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正相继上演,对于参展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展是他们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展览,意义非同寻常,不仅是对自己求学多年的一个郑重交代,更是打开未来前途之门的敲门砖。于是,毕业展也成为各大艺术院校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就业的一个途径。各大招聘机构负责人边看展览边挑人、挑作品,成为艺术院校毕业季的独特景观。各大院校也不再固守传统,开始策划毕业展,扩大影响,一步步将其打造为具备毕业生招聘、作品推介和交易平台功能的展览。

雅昌独家观察·2013美院毕业季 更多 >>

  • 观察三:毕业展与就业市场纠结

    观察三:毕业展与就业市场纠结
    当艺术学子焦虑就业,并期望通过毕业展找到未来出路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却感慨道:“最终,我们学生的毕业展太常态化,我们的人才太缺乏,我们的观念依然停留在80年代”。
  • 观察四:“美院财富权力榜”

    观察四:“美院财富权力榜”
    中国“美院财富权力榜”对近年活跃在市场、展览中的青年艺术家(1975年及之后出生)的采样调查分析,根据他们在拍卖中的作品数量和作品拍卖总额、媒体曝光率等几项排名来评定。

【毕业展大家谈·中央美术学院】 更多 >>

【后记】“冰火两重天”的央美研究生毕业展
    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于5月2日正式开幕,但此次展览既没有向媒体发出邀请,也省略了开幕环节,这令毕业生们有些失望。

    作品质量也依旧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一方面是积极探索新的语言和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安于程式,很多是年复一年的老面孔,从内容到形式都全然看不到“研究”生的特点。但学院依然固守着它的学院旗帜,学生的作品虽有些学生气,但也强过轻浮的商业气息。从艺术北京到美术馆里的毕业展,你可以从中感受到艺术的两个层面:商业与学术,而这也是一位艺术家从学院走向社会要面临的问题。

【毕业展大家谈·中国美术学院】 更多 >>

  • 上手:美院的“哲匠”精神

    中国美院提倡“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工匠一样劳作”,弘扬心手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国美术学院将今年毕业展主题定为“上手的青春”。

  • 中国美院首创中国式学位服

    每年毕业礼,学生都会着学位服拍毕业照。为此,中国美院特别设计了一套属于中国学子的学位服:麻质的中式袍,挂有中国结。

【后记】中国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展:上手青春的绽放
    5月31日,“上手的青春”中国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展在南山、象山两个校区开幕,近1.5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本届1652名本科毕业生及339名研究生的3570件作品正式亮相。记者跟随观众走进美院校园,“上手的青春”绽放各个角落。

    国、油、版、雕和书法等传统架上艺术一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科强项,毕业展当天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画廊和艺术机构。2010年新成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带来了一场名为“策动感知”的新媒体艺术大展。纵观本届毕业生们的作品,会发现其作品已经超越了本专业的局限,甚至是本学科的界限,呈现出在多学科之间资源整合与重构的态势。

【毕业展大家谈·广州美术学院】 更多 >>

  • 毕业展是个大Party

    本科生人数多,展示的又是单件作品,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眼球,就需要用冲击性的视觉效果来凸显自己。

  • 技术不是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是个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个体与世界接触的经济成本逐渐缩小,表达观点的方式愈趋多样化。

2013年广美毕业展:多元跨界 日渐成熟
    上周,广州美术学院本科部与研究生部2013年毕业展相继拉开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广美毕业展有什么新的特点和亮点?非专业观众怎么欣赏美院毕业展?近些年来,一年一度的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不但引起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美术院校的关注,而且吸引了无数普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成为了广州的一道文化景观。为什么一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会引起社会性的关注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几乎每年的广美毕业展中,都会出现一些引起社会话题的争议性的作品。 对此,陈克认为勇于、并且善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毕业展大家谈】

美院毕业展扎堆,市场热需降温
恰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各大美术院校毕业作品展陆续开幕,吸引了众多买家和艺术机构,大学生作品俨然成为一个“时髦”的市场板块。然而,对于藏家而言,从浩瀚如烟的学生毕业作品中寻找到有收藏潜力的精品,难度甚至比在拍场寻求成名画作更高。

网友评论

  • 昵称:验证码: