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的小历史和大历史 【作者:朱文轶】
    徐累有把个人趣味建构成个人史的能力,因为他有更大的历史观。这使他对于这个名利场边缘的行业中易生的轻佻变换、蓄意投机保持着天然的警惕,也使他在水墨成疯的时间窗,拿出一份叙述完整、连贯的个展:“世界的壳”。不仅展示了一份个人史和一份水墨史,也告诉突然出现的各色“肇事者”和“围观者”:徐累不是突然出现的。

    徐累的大历史观,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企图心。他希望自己能用现代性的东西去解释传统美学。他说,他的立场使他在中间有一个平衡点,既不古代也不现代,既不东方也不西方。徐累说,从这个角度看,将来中国在世界上能够成立的文化上的贡献一定是这个角度的。

            徐累:最好的时光 【作者:马戎戎】
    徐累:“不要幻想用你的小聪明证明自己。没有交付时间,就换不来空间。而唯有空间,才能给予你自由。”

    徐累给难以为继的中国画打开了一条通往现代性的大门,很多年轻画家追随他,学习他的画风和画法。对此徐累说:“似与不似,不过是生死门和真如门的差别。对我来说,后者才是值得追求的,不能有任何懈怠。”徐累认为,当下,是他“最好的时光”:“生命有限,走到这一步,还得有紧迫感,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要在精力尚有好的时候,把你的精神剩余价值证明给自己看。所以我觉得,当下,一个新的阶段展开,正是最好的时光。”

【展览现场视频实录】

  • 【雅昌带你看展览】徐累:世界的壳

    【雅昌带你看展览】徐累:世界的壳
    徐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特殊类型,他将中国传统工笔画融会各种视觉文化的经典元素,变为一种国际范围认同的当代艺术语境,这种以新观念解释传统美学的作法,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 “世界的壳”徐累个展访徐累

    “世界的壳”徐累个展访徐累
    “世界的壳”作为主题的展览,以徐累2012年以来的新作品为开篇。《游丝》的恢宏巨制不仅代表着徐累以修辞手法调节世界两极的智趣,同时还是一件史上最大的绢本通景画。
  • “世界的壳”徐累个展访夏季风

    “世界的壳”徐累个展访夏季风
    徐累实践着一个中国人对于现代艺术的深度解读,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重申文化的原型意义。他沉潜多年,以个人的勇气、坚持和智慧,为难以为继的中国画打开了一条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门。

 

【苏童谈徐累】徐累的百年孤独
文字和颜料,都可以用来讲故事。毫无疑问,徐累是一个讲故事的艺术家。他的故事通常在室内发生,有癖好式的老旧蒙灰的格调,这决定了故事的哀悼意味。他作品里大量出现的屏风与帷幕,令他在貌似古意的画面背后,找到了所有现代性的线条,由此,故事从复古的假象里挣脱出来,开始悄悄地遁入人与时空这个永恒的主题隧道。
徐累:我的叙事与文学情感有关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画中可以看到很多“空”的物体或者意象,也是你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叙事。为什么选择叙事的绘画?怎样用那些“看不见的”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徐累:“叙事”本来就是绘画里很重要的一块,它的功能是用色彩、空间、情境、还要有人物形象、时间、地点等等重新还原世界。我想重新回到中国传统中,我们讲一个事情不是记录下来,我们是通过一种隐喻的方式来说它,这种隐喻的方式是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而不是那种故事的叙述性,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的叙事是跟文学情感是有关系的。

 

【鲁明军谈徐累】物—图—词:临界的诗学
徐累画面的重心虽然是视觉的秩序,但又完全植根于一种传统中国的美学情境;虽然他强调的是视觉的修辞术与辩证法,但又处处可见古老的象征逻辑和叙事策略;虽然他执迷于智性的实验,但又不断地挑衅着自我和观者的感官系统……可见,这是一种症状式的话语实践,他彻底揭掉了绘画的形式表皮,制造了一个视觉认知学的迷宫。
徐累:临界的意义在于我所见的态度和位置
雅昌艺术网:打个比喻,你的故事更像是那种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故事,这让人想到了另外一个关键词“临界”,你怎样解读这个词在你作品中的表达?

