帖》作于晚清

    上博:伪《功甫帖》作于晚清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通过考证,发现近期露面的《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亦可定于道光四年(1820)至同治十年(1871)之间。
  • 刘益谦:我只是个买家

    刘益谦:我只是个买家
    刘益谦表示对于一幅作品有不同争论是好事情,但是他也坚定的认为自己仅仅就是一个民间收藏的买家,此外,他已为此事联系了苏富比,苏富比将成立特别小组,对《功甫帖》的真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同时期望上博尽快给出具体的答复。
  • 蘇富比:坚持功甫帖为苏轼作品

    蘇富比:坚持功甫帖为苏轼作品
    蘇富比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我方至今没有接到近日媒体上所提到声称此件作品为伪作的所谓报告。我方对作品的真伪性一向万分认真,并将仔细研究这份所谓报告并针对其提出的问题作出任何所需的回应。

从上博专家质疑“民间藏品”看博物馆“学术公信力” 更多 >>

  •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季涛

    除了当事人围绕此事的快速反应和言论。笔者觉得奇怪:国家文物专家向来没有为民间鉴定的工作职责,除非他们是在私下里为百姓服务,此次上海博物馆高调研究确实超越了国家的规定的界限。

  • 网友:现代技术能否提供证据

    有些网友认为既然上海博物馆的专家认为是“双钩廓填”的伪本,那是否可以通过X光等现代检测手法去进行鉴定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使用X光扫描在油画鉴定中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国画领域没有先例。

上博为何质疑民间藏品
此次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研究员,对于苏轼《功甫帖》的质疑,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作为一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颇具知名度的公立拍卖行,对于一件民间藏家刚刚从拍卖行购买来的藏品进行质疑,这在以往是几乎是看不到的,但此次上博的书画研究部为何会兴师动众呢?

目前业界有一个说法就是,就是在10月19日上海的一家媒体上,刊登了一篇《博物馆鉴定家为何越来越弱?》的文章,在一开始就提到了《功甫帖》,而且文中提到有个观点就是“许多博物馆面对征集书画的挑战,已无权威敢拍板。”,“从这一二十年的趋势看,民间的鉴定家会越来越强,博物馆的鉴定家则越来越弱。”,……,这些观点刺激了上博,但这也仅仅是猜测,作为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恪守职业道德,在当下及时公开研究结论,对于整个市场,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说,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冀宝斋”与民间收藏更多 >>

“奇葩”博物馆“冀宝斋”
2013年7月7日,作家马伯庸参观一家博物馆后所记录的博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描述的藏品之荒诞让人忍俊不禁。然这家耗费几千万元买回的一堆“臆造品、仿品”,真实存在于河北冀州的民间博物馆“冀宝斋”。这使许多业外人士首次直观领略了古玩界的神秘。

冀宝斋引发了人们对山寨博物馆的大搜索和大思考,让“国宝帮”重回人们视野,也激起了关于民间博物馆生存状况的大讨论。

一座村级博物馆的争议背后
匪夷所思的是,这座“疑点”重重的博物馆的大门上,赫然挂着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3A旅游景区等牌子。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座名声赫赫的“冀宝斋”甚至都没有在河北省相关文物局正式注册。
“冀宝斋”们是如何炼成的?
连冀宝斋的副馆长邵宝明都一度承认冀宝斋没有“身份”,“请不起专家”成为冀宝斋负责人对外宣称的借口,“全国有1500家左右的博物馆,认证的只有400多家。”更是成为没有“身份”的挡箭牌。收藏家马未都曾说:“其实全国遍地是“冀宝斋”。几乎重要的省份都有这样的山寨博物馆。大部分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有多少“国宝”可以捐赠?
如果说二级市场的造假售假是为了流通,直接获利,那么在“国宝帮”们这里,二级市场的“作局”则不是单纯为了形成假文物的流通盘,而更多是为了给“国宝”做一个定价。捐赠“国宝”,盖一个博物馆,然后跟政府“换”土地资源。这是“国宝帮”的又一种名利双收的套现模式。

艺术品打假风起云涌 更多 >>

  • 赵建成打假

    赵建成打假
    画家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拥有鉴定权? 2013年1月,朝阳法院对“画家赵建成打假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画家本人的鉴别结论具有较高权威性,再次支持画家对个人作品的鉴定权,而这也是国内首次对画家鉴定拍品真伪给予的支持。
  • 张仃夫人理召打假

    张仃夫人理召打假
    2013年7月25日,张仃夫人理召通过雅昌艺术网就于书市发现一本盗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名义出版的《张仃画集》一事发表了严正声明:画集中所录作品几乎全部为仿造赝品,我们保留对该伪书及假画制造者进行法律追诉的权利。
  • 傅蕾蕾微博打假

    傅蕾蕾微博打假
    2013年2月7日凌晨,傅抱石外孙女傅蕾蕾连发3条微博,称正在香港某广场展出的15幅号称傅抱石作品的画作,都是劣质赝品。微博打假一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艺术圈“假象”的声讨,也再次引起对于艺术品鉴定话语权的讨论。

艺术品鉴定 更多 >>

5家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出炉
2013年5月20日,北京市文化局批准了五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这五家试点单位分别是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杂志社、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中传华彩(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国内首批由政府认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试点名单终于出炉。
雅昌艺术品鉴定中心成立 推动中国艺术品诚信体系建设
这5家试点单位除了雅昌已经开展艺术品鉴证业务,其他4家多在细则制定阶段。艺术品鉴定与评估一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长期面临的问题。8月28日下午,雅昌艺术品鉴定中心揭牌成立,正式推出了“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以“让中国艺术品传承有序”为核心理念,立足艺术品的源头,为艺术品建立权威的“身份证”系统。

沈桂林与美丽道更多 >>

沈桂林“失踪”后的美丽道
沈桂林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的董事长——北京艺术行业响当当的画廊主。“董事长失踪”对于这家在三年内迅速成长起来并在业界口碑不错的画廊来说,真的令人惋惜。遭遇如此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目前面临怎样的境况?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美丽道的“大”老板与“小”角色
如果没有发生此次“出逃”事件,沈桂林依然是大家心目中具有文人气息的“浪漫主义艺术战士”,毕竟他一手创办的“美丽道艺术中心”作为一匹“黑马”,在这市场低迷的画廊行业中高调前行。重新梳理美丽道的扩张路径,沈桂林在股权结构中的分量被股东降低,沈桂林更多地扮演前台布道者的角色,但这个位媒体前的“大老板”,在越来越庞大的资金融合过程中,他的角色已经偷偷发生改变。
后沈桂林时代,美丽道的“危”与“机”
对于“美丽道”这样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的艺术机构,如此一场危机或许带来的反而是另外一场机遇。北京美丽道一负责人孙女士(化名)表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营,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已经打下基础,未来有八九成的可能性是调整之后继续经营。
重读“美丽道”模式
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是拥有包含连锁画廊、艺术俱乐部、艺术基金三位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发展的国际艺术机构。它把三者结合,把三种模式的资源整合,希望迅速获得规模效益和长久的发展后力。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