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正相继上演,对于参展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展是他们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展览,意义非同寻常,不仅是对自己求学多年的一个郑重交代,更是打开未来前途之门的敲门砖。于是,毕业展也成为各大艺术院校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各大招聘机构负责人边看展览边挑人、挑作品,成为艺术院校毕业季的独特景观。各大院校也不再固守传统,开始策划毕业展,扩大影响,一步步将其打造为具备毕业生招聘、作品推介和交易平台功能的展览。
又到一年毕业季,不久前,央美用功摄影男在微博上发布其毕业作品《水经图志》,引得圈内数位摄影人的关注。
2013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在央美美术馆开幕,有媒体评选出了5件引人瞩目的作品。
作品质量也依旧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方面是积极探索新的语言和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安于程式,很多是年复一年的老面孔,从内容到形式都全然看不到“研究”生的特点。但学院依然固守着它的学院旗帜,学生的作品虽有些学生气,但也强过轻浮的商业气息。从艺术北京到美术馆里的毕业展,你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的两个层面:商业与学术,而这也是一位艺术家从学院走向社会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美院提倡“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工匠一样劳作”,弘扬心手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国美术学院将今年毕业展主题定为“上手的青春”。
每年毕业礼,学生都会着学位服拍毕业照。为此,中国美院特别设计了一套属于中国学子的学位服:麻质的中式袍,挂有中国结。
国、油、版、雕和书法等传统架上艺术一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科强项,毕业展当天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画廊和艺术机构。2010年新成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带来了一场名为“策动感知”的新媒体艺术大展。纵观本届毕业生们的作品,会发现其作品已经超越了本专业的局限,甚至是本学科的界限,呈现出在多学科之间资源整合与重构的态势。
本科生人数多,展示的又是单件作品,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眼球,就需要用冲击性的视觉效果来凸显自己。
这是个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个体与世界接触的经济成本逐渐缩小,表达观点的方式愈趋多样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几乎每年的广美毕业展中,都会出现一些引起社会话题的争议性的作品。 对此,陈克认为勇于、并且善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