徐累:“临界”是个中心点,在一个不偏不倚的位置上,中庸之道。海和天中间是上下的关系,《彩虹》的虚和实是两个极致,充满了对比和平衡,我站在中间像走钢丝一样平衡它,这是“临界”。有人说我的作品很古代,很现代,有人说很西方,亦有人说特别东方,其实,临界的意义在于我所见的态度和位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体现。

 

【皮力谈徐累】出走与间离:徐累绘画中的前卫反思
徐累从90年代开始使用的工笔技法属于在20世纪中国画的革新中一直被遮蔽的领域。徐累对此的解释是“变革有可能是往前走,也可能是往回走,往回走不是守旧,不是倒退,是追溯和复活历史上有价值的起点,相当于车在前行过程中的后望镜,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态度。” 他在用最为传统的熟宣作画,却不采纳人们熟悉的传统中国画程式。
徐累:继续对过去有所交代,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从这里可以延展到另外一个词——变通,这种“变”很容易感受到,但是“通”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能够持续生长的根,这个根的来源和生发,有什么具体的办法?

徐累:变通需要我们在利用过去的文化资源或者视觉资源的同时,如何让这种资源不说老话,想要变通的东西要有置换、反转,变成你个人的,但本质上还是那些东西。我觉得怎么样对待过去,尤其在我们目前的创造力急剧低下的年代,目前来讲,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所谓回到传统、变通都是权宜之计,怎样继续对过去有所交代,这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

 

【宋琳谈徐累】述作与反观——徐累的图像修辞
在中国,名家与庄子的悖论言说经由佛禅的中介发展为公案。艺术家从中获得灵感,以诗或画的形式表达,从而改变了阅读与观看的方式,最终在情感和智力两个层面都发生了一场悄悄的革命。著名的云门宗三句之一“随波逐浪”或许启发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论,徐累反其意而言“笔墨不随时代”,大有“截断众流”的气概。
徐累:历史是由做错题目的人组成的,艺术的流线变得才有意思
雅昌艺术网:像你之前谈到的,“逃避”是另外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怎样在这样的时代,用笔墨不随的态度继续一种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的本职?

徐累:大部分人一起共同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对艺术来说更是这样的。在艺术里边,每个时代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留得下来。历史是由做错题目的人组成的,艺术的流线变得才有意思。你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把自己做好,因为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尽量把自己质量提高,然后自己再有创造的乐趣就更好了。

 

【阎连科谈徐累】流绘在哲学缝隙的色彩
有的美,让人欢呼;有的美,让人沉默乃至愕然到哑口与鸦静,一如某种惊绝的美艳,总和死寂伴行着到来。徐累和他的画,当属为后者。悦阅徐累的画,或者伤阅徐累画的人,都是内心澎湃而又总是沉默的少数人。他们思想、哭泣,或者偶然的微笑,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够理解为着什么,为了什么。不仅是孤独,主要是寂静。
徐累:蓝色是红色的反面,比较冷静
雅昌艺术网:最后谈一个轻松的关键词“蓝色”。为什么总用蓝色,这个颜色和中国或者说东方精神有怎样的关系?在经年累月的反复使用中,寄予了怎样的个人情感?

徐累:在创作时,首先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比如红色是我绝对不会画的,因为我认为红色是属于它那样一个符号的象征,我要走向它的反面——可能是一种退隐的、隐逸的传统,蓝色的东西。蓝色,本身就不热闹,可能会被私人化,会比较冷静。这些也符合我的一些性格,后来就从一种颜色的意识形态,变成了我意识形态的一种选择,现在就成偏好了。

【徐累大事记】 更多 >>

2008年,徐累设计法国顶级酒庄酒标 比肩西方艺术大师
享誉世界的顶级酒庄——法国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近日宣布,选定中国艺术家徐累作为将要推出的2008年份木桐酒标的人选,这是继毕加索、达利、米罗、康定斯基、安迪·沃霍尔、培根、巴尔蒂斯等大师之后,一位中国当代画家在这个特殊的艺术史长廊中获得的极高荣誉。

【徐累作品的市场行情】 更多 >>

徐累作品未来仍看涨
近几年,当代水墨继当代艺术版块之后成为新一轮被关注的重点。徐累凭借去年秋拍在匡时上拍的作品《回音壁》,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之一。专家分析,作为新工笔的代表人物,徐累的作品未来仍有上涨空间,建议每平尺在20万以内购买其作品。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